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晓云(1982—),女,广东湛江人,助教,南方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师,从事休闲与健康管理高等教育研究;高建(1983—),男,山东泰安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师,从事基因检测服务、健康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行业,虽然在美国已有20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但在我国则仅有不到10年的历史 。休闲与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进行招生并培养的相应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在国内我学院属首创,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在摸索中前进。虽然浙江林学院也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但侧重于人体的健康管理,与我院开设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区别。以观光旅游而闻名的中国台湾,休闲产业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休闲健康管理职业教育进展,并创办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构建特色的课程体系。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与建设特色出发,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基础知识,联合国内职业培训机构专业课程设置,对本学院与圣约翰科技大学 、台南科技大学 、北台湾科学技术学院 、大仁科技大学 、立德大学 、浙江林学院的休闲健康管理类课程体系进行比较。探讨适合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休闲与健康管理课程体系。
本学院的休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
根据2009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共开设课程(选修与必修)27门,其中培养管理能力的9门,服务能力7门,营销能力4门,拓展能力3门,通识基础理论4门。支撑的职业证书有健康管理师(三级)与公共营养师(四级)。相对于其他院校,我院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学生对休闲与健康产业的管理、服务与营销能力,这三方面的课程约占了总课程的7/10(表1)。相反,我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设置基础医学相关知识相关课程大大减少,专业报告及讲座举行的资料也有限。其他的院校包括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的基础医学知识、循证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我们学院并没有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或基础课进行开设,而是将部分医学相关知识经过提练后,编入到其他课程的教材章节中并进行讲授,如将预防医学中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编入到“健康管理基础”并进行讲授。另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合作开设了基因与健康课程,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医学相关知识。
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培养目标与设置特色
我学院的休闲与健康专业主要面向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熟悉休闲和健康专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从事休闲、健康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能在高档养生会所、康体中心、健身俱乐部、休闲度假中心等企业从事休闲与健康管理、促进技术、咨询、经营和服务工作。以及具有良好政治修养、思想品德的应用型人才。总的来说。我们培养的是即将面向个体及群体的身体健康管理或休闲与健康产业管理的两个服务对象的专业人才,即同时具备个体/群体健康及休闲与健康产业管理、服务和营销全面能力的人才。这又是我们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他们侧重于人体健康管理为服务对象或是休闲产业为服务对象,相比而言,我学院培养的人才更到位、更全面(表2)。
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岗位群
纵观各大院校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包括两大类:健康管理(咨询)类公司或企业、休闲度假养生类。从事的职位有健康顾问、健康讲师及策划师、休闲与健康管理产业一线服务与管理人员等。次要岗位及职位还包括休闲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游乐场、星级大酒店管理人员、休闲旅游规划人员、休闲活动指导人员、外用品业活动企划人员等。虽然目前我们学院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但学生就业方向可以定位到以上岗位群及职位。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直接手段。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实施,不仅能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职业的特色,而且符合岗位要求与标准。我们学院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针对休闲与健康产业及人体健康管理两个服务对象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此对课程的要求更高,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并具有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从以上各大院校的专业建设特色与课程体系比较来看,我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课程体设置面更广,基础更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性较弱,如生物医学基础知识设置比较少,专业报告或系列讲座开展也比较少。一方面与学生培养层次有关,本学院现阶段还是培养大专生;另一方面与专业的师资队伍引进办法有关,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师资队伍采用的是集体引进方法,即由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程设置的偏颇。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而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前提条件。课程设置也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毕业生的质量与就业的效果,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只有针对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与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培养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行业,虽然在美国已有20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但在我国则仅有不到10年的历史 。休闲与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进行招生并培养的相应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在国内我学院属首创,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在摸索中前进。虽然浙江林学院也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但侧重于人体的健康管理,与我院开设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区别。以观光旅游而闻名的中国台湾,休闲产业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休闲健康管理职业教育进展,并创办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构建特色的课程体系。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与建设特色出发,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基础知识,联合国内职业培训机构专业课程设置,对本学院与圣约翰科技大学 、台南科技大学 、北台湾科学技术学院 、大仁科技大学 、立德大学 、浙江林学院的休闲健康管理类课程体系进行比较。探讨适合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休闲与健康管理课程体系。
本学院的休闲与健康课程体系现状
根据2009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共开设课程(选修与必修)27门,其中培养管理能力的9门,服务能力7门,营销能力4门,拓展能力3门,通识基础理论4门。支撑的职业证书有健康管理师(三级)与公共营养师(四级)。相对于其他院校,我院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学生对休闲与健康产业的管理、服务与营销能力,这三方面的课程约占了总课程的7/10(表1)。相反,我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设置基础医学相关知识相关课程大大减少,专业报告及讲座举行的资料也有限。其他的院校包括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的基础医学知识、循证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我们学院并没有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或基础课进行开设,而是将部分医学相关知识经过提练后,编入到其他课程的教材章节中并进行讲授,如将预防医学中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编入到“健康管理基础”并进行讲授。另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合作开设了基因与健康课程,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医学相关知识。
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培养目标与设置特色
我学院的休闲与健康专业主要面向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熟悉休闲和健康专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从事休闲、健康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能在高档养生会所、康体中心、健身俱乐部、休闲度假中心等企业从事休闲与健康管理、促进技术、咨询、经营和服务工作。以及具有良好政治修养、思想品德的应用型人才。总的来说。我们培养的是即将面向个体及群体的身体健康管理或休闲与健康产业管理的两个服务对象的专业人才,即同时具备个体/群体健康及休闲与健康产业管理、服务和营销全面能力的人才。这又是我们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他们侧重于人体健康管理为服务对象或是休闲产业为服务对象,相比而言,我学院培养的人才更到位、更全面(表2)。
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岗位群
纵观各大院校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包括两大类:健康管理(咨询)类公司或企业、休闲度假养生类。从事的职位有健康顾问、健康讲师及策划师、休闲与健康管理产业一线服务与管理人员等。次要岗位及职位还包括休闲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游乐场、星级大酒店管理人员、休闲旅游规划人员、休闲活动指导人员、外用品业活动企划人员等。虽然目前我们学院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但学生就业方向可以定位到以上岗位群及职位。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直接手段。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实施,不仅能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职业的特色,而且符合岗位要求与标准。我们学院的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针对休闲与健康产业及人体健康管理两个服务对象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此对课程的要求更高,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并具有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从以上各大院校的专业建设特色与课程体系比较来看,我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课程体设置面更广,基础更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性较弱,如生物医学基础知识设置比较少,专业报告或系列讲座开展也比较少。一方面与学生培养层次有关,本学院现阶段还是培养大专生;另一方面与专业的师资队伍引进办法有关,本学院休闲与健康专业的师资队伍采用的是集体引进方法,即由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程设置的偏颇。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而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前提条件。课程设置也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毕业生的质量与就业的效果,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只有针对休闲与健康管理专业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与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培养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