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例文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千秋不移”的人生知己。
  请“我以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文题解读】
  一、抓住题眼,准确审题。导语对“知己”含义已有提示,“知己”必须是“菊”“梅”“竹”等一类的物,题目要求“我”以“物”为知己,而不是“物”以“我”为知己,更不是“我”以“人”为知己。选材要锁定在成长过程与某个特定的“物”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载体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又文不及题。
  还要准确理解“知己”的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我”与“物”之间像“我”与“人”之间一样相知相契、相惜相敬、精神相通等诸多情感。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两者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才能为“一与之订、千秋不移”的知己。此“物”已打上“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成了“我”真正的知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
  二、仔细推敲,补好命题。导语已提示“知己”必须是“菊”“梅”“竹”等一类的物,而考生所选之物,方寸之间即可折射出语文素养。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清风明月等,如能给所选之物添加修饰语,如“醉人的清池”、“幽幽清风”、“摇曳的荷花”等,更能增添韵味。考生可根据成长经历和自己喜爱,灵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体验最丰富的来写。但一定要注意所选之物小巧、诗意、高雅。
  三、曲折过程,突出重点。既然“我”以某物为知己,必然有一个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或曲或折的情节,也会有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升级,矛盾的展开,间或还有意外插曲,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情感变化。可采用倒叙,增加文章悬念;巧用插叙,插入与主要事件相关回忆,突出主题,曲折波澜;可将人物前后不同表现一一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等。
  【考场佳作一】
  我以水墨为知己
  ◎宜昌一考生
  暮春早树,我与水墨相看两不厌。
  ——题记
  不知事的六岁,被爷爷书桌上的水墨所吸引。
  望着砚中浓稠的一摊墨,我移不开眼睛。拉着爷爷的手:“爷爷,这是什么?”爷爷轻声笑笑,满眼愉悦:“这是水墨!写字的墨!”爷爷一把将我抱起来,握住我的手在纸上落出一个“墨”字。“孙儿,好的墨,和人一样,有灵性。”好久之后,我才知晓爷爷说的那个字,是“凝”字。
  只记得那初见时的情景,水墨在我眼里,我在爷爷怀里,爷爷在洒着阳光的书房里,是一幅最完美的水墨画。
  几年后,学写毛笔字。老师的笔在纸上一滑,一折,一勾,一提,一个个端庄美丽的字便落在纸上,老师轻快地笑了笑。我拿着笔,咬着牙一遍一遍地照猫画虎,写出来的字却总是左歪右斜。我不甘心,老师告诉我要把字“扶起来”。我又尝试了一遍,可字还是像雨中的莲叶,要落到池里去。老师叹了口气,我心里颇有不甘,同时又满是委屈。
  我偏过头,又看见了砚中的墨,它安安静静地看着我。一时间,竟无语凝噎。
  这时,墨仿佛一位温婉的女子,她若会说话,应当会轻言轻语地告诉我不要着急吧,应当会温文尔雅地告诉我要心无旁骛吧!
  想到这儿,我又一次拿起笔,字站得越来越正。老师笑了笑,我也笑了笑。而那摊墨,仍在那儿不言不语。
  人们需专注地完成一件事,这大概就是人的凝性。而这,是笔下的墨,是砚中的墨教会我的。
  犹记得参加一次朗诵比赛。精心准备却输给了名额限制,我的朗诵部分被删掉。我心怀愤懑地回到家,不知不觉就走到书桌前,纸素白,墨青黑,撩拨起我的怒火。笔在纸上肆意地游走,一横写到尾也不知收笔,每一笔都被我写得像刀,我的心仿佛被凌迟,眼睛也被刺痛。
  趴在桌子上,终于哭了出来。许久,我抬起头,擦擦眼泪,纸上的墨迹又一次落入眼底。古人笔走龙蛇的书法被人们交口称赞,却从未听说有人称赞构成笔画的墨。我们俩应是惺惺相惜,虽然不被重视,青墨何言?与墨相比,我的心胸是不是有点狭隘?
