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奥帆赛筹办以来青岛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参照现有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奥帆赛的特殊性建立多级评价指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对各项指标在2001年奥帆赛申办前与申办之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定量把握奥帆赛对青岛市社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奥帆赛的举办对青岛市社会发展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的是在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及公共安全水平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青岛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后奥运时期青岛市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青岛;奥帆赛;社会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3-0016-05
一、引言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承担了所有的奥运会海上赛事,奥运城市的殊荣和随之在全世界产生的广泛影响,无疑为青岛提供了_一个千载难逢和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效应对青岛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全面评价奥帆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奥帆赛对城市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有利于把握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掌握青岛社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今后政府制定社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中的“社会”是指除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社会发展”是指除经济发展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进步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反映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二、评价思路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思路及方法
根据评价的要求及特点,为得出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的直观结果,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计算各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的计算步骤如下:1.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社会发展评价系统各指标均具有不同的量纲,缺乏统一的衡量性,为此,必须将各指标统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特性分析,可将指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展类指标,该类指标值是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取值越高越好,如城市供水管道长度等;二是制约类指标,该类指标的取值超过一定限度会限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火灾发生数等。根据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指标,本文采取两种不同函数将其标准化。发展类指标的归一化函数见式1,制约类指标的归一化函数见式2。
其中,Fi为i指标归一化后的数据,M为该指标青岛市1992~2007年的平均值,Min为1992~2007年青岛市同类指标的最小值,Max为1992~2007年青岛市同类指标的最大值。2.赋予权数。本文涉及的评价指标较多,为简化综合指数的计算,采用等权重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假定所有的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贡献度是相等的。3.社会发展综合指数计算。由于假定各指标的贡献度均等,因此加权平均即等于简单的算数平均的计算。
第二,为剥离出奥帆赛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对各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数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主要利用历史发展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把各项指标假设为时间的函数,根据指标特征选择不同的趋势线进行模拟,并根据1992~2001年的模拟曲线,预测2002~2007年的趋势值,此趋势值认为是没有奥帆赛因素的情况下指标正常的发展趋势,将趋势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出奥帆赛对于各项社会发展指标的影响程度。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社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较多,总体来看,国内已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系庞杂、不易操作、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等问题,有的指标难于综合与实践。本文根据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在反复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奥帆赛对青岛市社会发展影响评价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方式有多种指标,但目前最能说明真实水平的主要有两个指标,即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的实体地域)以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通过对以上两个指标添加了非农业就业人口作为辅助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奥帆赛对青岛市的城市化水平影响明显: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123km2增长到2007年的250.7 km2;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60.07%,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2007年趋势值为1.55,实际值为2.60,从而得出结论,奥帆赛对青岛市城市化水平的拉动幅度为68%。
(二)基础设施建设
自2001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青岛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市区燃气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45.7%,人均公共绿地13.3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52.1%。人均道路面积由2003年的11.41平方米/人增加到2007年的19.26平方米/人,集中供暖普及率由2003年的26.86%提高到2007年的36.39%。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2007年趋势值为1.73,实际值为3.07,结果表明奥帆赛加快青岛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77%。
(三)交通运输能力
全社会货运量由2001年的20906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3336万吨,增长59.5%,客运量由15507万人次增加到18800万人次,增长21.2%;港口吞吐量由2001年的10422.9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6502万吨,增长1.5倍,集装箱吞吐量由264万标箱猛增至946.6万标箱,是2001年的2.6倍。青岛港作为我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外贸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3位。交通运输能力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3),2007年趋势值为1.56,实际值为1.92,奥帆赛对青岛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拉动幅度为23%。
(四)生活质量
2007年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达到初步富裕。居民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001年的19.4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3.7平方米。社会平均工资由2001年的12007元提高到21074元,增长7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10075元提高到17856元,增长77.2%;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0410元,比1997年增加4571元。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支出有较大增长。青岛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39.3%下降到3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6岁。 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比2001年降低近1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现就业率高于失业率的目标,国家要求的“两个确保”达到100%。生活质量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4),2007年趋势值为2.19,实际值为2.52,奥帆赛推动青岛市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为15%。
(五)信息化水平
奥帆赛的举办,使得青岛信息化进程加快。2001年以来,青岛市投资近80亿元,用于建设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等,进一步加快了“数字青岛”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市电话装机总容量由2001年的211万门扩容到410万门,增长94.3%;数字电视用户由10万户扩大到85.64万户,增长7.5倍;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123.49万户,增长85.8%,宽带入户率已由24.5%提高到40%。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5),2007年趋势值为3.06,实际值为4.35,从而得出结论,奥帆赛对青岛市信息化水平的拉动幅度为42%。
