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204-01
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发明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被广泛用于感染性创面和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前VSD技术已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创面及深部引流最常用的方法,但在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引流管堵塞情况,致使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针对管道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打破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一种定时循环冲洗方法进行护理。经过对比,发现采用定时循环冲洗方法对VSD术后防止管道堵塞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使用VSD引流的共5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7—68岁。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22例,小腿撕脱伤7例,前臂软组织缺损16例,股骨干骨折并软组织缺损6例,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3例。将54例患者随即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27例,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27例,采用循环式生理盐水冲洗法冲洗。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VSD术后护理常规,负压维持在0.017~0.060MPa之间,发生引流管堵塞后,先停止负压,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由三通接头处逆行缓慢注入浸泡,使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负压吸引。对照组:常规法接好引流管,负压源,引流瓶,负压维持在0.017~0.060MPa之间,0.9%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后连接VSD三通的侧孔接头,每2~4h停止负压吸引2~4min,打开输液器,生理盐水冲洗3~5min,60~80滴/min。或根据创面VSD泡沫敷料大小,调节输入生理盐水的量。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常规组引流冲洗后堵塞21例,堵塞率为 77.8%。对照组无堵塞病例。经比较对照组防止管道堵塞效果比常规组优。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管冲洗后堵塞情况的比较
注:2组比较,p< 0.05。
3 讨论
3.1 引流管堵塞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官腔,VSD敷料鼓起,看不见管形。VSD引流管易堵塞时因为创面感染重,分泌物多,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液体粘稠,胶体含量高,而且引流管管径较细,引流物沉积于管壁所致。常规法负压引流堵塞时,采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堵塞物的方法,操作极不方便,病人会感觉疼痛加重,而且不易将堵塞物清除干净,增加了感染机会。用生理盐水连接输液器定时冲洗引流管,杜绝了堵管现象。
3.2 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由于水的粘滞系數小,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稳定层流,通过粘滞力的作用把粘附在管壁的渗出物冲洗出来,使引流通畅,并使分泌物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因渗出物干燥结痂堵塞导管,保证了引流的通畅。避免用注射器反复冲洗增加创面感染机会。
3.3 生理盐水定时冲洗,既保持了创面的清洁,也能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使创面达到零聚集,减少毒素的吸收,消除死腔,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3.4 应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及软组织缺损,术后定时冲洗的护理方法有效地干预了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通过两组冲洗方法观察,结果显示,常规组堵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定时冲洗能防止术后VSD管道的堵塞,而且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效的预防创面感染,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美秋,肖友云,循环冲洗防止VSD术后管道堵塞的效果观察[J]. 右江医学,2012,40(1)95—96
[2]周维俊,贾静,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塞的观察及护理[J]. 四川医学,2011,12,32(12)2025—2026
[3]王金艳,李俊,应用导管冲洗防止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的护理[J]. 临床护理 杂志,2011,10(4)80—81
[4]曾锦澜,陈瑜萍,预防VSD术后引流管堵塞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98—200
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发明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被广泛用于感染性创面和肢体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前VSD技术已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创面及深部引流最常用的方法,但在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引流管堵塞情况,致使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针对管道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打破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一种定时循环冲洗方法进行护理。经过对比,发现采用定时循环冲洗方法对VSD术后防止管道堵塞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使用VSD引流的共5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7—68岁。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22例,小腿撕脱伤7例,前臂软组织缺损16例,股骨干骨折并软组织缺损6例,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3例。将54例患者随即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27例,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27例,采用循环式生理盐水冲洗法冲洗。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VSD术后护理常规,负压维持在0.017~0.060MPa之间,发生引流管堵塞后,先停止负压,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由三通接头处逆行缓慢注入浸泡,使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负压吸引。对照组:常规法接好引流管,负压源,引流瓶,负压维持在0.017~0.060MPa之间,0.9%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后连接VSD三通的侧孔接头,每2~4h停止负压吸引2~4min,打开输液器,生理盐水冲洗3~5min,60~80滴/min。或根据创面VSD泡沫敷料大小,调节输入生理盐水的量。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常规组引流冲洗后堵塞21例,堵塞率为 77.8%。对照组无堵塞病例。经比较对照组防止管道堵塞效果比常规组优。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管冲洗后堵塞情况的比较
注:2组比较,p< 0.05。
3 讨论
3.1 引流管堵塞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官腔,VSD敷料鼓起,看不见管形。VSD引流管易堵塞时因为创面感染重,分泌物多,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液体粘稠,胶体含量高,而且引流管管径较细,引流物沉积于管壁所致。常规法负压引流堵塞时,采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堵塞物的方法,操作极不方便,病人会感觉疼痛加重,而且不易将堵塞物清除干净,增加了感染机会。用生理盐水连接输液器定时冲洗引流管,杜绝了堵管现象。
3.2 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由于水的粘滞系數小,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稳定层流,通过粘滞力的作用把粘附在管壁的渗出物冲洗出来,使引流通畅,并使分泌物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因渗出物干燥结痂堵塞导管,保证了引流的通畅。避免用注射器反复冲洗增加创面感染机会。
3.3 生理盐水定时冲洗,既保持了创面的清洁,也能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使创面达到零聚集,减少毒素的吸收,消除死腔,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3.4 应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及软组织缺损,术后定时冲洗的护理方法有效地干预了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通过两组冲洗方法观察,结果显示,常规组堵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定时冲洗能防止术后VSD管道的堵塞,而且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效的预防创面感染,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美秋,肖友云,循环冲洗防止VSD术后管道堵塞的效果观察[J]. 右江医学,2012,40(1)95—96
[2]周维俊,贾静,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塞的观察及护理[J]. 四川医学,2011,12,32(12)2025—2026
[3]王金艳,李俊,应用导管冲洗防止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的护理[J]. 临床护理 杂志,2011,10(4)80—81
[4]曾锦澜,陈瑜萍,预防VSD术后引流管堵塞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