  墨教会我要静心,要专注,要心怀旷达。墨者,君子也。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有墨的陪伴,得知己如此,我夫复何求?
  但求携一缕墨香,共度余生,不负勇往之心。
  【评点】
  标题不同凡响,标新立异。写“我”被毛笔字吸引,水墨教会“我”要安静与专注;写“我”委屈不甘时,水墨又一次提醒“我”要心怀旷达,题旨水到渠成。
  【考场佳作二】
  我以夏花为知己
  ◎宜昌一考生
  生如夏花之绚烂。
  ——泰戈尔
  苍穹是被雨洗过一般的白色,雨小心翼翼地下着,怕湿了它的衣袂。
  又踏进了校园,风寂寞地唱起它的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撑一把伞,却又彳亍在湿漉漉的街道。男孩骑着他们的车,女孩旋着她们的裙子。而我呢?
  肩上的书包里还装着没做完的试卷,嘈杂的耳蜗里还藏着父亲的训诫,手里也只有一把伞能够陪我走在这雨天里。我索性收起了伞,任雨水肆意地漫上我的面庞,打湿那些令人心烦的试卷和自以为是的笑容。
  脚在积水里圈出了涟漪,广玉兰倾下浓绿中的水露,引得池中一阵丁咚。我侧头望去,迷蒙的水雾却挡住了我的视线,唯有一团火焰蓦地点燃在眼前,给我疲惫的双眸带来灼烧一般的刺痛。
  恍惚之间,那火焰蔓延上整个视线,仿佛蒸干了身上、心里所有的雨水与泪水。竟是一簇簇烈火般的花朵,开在逼狭的枯干的假山上。那一抹赤红色将顽石的灰黑色冲淡在视野里,肆意绽放出倔强与不羁,摄人心魄。
  那是开在池中假山上的一挂火红的花。那一串串火红在夏日池塘假山上格外耀眼。每每一天三次路过,我都会驻足凝视。
  心中顿时闯入“火树”这辞藻来,似乎再没有更贴切的字眼儿能代替那雨中的精魂了。即便它没有白银粉饰的花瓣,那炽烈的颜色却已足让我良久地在雨中駐足。尽管一潭墨绿色的粘稠池水困住了它正欲张开的翅羽,深不可测的死寂也锁不牢它注定要绽放的命运。抖擞的花朵从假山顶如瀑般奔涌而下,仿佛熔岩从火山口流泻成一条河流,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啊,多么绚丽的花朵,不,多么奔放的生命!蓦然,身后的背包不再沉甸甸,像水蒸气一样不复存在。
  我也顾不上它原本的名字,就理直气壮地称它为“火树”来,抛开了诗意的浮华与婉转,由衷地被这花震撼着,不能自已地记下了“火树”,不顾烈火焚身的顽童啊。
  “火树”,我在宣纸上点染出这二字,与书写生命奇迹如出一辙的神圣感油然而生。不知你同不同意如此一个莽撞而率直的名字,可我仍愿在雨中痴想、深夜醒来、云翳漫天的时候这样轻轻地呼唤你。
  那镂刻在心上的花啊,未名的火树,其实,早就成为我成长中的那个知己。
  【评点】
  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散文诗的韵味。如“苍穹是被雨洗过一般的白色,雨小心翼翼地下着,怕湿了它的衣袂”;“脚在积水里圈出了涟漪,广玉兰倾下浓绿中的水露,引得池中一阵丁咚”。全文弥漫着这样的诗句,提升了文章的品位,也见识了考生厚实的语言功底。
其他文献
如果下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微笑着继续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题记  每一只鸟儿都渴望飞翔于碧空之上,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其实自然万物间每一种生物都向往蓝天,都想象有一对纯白的翅膀带着自己翱翔。  几米《地下铁》中的那个善良可爱的盲女孩也是这样去寻找一对翅膀。  “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着我吗?他会牵着我的手,告诉我星
小时候的我十分爱水,尤其是钓鱼。钓起鱼来总是忘记回家,水的神秘让我着迷。  有一次我去水边钓鱼,一连两顿饭没吃,饿得实在不行了才回家。一进门,我丢下鱼竿便一屁股坐到门边的柳树桩上,再也没力气起来。母亲看我脸色发黄,立刻抱我进屋让我躺下,弄碗可口的面条给我下肚,我才渐渐恢复了体力,有了清醒的意识。  “真的那么喜欢水?”晚上,做村小教师的父亲终于没有再打我,而是把我当朋友一样平等地说话。  他的改变
近几年的中考语法考查呈现出新的特点,多以动态的、应用的形式设题,常以选择的题型考查,知识点包括词性、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及其结构关系等。  考查点一:词性判断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1.(2
