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人”郑凤荣:我永远20岁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是谁?
  刘翔?NO!
  一个你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的名字——济南姑娘郑凤荣。
  算起来,她可是刘翔的老前辈。
  1957年11月17日,北京田径运动会上。初冬的暖阳里,20岁的郑凤荣用娴熟的“剪式”动作,在红白相间的横杆前奋力一跃,几秒钟内,就跨越了“世界第一高度”——1.77米,比她的个头还高7厘米,成为新中国乃至全亚洲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第一人。
  这惊世一跳,最初在国内并没引起多大反响,就连郑凤荣自己,也像往常一样,换了身衣服,跑去朋友家吃了顿饭,晚上还逛了逛街。
  第二天,美国人脸上就挂不住了,他们认为郑凤荣是在警告全世界——“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选选手了”。而外媒则称赞她是“中国体育的‘报春燕’”。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贺信雪花一样飞来,数以麻袋计。这时,郑凤荣才稍微觉得生活有些不太一样了。
  而在28天前,她还很难过。周恩来总理特意去看她参加的中苏跳高比赛时,有些紧张的郑凤荣怎么都没能超越1.75米的高度。正伤心,周总理送了她一束鲜花。一时激动的她,还是在贺龙元帅的提醒下,才匆忙接了过来。这鼓励,让她铭刻于心。
  那时,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才组建设太久,条件很艰苦。
  就连破纪录的跑鞋,都是在苏联定做的,鞋底足有1.3厘米。还因此被外界质疑,认为她的鞋底偏高。最终,国际田联认可了她的纪录,还把1.3厘米作为国际田联统一的规格。
  不过,她在跳过栏杆时只穿了一只鞋。不全是因为不舍得,而是当时的跑鞋也实在不够轻盈。训练时郑凤荣就学了国外运动员,光脚跑。
  只是,当时的跑道铺的都是煤渣子,每次练完,郑凤荣脚上全是血。要强的她只是包一包,第二天硬着头皮继续。
  跳高场地也全是沙坑,每天,她都要在硬硬的沙土上摔上近千次,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的。
  练到天黑横杆看不见了,就绑一条白手绢。除了一年三百多次训{练课,她还要参加20几场专业比赛。不用说,回宿舍她基本是最晚的,吃饭她基本是吃冷菜的。
  她只知道刻苦训练。科学性?那时还没这说法。
  刚进国家队那半年,曾经受过伤的两个膝关节就扛不住了,她被强行塞进了“伤号组”。就算疗养,她也不老实,坐在草垫子上锻炼腰腹肌和上肢。
  这种强度训练。当时的“老大哥”,来自苏联的专家们很是看不惯。就连她的“剪式”跳高姿势,在莫斯科训练比赛时,都饱受诟病。尽管这姿势后来还被命名为“东方式”。
  幸好,她的教练是中国“传奇教练”黄健。从16岁郑凤荣被选进国家队,黄健给她立下的目标就是“第一”。打小,郑凤荣就生了一副好身材,苗条、腿长,像仙鹤一样。黄健就是看中了这块料。虽然,她开始练跳高时已经15岁,但当年人家就拿了山东省的女子跳高冠军。
  而且,黄健最满意她的吃苦精神。那时普遍流行的说法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凤荣的父亲早逝,母亲靠在卷烟厂做工抚养她和弟弟。大冬天里,为了买一节烟囱,母亲就要四处借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郑凤荣的性格很刚毅。
  只是,这样的脾气让她在“文革”没少吃亏。那时候,尽管因为破了世界纪录,被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但还是有人因为看见她砌自家的墙都歪,就开始怀疑她的成绩是假的老整她。最崩溃时,她把蜂窝煤炉子搬进了屋里,打算熏煤气自杀,可醒来才发现,是破窗户上的漏洞救了她的命。
  “文革”结束后,郑凤荣出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等职。
  现年73岁的郑凤菜身体“倍儿棒”,各项运动无所不长。甚至在2008年奥运会上,她还作为第七位执旗手入场,加上1995年国际奥委会授予她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没能在巅峰时期参加奥运会的缺憾,终于得到了弥补。
  
  编辑 赵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