(六)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2001~2007年,青岛市医院、卫生院增加31所,2007年达到248所;医疗机构床位数由2001年的24755张增加到2007年的29000张,增幅达17%,打破了自1992年以来的停滞状况。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自2002~2006年出现逐年增加趋势。教育事业实现新的突破,驻青高校由2001年的8所猛增至2007年的25所,在校大学生数由2001年的60728人增加到2007年的267800人,是2001年的3.4倍。义务教育普及率一直达到99%。文化体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1个,比2001年增加104个,其中博物馆增加2处共达到8处,公共图书馆增加l处共达到13处。全市各类体育俱乐部由2001年的96个增加到2007年的226个,各类体育场馆由256处增加到296处,健身路径由160余条增加到1420条。2007年全市出版各类刊物1936万册,比2001年增长45.3%,出版各类报纸63155万份,增长2.14倍。文化体育产业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2%提高到2007年的4%。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6),2007年趋势值为2.15,实际值为3.19,分析结果表明奥帆赛对青岛市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拉动幅度为48%。
(七)科技水平
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3%提高到2007年的2.18%;全市各类科技活动机构已达458家,比2001年的130家增长了2.5倍,企业技术中心由80家发展到157家,增长96.2%;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提高50%达到150人,在青工作和外聘两院院士由24人增加至2007年的49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2.5%增长到46.5%;自2001年以来通过鉴定并登记的科技成果和授权专利逐年稳步上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更加活跃。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技术合同成交数量自2002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和科技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见图7),但从单个合同平均的技术成交额来看2002年恰是单个合同成交额迅速增加的年份,说明青岛市的科技水平开始由注重数量转变为稳抓质量,保证每项技术的科技含量。通过计算得出奥帆赛对青岛市科技水平的推进幅度为29%。
(八)公共安全水平
申奥以来,青岛市公共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目前0.5%左右的水平上,年交通事故数、火灾事故数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1年的15601件/年、3088件/年下降到5559件/年和1400件/年;安全生产事故数由2003年的17198件/年下降到5458件/年;非正常死亡率在现有基础上有所下降达到0.04%。行政公务员诉讼2007年1134起比2006年下降8%。2007年市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市民安全感达到96.1%。2007年公共安全综合指数较2001年改善81%。
四、后奥运时期提高青岛市社会发展水平措施
后奥运时期,为了努力使青岛市社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应巩固奥运筹备时期在社会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建设
今后,青岛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瞄准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大的成效。
(二)整合资源,改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现象
从评价结果看,全市主要社会资源分布不合理,如教育、文化、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区,而城市社会资源又集中在老城区沿海一带。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缺少投入保障,部分村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卫生设施水平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基础设施条件与城区相比差距较大,成为影响全市总体发展的“瓶颈”。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进一步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青岛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筹解决这类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应听取市民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对策。同时,应积极推进医疗改革,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努力降低医疗药品价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广大群众切实能够共同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城市住房价格持续走高,住房难成为政府困扰、社会焦虑、视频伤感的几大社会难题之一。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群众收入
着眼于富民强市的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控物价,扩大内需,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关键词]青岛;奥帆赛;社会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3-0016-05
一、引言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承担了所有的奥运会海上赛事,奥运城市的殊荣和随之在全世界产生的广泛影响,无疑为青岛提供了_一个千载难逢和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效应对青岛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全面评价奥帆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奥帆赛对城市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有利于把握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掌握青岛社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今后政府制定社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中的“社会”是指除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社会发展”是指除经济发展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进步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反映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二、评价思路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思路及方法
根据评价的要求及特点,为得出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的直观结果,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计算各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的计算步骤如下:1.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社会发展评价系统各指标均具有不同的量纲,缺乏统一的衡量性,为此,必须将各指标统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指标体系各指标的特性分析,可将指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展类指标,该类指标值是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取值越高越好,如城市供水管道长度等;二是制约类指标,该类指标的取值超过一定限度会限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火灾发生数等。根据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指标,本文采取两种不同函数将其标准化。发展类指标的归一化函数见式1,制约类指标的归一化函数见式2。

其中,Fi为i指标归一化后的数据,M为该指标青岛市1992~2007年的平均值,Min为1992~2007年青岛市同类指标的最小值,Max为1992~2007年青岛市同类指标的最大值。2.赋予权数。本文涉及的评价指标较多,为简化综合指数的计算,采用等权重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假定所有的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贡献度是相等的。3.社会发展综合指数计算。由于假定各指标的贡献度均等,因此加权平均即等于简单的算数平均的计算。
第二,为剥离出奥帆赛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对各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数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主要利用历史发展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把各项指标假设为时间的函数,根据指标特征选择不同的趋势线进行模拟,并根据1992~2001年的模拟曲线,预测2002~2007年的趋势值,此趋势值认为是没有奥帆赛因素的情况下指标正常的发展趋势,将趋势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出奥帆赛对于各项社会发展指标的影响程度。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社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较多,总体来看,国内已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系庞杂、不易操作、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等问题,有的指标难于综合与实践。本文根据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在反复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奥帆赛对青岛市社会发展影响评价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方式有多种指标,但目前最能说明真实水平的主要有两个指标,即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的实体地域)以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通过对以上两个指标添加了非农业就业人口作为辅助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奥帆赛对青岛市的城市化水平影响明显: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123km2增长到2007年的250.7 km2;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60.07%,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2007年趋势值为1.55,实际值为2.60,从而得出结论,奥帆赛对青岛市城市化水平的拉动幅度为68%。