在我的家乡,一年中最爱冬季,而冬季中最让我觉得有节日气氛的当属腊八节了。因为春节时,人们都忙着走亲戚各家忙碌;元宵节时,也没有赏花灯、提花灯的习惯。而小小的腊八节,滚热的腊八粥,却能让被寒风吹冷的心一下被焐得热乎乎了。  若是逢双休日,那便更好。一大家人从各地赶来,聚在奶奶家。许久不见的人们坐在长板凳上嗑着瓜子,聊着家常,将一年中那些琐碎零星的事拼凑起来一点点道出。我们这些小孩挤在厨房里,听着“主
站在河边,静静注视着缓缓流淌的河水,不禁想起孔子曾站在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如时光一般不停不靠,它的尽处,是否就是时间的尽处?抬头望向河水奔流而去的方向,白雾茫茫。  时间到底是什么?它是家乡那一抹落日的余辉,是学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是我的一切的塑造者。  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这种感觉在黄昏之时尤其强烈。站在窗前,火红的光彩环绕在我的身边,树杈枝桠间的落日余辉充满了记忆的柔和。 
【模拟金题】  一段往事的回忆,一幕幕成长的经历,引发对生活的感悟。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别离,再见了童年,再见了朋友,再见了亲人;和心爱的事物说再见,和自身的恶习说再见……在一次次说再见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一次次说再见,也引发了我们美好的祝福: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再见也意味着新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十一月的雨如期而至,似乎在试探这座多情小镇的底线;秋风萧瑟,也似乎在问我准备好了么?尽管吉他水平已不成问题,但看着别人的表演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我——零次表演经历,零次接触舞台,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站上真正舞台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好。  雨滴拍打着大地,还未准备,大地就打起了节奏。倏尔,等待已久的钢琴传入我耳膜,夹杂着含羞的提琴声使人心旷神怡。一拍、两拍……八拍,尽管只有八拍,却像经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这一次,故宫以新开放午门雁翅楼、东华门、宝蕴楼、慈宁宫4大区域,为自己高调贺寿。  从2500人因不文明行为上故宫“黑名单”到上千人为看《清明上河图》通宵排队;从首次向公众开放午门城墙东侧到门票或将全部网络预约,最近这几年,故宫终于成为一座真正走进百姓文化生活的博物馆。无论是之前发布的“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动画版,还是专门给小朋友发布的APP《皇帝的
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陶渊明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负盛名的诗人,其田园诗文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诗文所蕴含的平淡自然的朴素之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辞官归家,每日荷锄,种豆南山下,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作为文化名人和隐士的陶渊明是我们的阅读对象,而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文情境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素材。  【经典素材多维解读】  1.陶渊明很喜欢
夏天在知了高鸣的枝头放歌,在大海奔涌的浪花中欢畅,在青年人如火的热情中奔放。在艳阳高照的九月天,鼹鼠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些用青春的激情点亮世界,让世界更美好、更自由、更有创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