浅谈高校伤害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和预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学生伤害事件日趋频发,危害不断加大, 使得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围绕高校对校园伤害案件法律责任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校 伤害事件 法律责任 预防
  在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发展时,一些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起来,不少学校安全事故和校园伤害案件近年来均呈现上升趋势。所谓的校园伤害案件,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造成在校生人身权受到损害,导致其受伤、残疾或死亡的人身伤害案件。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类型
  《侵权责任法》第6条和第7条分别规定了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其中《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确定的是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原则;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该条体现了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承担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以上三种归责原则,可以将高校学生伤害事件分为三类。
  (一)校方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伤害事件
  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哪怕学校尽到了百分之百的注意义务,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校方无过错的伤害事件,包括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学生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以知道的;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受害人和第三人共同过错等引发的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因此不应该承担无过错法律责任。就学生伤害事故而言,其性质是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学校的办学活动不属于高危性质的范围,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因此,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不宜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校方承担过错责任的伤害事件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仅在行为人有过错的情况才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即不承担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确定校园伤害事故学校民事责任最主要的归责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根据此条规定,学校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的基础前提是“单位有过错。”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赔偿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过错推定虽然在实质上是过错责任,但究其目的是加强侵害人的责任更好地为受害人提供救济,基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校园伤害案件中能不能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存在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学校在无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或自身受到不法侵害的,可以适用该原则,即是学校在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情况下推定学校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校园伤害案件中不能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学校与学生是一种法定的教育合同关系,如果适用该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将会加重学校负担,学校为免责会减少各种有可能形成责任的活动,如春游、做实验等活动,不利于学校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事实上已有许多学校已取消了学生集体活动。因此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使校园伤害案件不适用过错责任推定原则指导司法实践。
  (三)校方承担公平责任的伤害事件
  我国法律有对公平责任也做出了相关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责任。在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没有过错”,本人认为,是指:第一、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错;第二、不能找到有过错的当事人;第三、确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过错显失公平。在适用公平原则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以下几个问题:(1)公平原则适用的范围是在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并且不属于无过错责任原则所调整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它是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不能适用后才选择的一种归责原则。(2)所谓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由法官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裁量。(3)判决时应使责任分担公正、合理,法官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否则很难给当事人一个合适的决定。(4)对受害人的损失赔偿应限于直接损失,一般情况,不应该包括间接损失,否则不利于公平公正。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防范
  从上述学生伤害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学生伤害事件都是可以预见和避免的。因此,减少学生伤害事件的纠纷关键在于防范。
  (一)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
  学校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才会处处为学生的安全利益着想,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克尽一切必要的注意义务。在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指导下,教育者在思想上肯定会增强法律意识和保护学生的安全意识。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对教师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典型案例等方式,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伤害事故的严重性以及防范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是注重安全管理的。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教师及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作为教师要严格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教育工作,树立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安全的习惯。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管理者到普通教职工,人人自觉地充当起保护学生安全,免于伤害的角色。
  (二)完善立法,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法律监督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进一步完善有关校园伤害案件处理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和调节高校、家庭、社会,在保护、管理、教育学生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教育法》为中心,以《学位条例》、《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基本法律,并辅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的教育法律体系。但在众多法律中,还存在尚未明确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具体化。任何法律都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否则该法律将失去一定意义。在学生伤害事件中,认定校方是否存在过错就是看校方是否严格履行了法律义务,严格执行了法律授予的权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使用权力过程的监督和引导,要严格依法办事从而更好地防范由于学校的过错而导致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伤害案件,要依据《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受害人取得因受伤害所造成的经济赔偿。
  (三)增强大学生伤害事件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很多学校已经注意到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时,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集中于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宣传方面,但是学生在遇到紧急事件如自然灾害或人身受到暴力威胁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或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却知之甚少。所以校方可以加强对学生该方面知识的教育,可以在学生中展开讨论,甚至组织模拟演习,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培养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根据大学各个阶段遇到的适应、交往、成才、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心理健康大学生咨询中心,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设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四)做好高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高校鼓励学生参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积极加强引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动员社会的力量和适用社会保障机制来分散高校和学生的风险,增强高校和学生的抗风险能力。如果校园伤害事故发生,那么受害学生能够及时得到保险机构的救济赔偿赔付,抢救和治疗都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耽误,有利分散和减轻伤害的后果,减轻家庭高校的后顾之忧。故通过推进、健全和完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来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障,是预防和减轻校园伤害事故危害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景春.略论高校学生伤害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和防范措施[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2-23..
  [2]张薇.试论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学校责任及有效防范[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5,(1).
  [3]陈静东,赵芙蓉.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法律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篮球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技术支持,是对传统篮球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具有更加科学的内容。本文结合高中篮球教学的具体特点,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篮球理论、技术动作、战术、示范等教学中的优化与应用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在高中篮球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是非常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拓展。在具体操作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
交际英语教学要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中等应用型涉外交际人才为培养目标,就课程设置、培训重点、办学方式及师资建设等方面问题,对创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交际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看准职场需求,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如何,完全取决于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否符合社会职业市场的需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交际英语专业作为职业外语应用型专业,其课程设置必
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由于高考生物科所占分值相对较少,课时较少,学生普遍对生物课学习不重视,兴趣不浓,生物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把握探究性学习的本质,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教学,努力使课堂更精彩,教学更有成效。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改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民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目的,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字:新课程 激发潜能 联系生活 面向全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
【摘 要】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表现为探究学习方式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究、去分析、去体验,反复尝试、反思、修正,也可能经历失败、挫折、或成功,最终获得正确的知识好熟悉的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好应有的情感态度好价值观。  【关键词】生物 探究 环境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表现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学校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学科中心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将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改革    目前,社会上都流行着这样的一些说法:“音乐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是副科,又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组织注重活动,教师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与活泼。小学英语教学提倡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去迎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每个孩子都在其乐无穷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只有真正让他们的思维活动起来,才能长久地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愉快。  
高腔山歌进入校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一种民族符号,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近十年来,我县因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会唱高腔山歌的老人越来越少,印江高腔山歌面临消亡的危机。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心里十分担忧。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得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
摘要: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学科的学习大部分取决于兴趣。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将那些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灌输给他们,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 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