(二)基础设施建设
自2001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青岛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市区燃气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45.7%,人均公共绿地13.3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52.1%。人均道路面积由2003年的11.41平方米/人增加到2007年的19.26平方米/人,集中供暖普及率由2003年的26.86%提高到2007年的36.39%。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2007年趋势值为1.73,实际值为3.07,结果表明奥帆赛加快青岛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77%。

(三)交通运输能力
全社会货运量由2001年的20906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3336万吨,增长59.5%,客运量由15507万人次增加到18800万人次,增长21.2%;港口吞吐量由2001年的10422.9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6502万吨,增长1.5倍,集装箱吞吐量由264万标箱猛增至946.6万标箱,是2001年的2.6倍。青岛港作为我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外贸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3位。交通运输能力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3),2007年趋势值为1.56,实际值为1.92,奥帆赛对青岛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拉动幅度为23%。
(四)生活质量
2007年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达到初步富裕。居民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001年的19.4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3.7平方米。社会平均工资由2001年的12007元提高到21074元,增长7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10075元提高到17856元,增长77.2%;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0410元,比1997年增加4571元。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支出有较大增长。青岛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39.3%下降到3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6岁。 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比2001年降低近1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现就业率高于失业率的目标,国家要求的“两个确保”达到100%。生活质量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4),2007年趋势值为2.19,实际值为2.52,奥帆赛推动青岛市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为15%。
(五)信息化水平
奥帆赛的举办,使得青岛信息化进程加快。2001年以来,青岛市投资近80亿元,用于建设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等,进一步加快了“数字青岛”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市电话装机总容量由2001年的211万门扩容到410万门,增长94.3%;数字电视用户由10万户扩大到85.64万户,增长7.5倍;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123.49万户,增长85.8%,宽带入户率已由24.5%提高到40%。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5),2007年趋势值为3.06,实际值为4.35,从而得出结论,奥帆赛对青岛市信息化水平的拉动幅度为42%。
(六)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2001~2007年,青岛市医院、卫生院增加31所,2007年达到248所;医疗机构床位数由2001年的24755张增加到2007年的29000张,增幅达17%,打破了自1992年以来的停滞状况。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自2002~2006年出现逐年增加趋势。教育事业实现新的突破,驻青高校由2001年的8所猛增至2007年的25所,在校大学生数由2001年的60728人增加到2007年的267800人,是2001年的3.4倍。义务教育普及率一直达到99%。文化体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1个,比2001年增加104个,其中博物馆增加2处共达到8处,公共图书馆增加l处共达到13处。全市各类体育俱乐部由2001年的96个增加到2007年的226个,各类体育场馆由256处增加到296处,健身路径由160余条增加到1420条。2007年全市出版各类刊物1936万册,比2001年增长45.3%,出版各类报纸63155万份,增长2.14倍。文化体育产业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2%提高到2007年的4%。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见图6),2007年趋势值为2.15,实际值为3.19,分析结果表明奥帆赛对青岛市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拉动幅度为48%。
(七)科技水平
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3%提高到2007年的2.18%;全市各类科技活动机构已达458家,比2001年的130家增长了2.5倍,企业技术中心由80家发展到157家,增长96.2%;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提高50%达到150人,在青工作和外聘两院院士由24人增加至2007年的49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2.5%增长到46.5%;自2001年以来通过鉴定并登记的科技成果和授权专利逐年稳步上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更加活跃。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技术合同成交数量自2002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和科技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见图7),但从单个合同平均的技术成交额来看2002年恰是单个合同成交额迅速增加的年份,说明青岛市的科技水平开始由注重数量转变为稳抓质量,保证每项技术的科技含量。通过计算得出奥帆赛对青岛市科技水平的推进幅度为29%。
(八)公共安全水平
申奥以来,青岛市公共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目前0.5%左右的水平上,年交通事故数、火灾事故数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1年的15601件/年、3088件/年下降到5559件/年和1400件/年;安全生产事故数由2003年的17198件/年下降到5458件/年;非正常死亡率在现有基础上有所下降达到0.04%。行政公务员诉讼2007年1134起比2006年下降8%。2007年市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市民安全感达到96.1%。2007年公共安全综合指数较2001年改善81%。
四、后奥运时期提高青岛市社会发展水平措施
后奥运时期,为了努力使青岛市社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应巩固奥运筹备时期在社会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建设

今后,青岛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瞄准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大的成效。
(二)整合资源,改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现象
从评价结果看,全市主要社会资源分布不合理,如教育、文化、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区,而城市社会资源又集中在老城区沿海一带。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缺少投入保障,部分村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卫生设施水平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基础设施条件与城区相比差距较大,成为影响全市总体发展的“瓶颈”。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进一步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青岛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筹解决这类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应听取市民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对策。同时,应积极推进医疗改革,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努力降低医疗药品价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广大群众切实能够共同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城市住房价格持续走高,住房难成为政府困扰、社会焦虑、视频伤感的几大社会难题之一。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群众收入
着眼于富民强市的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控物价,扩大内需,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