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必须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但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技能型”能力的社会劳动者,而且要大力推动社会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是全社会教育的基础,涉及“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融入与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全社会文化氛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是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催化剂”。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养 路径选择
大学教育是中国的未来,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分工与社会进步的根本性要求使大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而大学人文素养教育是摆在所有高等教育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观点新颖、思维敏捷、个性鲜明,不断发展与演进的社会为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更多具有文化意义的来源。然而,由于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身上所濡染的家庭教育不同。另外,由于专业的分工、各种各样的专业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多地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人文修养的提升,认为“那都没有什么用”。所以,有一些大学生存在道德观念淡薄、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较差的问题。有的学生崇尚“自我”,较少考虑他人与社会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具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反而追求享乐主义,存在自由散漫的人生态度。有的大学生缺乏努力拼搏的精神。
这些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大学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抓手与关键就是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思想与文化的濡染使当代大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坐标与人文思想体系。最终使当代大学生不仅成为有能力的社会劳动者,更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高等教育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是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段受教育的时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的需要与高等教育者的责任。全面加强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使大学生以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精神状态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就业压力。任何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就业压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的转型升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就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笔者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你今天所讲的这些内容对我们将来就业有帮助吗?”由此可以看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矛盾是当今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与难题。
2.家庭教育。今天的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圈层。“身教重于言教”,不言而喻,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家庭组成,结构人文环境观念观点与世界观组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我们在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全社会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不断从国家层面提高社会人文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
3.社会风气。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这个社会提供充分发展的物质资源,然而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知识文化的贫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社会转型等诸多原因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开始影响家庭、社会和校园。应当引起重视。
4.“90后”大学生生长环境。今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一代学生大多是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的某些学生缺乏辨明是非的能力,受挫能力,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近年来,功利主义思想对一些学生影响颇深,在理想和现实面前的选择显得力不从心。在某种情况下,是用世俗的眼光在看待这个世界的。在进入大学后,存在较长时间的犹豫、彷徨。无论是对身边的事物还是对同学老师缺乏某种程度上的信任,某些人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其他的一切与自己无关。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路径选择
1.大学教育体系课程设置问题。高校由于生源不同,面对的教育问题各种各样,然而无论是哪一类高校都应该针对生源的特点,不断调整好自己的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得到各种文化课程的濡染,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2.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引领。大学就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而这些学生活动以文娱活动为主,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围绕着专业有目的地展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开展一些讲座尤其是名家讲座,在内容分配上更注重人文讲座的内涵。应该以文化活动,参观主题班会,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陶冶大学生的内心与灵魂。
3.加强东西方文明成果的濡染。人类文明的历史必然是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类社会所有的思想、人文的精华都是大学生应该汲取与认知的。《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东西方各种各样文明成果在大学教育之中的“存在”。这种“存在”既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本质的要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各个高校及高校教师都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入时代、适应时代、担当历史的重任。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继续改革开放时代要求,是“新常态”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要建成和谐发展社会,就必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一起关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问题,尽可能使他们从“社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从不同方面、不同“侧面”加以重视:无论是国家层面、教育管理体系、各个高校、各种各样的高校教师都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方法提升大学的人文素养,使大学教育成为“博”与“专”、“人文”与“技术”、“思想”与“视野”都均衡发展的、有高度的人类社会必须存在的“文化结构”。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各自的机遇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为这个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使大学生知道人文素养将伴随个人的一生,只要他们努力耕耘就有收获,只要努力奉献就会是新时代的合格的建设者,使他们意识到只有这样做才“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杜威,著.程颖,译.艺术即体验.金城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1-7-1.
[2]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4.1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艺术品经济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c76
0016)。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养 路径选择
大学教育是中国的未来,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分工与社会进步的根本性要求使大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而大学人文素养教育是摆在所有高等教育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观点新颖、思维敏捷、个性鲜明,不断发展与演进的社会为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更多具有文化意义的来源。然而,由于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身上所濡染的家庭教育不同。另外,由于专业的分工、各种各样的专业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多地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人文修养的提升,认为“那都没有什么用”。所以,有一些大学生存在道德观念淡薄、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较差的问题。有的学生崇尚“自我”,较少考虑他人与社会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具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反而追求享乐主义,存在自由散漫的人生态度。有的大学生缺乏努力拼搏的精神。
这些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大学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抓手与关键就是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思想与文化的濡染使当代大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坐标与人文思想体系。最终使当代大学生不仅成为有能力的社会劳动者,更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高等教育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是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段受教育的时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的需要与高等教育者的责任。全面加强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使大学生以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精神状态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就业压力。任何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就业压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的转型升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就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笔者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你今天所讲的这些内容对我们将来就业有帮助吗?”由此可以看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矛盾是当今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与难题。
2.家庭教育。今天的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圈层。“身教重于言教”,不言而喻,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家庭组成,结构人文环境观念观点与世界观组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我们在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全社会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不断从国家层面提高社会人文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
3.社会风气。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这个社会提供充分发展的物质资源,然而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知识文化的贫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社会转型等诸多原因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开始影响家庭、社会和校园。应当引起重视。
4.“90后”大学生生长环境。今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一代学生大多是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的某些学生缺乏辨明是非的能力,受挫能力,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近年来,功利主义思想对一些学生影响颇深,在理想和现实面前的选择显得力不从心。在某种情况下,是用世俗的眼光在看待这个世界的。在进入大学后,存在较长时间的犹豫、彷徨。无论是对身边的事物还是对同学老师缺乏某种程度上的信任,某些人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其他的一切与自己无关。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路径选择
1.大学教育体系课程设置问题。高校由于生源不同,面对的教育问题各种各样,然而无论是哪一类高校都应该针对生源的特点,不断调整好自己的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得到各种文化课程的濡染,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2.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引领。大学就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而这些学生活动以文娱活动为主,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围绕着专业有目的地展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开展一些讲座尤其是名家讲座,在内容分配上更注重人文讲座的内涵。应该以文化活动,参观主题班会,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陶冶大学生的内心与灵魂。
3.加强东西方文明成果的濡染。人类文明的历史必然是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类社会所有的思想、人文的精华都是大学生应该汲取与认知的。《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东西方各种各样文明成果在大学教育之中的“存在”。这种“存在”既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本质的要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各个高校及高校教师都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入时代、适应时代、担当历史的重任。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继续改革开放时代要求,是“新常态”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要建成和谐发展社会,就必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一起关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问题,尽可能使他们从“社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从不同方面、不同“侧面”加以重视:无论是国家层面、教育管理体系、各个高校、各种各样的高校教师都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方法提升大学的人文素养,使大学教育成为“博”与“专”、“人文”与“技术”、“思想”与“视野”都均衡发展的、有高度的人类社会必须存在的“文化结构”。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各自的机遇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为这个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使大学生知道人文素养将伴随个人的一生,只要他们努力耕耘就有收获,只要努力奉献就会是新时代的合格的建设者,使他们意识到只有这样做才“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杜威,著.程颖,译.艺术即体验.金城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1-7-1.
[2]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4.1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艺术品经济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c76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