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考令”不能解决择校难题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教育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未来“小升初”改革思路:一是明确免试招生的改革方向,叫停民校联考以及特长生、推荐生、外国语学校等考试;二是确定明年包括外国语学校在内的公办学校将取消笔试,改为以面试形式进行选拔。同时,抛出九大焦点争议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笔者对广州解决九大争议焦点问题并不看好,但赞成广州就此问题举行听证会。从教育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出发,一项教育决策,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必须广泛听取学校、老师、家长的意见,不能由行政部门单方面决策。目前各地的“小升初”禁考令基本上是政府部门拍脑袋的结果,效果不佳也在情理之中。二是必须有3到5年的适应期,不得当年制订、颁布,当年就实施,在国外,教育政策出台之后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如果要调整,必须提前至少3到5年告诉公众。
  如果能建立这样的决策机制,其实就是促进教育决策民主化,也解决困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的根本问题。由于政府主导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过程中,没有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均衡责任,增加教育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而继续采取行政“说了算”的方式,导致不均衡格局未变,“择校热”高烧不退。
  各地政府出台的“小升初”禁考令,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错误理解《义务教育法》,限制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按照这一规定,政府有保障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义务、责任,却不能限制学生必须就近入学——学生有择校的权利。
  义务教育均衡与就近免试入学的合理关系是,政府部门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异,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差不多,受教育者于是选择就近入学,而对于所有就近入学的需求,政府部门都必须保障,让孩子无需测试入学。
  其次,涉嫌侵犯学校的自主办学权。作为政府部门举办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政府限定其招生方式,某种程度还说得通,而对于民办学校,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政府发文限定民办学校的招生方式,涉嫌侵犯学校的自主权。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实下,如果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很好,有几千名学生慕名申请,学校只招200名学生,学校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学生?如果不举行笔试,就得看材料、面试。如果面试也取消,就可能变为“条子生”“拼爹”了。事实上,这一问题已在其它地方出现,学校不举行测试,甚至连面试也不允许后,择校转为地下,“潜规则”盛行,很多家长都呼吁重新考试,相对而言,笔试还被认为是公平、公正的做法。
  当然,广州市教育局可以称,这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准备近期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指导意见,不允许拿着各种等级证书来作为入小学和初中的“敲门砖”。广州的“小升初”调整,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大方向。也是借鉴其它地方的经验,已经有不少地方教育部门以就近免试入学,来“倒推”义务教育均衡。其具体做法包括:严格限制学生跨区域择校;禁止所有学校举行入学测试,将跨区择校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等等。
  但不得不说,这些都只是治理义务教育均衡的表面文章,无法真正缓解择校焦虑。正常的就近免试入学,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结果。而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投入责任同时放权,这需要各地建立两个委员会,一是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否则将追究政府失责的责任。只有建立教育拨款委员会,才会改变政府说了算的拨款方式,既保障教育投入,又转变教育投入方式。
  二是建立社会教育委员会,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社区内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共同组成,负责社会教育的发展决策。
  以上两个委员会的建立,实质就是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出的“管评办分离”的改革决定,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让政府回归本位。而建立这两个委员会,将根本改变治理义务教育的思路。眼下地方教育部门出台各种禁令,与民主决策、放权治理的思路正好相反,发通知治理本就是行政治理思路。因此期望广州公开“小升初”听取意见,能启动深层次的教育管理和决策改革,从举行听证会变为启动社区教育委员会、教育拨款委员会建立。如果能走到这一步,不仅仅是“小升初”择校难题,困惑我国教育的众多“老大难”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其他文献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建议,特大型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分层、分类、有梯度的教育公共服务制度,向不同持证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相应类别和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对于“稳定就业、稳定居住”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无条件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并逐步向开放高中,有条件地提供高中阶段教育服务。可以采取综合考核制,将父母的条件与子女的学习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  (摘自2014年3月7日《中国教育报》)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首尔市日前公开的《透过2014年统计数据看首尔市男性生活》报告,以2013年为基准,15岁至19岁的男性青少年中,有49.4%的人表示“为了外貌,可以接受整形手术”。此外,首尔男性青少年还将“外貌”选为了在社会中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首尔市20岁至24岁的男性们认为,造成韩国社会差别化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职业与外貌等。
老牛想在自己的家与小河边之间修一条路。为了使这条路更加笔直,老牛决定自己先踩出路的轮廓来。  于是,一个小雨后的清晨,老牛开始踩这条路了。老牛很谨慎,他认真地看着脚下,每走一步都要前、后、左、右仔细地观察一番,看看自己踩得到底直不直。没走几步老牛就发现了问题,他的脚印虽然每一步看起来都很直,可总体却总是歪斜的。试了几次都是这样,老牛很纳闷。  小马获知老牛的烦恼后,对老牛说:“我来帮你踩吧!”  
4月19日至20日,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修学旅行全国论坛上披露,教育部将于近期启动“蒲公英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校外教育。据介绍,“蒲公英行动计划”将通过“建、管、用、宣、研、训、联”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修学旅行等校外教育,计划在全国建立150个青少年大型综合实践营地,积极探索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社会实践和修学旅行的长效机制,制定校外教育规章制度,加大校外教育的投入和师
日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免费送培活动在贾汪区拉开序幕,贾汪区各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近500余人参与了培训。为更好地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育儿水平,促进学前教育工作均衡发展,徐州市教育局计划在今年3月到8月,面向各个县(市、区)开展免费送培下乡活动,为农村幼儿园培训一线教师3500多名。此次由市教育局主办的送培活动是针对农村幼儿园开展的专项培训活动,采取订单培训和普及
书评  一线教师的智慧实践  马敏  教育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方式,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素质对于教育的质量则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乃至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名词“教师教育”逐步取代“师范教育”,更多的反映了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重新认知。从根本上说,这是对教师培养和专业成长的范式转变。  当然,目前来讲,我们的教师教育还存在许多
据俄新社近日报道,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德米特里·利瓦诺夫在俄罗斯总统体育运动发展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自2015年起,体育成绩将在高校招生过程中纳入考量。  利瓦诺夫表示,自2015年起,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包括“劳动与国防准备”系列活动的结果,将在高等教育机构招生时予以考虑,作为对国家统一考试成绩的补充。这将进一步促进广大中学生与大学生的体育发展。利瓦诺夫补充说,今年将在俄罗斯中小学中实施“劳动与国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俄罗斯杰出的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他的思想对20世纪的世界戏剧文化乃至影视艺术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一些艺术思想对于学生微电影的创作、艺术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影视课程教学的影响来展开讨论,指导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涵。  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20世纪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体系,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济北南在2013年12月26日《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24日对此进行了盘点。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每年发布一次“十大语文差错”,对许多人来讲是很伤面子的事。但是,《咬文嚼字》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国人挑着读音和字词方面的错误。
作为心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学校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适应学生成长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该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情绪和体验,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创建积极的课堂气氛,尝试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