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运用与文学审美的能力。如何在新文本、新理念、新形势下搞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教学让我对新教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新课程是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科学,更人性,更知识化,更生活化,更现代化。
  1.教材形式
  从教材的形式上看,新课程体现了其创新性和科学性。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元式,变为现在的专题式,使相关的内容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序化,使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既便于老师的教,也便于同学们的学。
  2.内容安排
  从内容的安排上,在现代文的阅读上更是大胆地体现了创新思想,在新课程中,传统的重点篇目有许多没有被保留,而许多与同学们生活贴近的现代散文被请了进来,在字里行间更容易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有兴趣,更主动地去探求文本,引导他们去对人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思考。
  3.设计理念
  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传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二者并行发展,齐头并进,而是以工具性为基础的人文教育,以人文性为主导,工具性为人文性服务,在充分掌握了基础能力之后,探究文本所蕴涵的人生至理,充实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情操。
  4.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下,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明显的变革。在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提到了,教学方式上要注意体验性,强调同学们的参与经历,强调活动、实践与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懂得创设情境,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我们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
  二、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我发现在一线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目标不明确,偏离文本
  教学过程中忽略文本,认识不到文本在阅读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教师一味的凭空设立问题,不联系文本分析,课堂上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问题,把学生忽略在课堂之外,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于文本,扩展文本,之后却又游离于文本,走出文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感受研究型阅读的魅力固然好,可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在走出去之后,能适时地把学生再拉回到文本,类似的不足还有,讲读文本时的以练代读等,都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们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多思考,多总结。
  2.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形成了一种程式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文本的解读被老师程式化,不去思考文章的特殊性,不去发现文章的闪光点,根据自己的上课习惯,按照自己的套路,一味地走下去,这样不仅荒废了文本,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而且会使我们的语文课陷入一个呆板、生硬、了无生趣的境地,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破坏性的,课堂效果很难让人认可。
  3.阅读教学不能深入开展,阅读不读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许多学校以及老师,把对于学生语文教育的目标指定为中考、高考,而忽视了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在阅读层面上,出现了阅读不读的现象,据我所了解,有些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教材上的文本,很多是自己看一遍,就听老师讲,课后难得有时间好好去揣摩文本,消化文本,这种不推敲,不揣摩的做法,又怎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呢?
  三、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情境阅读,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要想具有吸引力,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得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长处,创设情境。我们祖国的语言,形成了多种语言文化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词、曲、赋、小说、散文、戏剧等等,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语文读本正是这些经典当中的典范之作。那么我们在研读文本、讲解文本时,就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特性,恢复经典的力量。或与学生们熟知的内容联系起来,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给同学们一种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生活,品味生活,让教学走入生活,再由生活回归教学,必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文本的理解通俗化,更易于感知,更便于理解,更有利于思考。
  2.个性阅读,提升自我
  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主要要求就是进行个性化阅读,希望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收获独特的情感感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个著名的论题。我们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这就需要我们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中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需求,有自己的审美观,将这些审美融入我们语文学科,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对文字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老师若能适时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向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行材料的解读,多与他们进行分析与交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的观察人生,去寻找自己对社会、人生独特的感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课堂内外,我们都应主动培养学生的閱读兴趣,只有当他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想去了解语文,弄懂语文,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无形之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的老师是生活,一切语言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能够让学生从本源入手,让他接触本源,感受本源,才真正地找到语文教学的出路,也才真正地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出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对学生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而绝非简单的记记背背就能奏效的。历史侧重历史背景(原因和条件)及影响的分析。现结合个人长期的教学实践,就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做一些具体分析。我认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一、按照事件原因的来源:主观原因和客觀原因  主观原因是来自历史事物或当事人方面的内部原因,所以也可称其为内部原因。例如:中国史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它的主观原因
白血病基因诊断的对象是基因本身或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最常用的方法是核酸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二种方法。在急性白血病中有特征性基因
蛋白C(PC)是体内血栓、抗凝调节系统即PC途径的中心蛋白,具有潜在的抗凝和纤溶活性。遗传性PC缺乏症(H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分杂合型和纯合型两类,前者以成人的复发性
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现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培养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颂扬教师的高尚,以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獻自己的力量。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增长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抓好校本培训,结合本校实
通过对锚固力组成分析,提出锚固力为多个载荷中的最小值,对锚固力的形成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将锚固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孔成孔技术极大地影响着锚固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 Base
目的 探讨MR对比剂增强扫描长时间延迟技术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in liver, IPT)特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26例IPT进行MR平扫、DWI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然后在以后每章教学前,提出一至两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增强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如在讲“电路”这章前讲
作为一名教师,师爱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唱在心底无声的歌,我们的教育应该让爱做主!  现在学生思想上的单纯和复杂的双面性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独生子女、社会整体变迁、多元化交融,对学校教育发起挑战: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自我文化”,盼望关注的心理欲求,张揚个性的发展愿望等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即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7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43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和45例初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含量,并与35例同期入院的非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