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思考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开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知识上来进行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也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22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周边情况。虽然这一阶段学生在生活经验与阅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一、保证理论知识上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开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来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堂的讲述工作,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保证教育的生活化。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备课工作,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方面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并从学生的视角入手,注重开展体验教学,减少说教教育。可以说只有真正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育的质量。如学生在学习《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综合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引导工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1]。
  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高于传授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准备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解放出来。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但是只有让学生可以理解好这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也可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2]。
  三、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传播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分析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主动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现对教育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出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与新鲜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留白被提了出来,并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过多的向学生讲述知识,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深入性的探究,从而培养好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科学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能力[3]。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出和谐的学习氛围
  就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说,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地位与重要性,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位置,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或是可以借助角色互换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就要保证教学进度与方向上的合理性,在课堂中也要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时,教师就要及时分析中其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好学生的表现,同时还要摆正自身的位置,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发展下,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要主动进行调整,构建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实现对教学环节上的优化与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主动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等进行分析,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与认识,研究出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做好教学准备与设计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出兴趣后,才能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且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采取说教方法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上入手,为学生创建出可以進行互动游戏的平台,同时还要综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冬天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前作业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照片分享出来。其次,就是要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最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展示出我国的地域,通过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地区中的冬季景色,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欲望的角度上出发,为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同时还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实现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19.
  [2]何金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速读旬刊,2017,(07):78-79.
  [3]石斌.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4):34-3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应该对初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两种肿瘤鉴别诊断中的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
【摘 要】每一位教师每天要思考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上好一节课。中职计算机教师也要对如何上好一节信息基础课进行深入的思考。借助于本文,本人就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助于上好中职计算机课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计算机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57  中职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一方面,是为
透射电镜用于疾病的病理诊断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熟知,但电镜样品常规制备的方法周期较长、过程繁琐,不能及时做出报告,限制了电镜在临床诊断上的广泛应用。因此缩短样品制备时间
生物作为一门理科性的学科,是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也是很多学生主要的偏科课程。然而,近年来,高考生物试题难度的增加,使得高中生物更加成为了学生难以克服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