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价值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共同创造,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更应当引起重视,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新校区设计、建设,把审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美育价值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多校区办学已成为各高校办学的“新常态”。然而,多数高校的新校区普遍存在着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价值。本文试图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其美育价值。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意见。潘懋元先生把校园文化分为智能文化(学术水平、学科设置、科研成果等)、物质文化(文化设施、校园营造等)、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和精神文化(价值体系、观念、精神氛围等)。本文主张一切区别于物质层面的文化都可归于精神文化,如此可以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比如学校的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硬件,如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等,都可归到物质文化;而那些抽象的、观念性的文化软件,如大学精神、校训、校风以及各类人文艺术活动等,便可归于精神文化。同时,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校园文化可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方面。“过去”即指高校在过去一段时期发展所形成的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校园氛围等,如学校具有历史感的校园环境、历史建筑及校园布局、校园精神、校风、校训等。“现在”即指高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活动的总和,如正在进行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开展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等。这些正在进行的文化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沉淀下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高校历代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大学师生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独具特色与魅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系统。它包含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也包含高校正在进行的物质建设及文化建设。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要扩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办学空间,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队伍。于是,建设新校区成为这些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尽管高校建设新校区时,也十分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校园文化底蕴不深厚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设计规划上已考虑到硬件建设的审美价值,也考虑到了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基本建成后在视觉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毕竟新校区建成时间短,放眼望去全是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缺少能体现高校历史底蕴之物。更重要的是,因启用时间短,师生在短期内也难以承继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校训、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与此同时,从地缘上看,新校区一般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当地城市的文化融入也较慢,在城市文化中也处于边缘地带。
  2.校园文化建设不平衡
  新校区在建设初期,为加快建设进度,往往只注重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在建成了一些必需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楼宇后,便开始入住新生。于是这些新生成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拓荒者”。但由于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或滞后,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新校区成为一片“文化沙漠”,导致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带来的不仅是校园文化感官上的文化氛围缺乏,还给师生特别是先入住的新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失落感,从而影响校园文化群体意识的形成。
  3.校园文化主体作用不明显
  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新校区一般都建在较为偏僻的城乡接合部,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因而教师一般较少在新校区居住。这便导致了教师在新校区的投入精力不够,许多教师在新校区的时间就是从朝九到晚五,与学生交流机会就少了,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疏离,这便大大削弱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各校区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各校区入住的学生也不一样,新、老生之间因校区的阻隔也存在交流障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4.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顺畅
  相较于老校区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来讲,新校区交通不便、远离市区,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同时,教师对学生各类活动的指导也没有老校区的那么便利,有一些文化活动也因为地理位置、经费、交通等问题而无法很好地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铸造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新校区缺少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自然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
  三、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价值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美育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重要的育人载体,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相比于老校区来讲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但可以通过是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发挥其美育价值,从而使新校区也焕发出“美的光辉”。其美育價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引领核心
  教育与引导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倡导的主旋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是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文化冲击。各类思潮在这里碰撞,导致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如高校对此不予重视,不加引导,必然会影响到和谐校园建设,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高校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特别是高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同建设凝聚成的校风、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更明显。它能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接受教育,久之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价值,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2.凝聚人心
  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的核心是学校主要群体共同创造的价值观念和校园精神。在校园审美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和感染下,大学生将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意识。这种群体观念如同磁铁,有着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凝聚力,不仅凝聚着全校师生,也让大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和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高度重视其凝聚人心的价值作用,努力打造富有审美意味的校园文化,积极培育师生的学校群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以此来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推动高校发展的无尽动力。
  3.陶冶身心
  真正高明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得到成长。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张无形的网,那么其中每一个结点都在无形地散发着审美的“正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使大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使身心受到熏陶。例如,进到北京大学校园,我们就能想到未名湖,就能感受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进到清华大学,就能想到水木清华,想到《荷塘月色》等。这就是校园文化的无形力量,让置身其中的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文化,受到审美教育,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颜之推《慕贤》)
  4.创造中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高校校园文化的美育价值还在于能促进大学生自觉参与到美的创造活动中来。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蕴含着创造,不僅创造美的对象,还创造会审美的人。大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比如有些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的艺术创作,作品完成后有些学校会收藏,将其于图书馆,或置于艺术馆,或置于校园之中。他们的艺术创作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他们自身也在创作之中接受审美教育,完善了审美心理,提升了人生境界。因而,校园文化建设还有着创造中心的美育价值。
  5.平衡重心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新老校区有着明显的不平衡。老校区往往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物质文化上有许多能代表高校特色的建筑物或人文景观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中很好的育人载体。而新校区虽然也建设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甚至也植入了一些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校风、校训等实物,但始终难以从视觉方面给师生形成冲击,从心灵方面造成影响。因此,高校新校区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新校区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平衡,继而促进师生审美心理上的平衡。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良好的、富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将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增添重要筹码。我们应当正视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价值,为高校更好地培养人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杨勇.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5.
其他文献
在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梁板偏位,需复位的情况,本文以现浇桥复位实例来讲述三维千斤顶 复位技术.现浇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支架下沉,造成梁板旋转,上下、前后、左右
金亚科技完美世界跨界携手,推出BLIFE致家"完美盒子"2013年10月29日金亚科技在北京召开"智慧金亚,完美来袭"金亚科技完美世界战略合作发布会暨BLIFE致家品牌启动仪式。正式宣布与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做了动态的分析描绘,说明了西藏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地经济更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Flash二维动画制作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围绕Flash二维动画制作的教学重点和改革方向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推动其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Flash二维动画制作;教学重点;改革  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形和图像的设计、多媒体以及各种动画技术都在不断提升,其中Flash二维动画制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当前
噬魂者(被动技能)内瑟斯被动获得物理吸血,在1至5级为14%,在6至10级为17%,11级以后为20%。
随着我国网购人数的不断增多,电子商务在各领域飞速发展,其中生鲜电商平台数量大幅增加,平台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每个平台都在积极寻求能够有效吸引并留住更多消费者的办法。本
建立了军械物资运输问题的模糊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运用一种解模糊函数和一种基于线性隶属函数的模糊规划算法求其调和解.方法简便、有效,可为部队军械物资的运输供应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