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植物小花清风藤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来源 :中国科技成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o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和2个均一多糖,研究证实其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为肝保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其茎叶水提取物可较好的保护慢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掌控免疫炎性调节、加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功能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据此研发出降脂清肝、抗菌抗病毒等三大类7种复配茶.研究提出了小花清风藤资源建设区划及配套技术,以助推西南岩溶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工作.
其他文献
常规CT腹部检查面临辐射剂量增高的危害及高剂量对比剂过敏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总碘摄入量(浓度或剂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常规降低CT辐射剂量的方法是降低有效剂量(ED),尚无针对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制定个性化的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案.因此,对于BMI指数偏低的受检者,辐射剂量没有大幅度降低,而对于BMI指数偏高的受检者,图像质量又欠佳.既往腹部CTA成像,未将对比剂总碘量的摄入根据体重进行个性化设计,不必要地增加了中小体重受检者的对比剂总碘摄入量,增加了风险.腹部CT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应用的日益广泛,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共享、互操作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从标准层面上推进地理信息与遥感数据服务能力建设是实现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跨越式提升的有效途径.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负责制定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在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ISO/TC 211的积极成员(即P成员),一直积极参与其各项活动,但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与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快组织开展地理信息与遥感国
期刊
李开绵,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他长期从事木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应用推广工作,建立并完善了木薯繁育体系,建立了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组建了国家薯类作物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对中国木薯产业发展战略、育种技术体系、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先后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948计划项目、国家公
期刊
高速铁路普遍采用无砟轨道,轨道板是保证其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精度和少变形的前提,要求轨道板具有高强度、无裂缝、耐疲劳、板面平整和一次制作成型等特性.CRTSⅢ型轨道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已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首选结构型式.
期刊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是煤炭开采行业永恒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众多煤矿采用了非正规的房柱式开采体系,采区资源回收率一般不超过30%,部分矿井甚至仅为15%,井下遗留了大量优质、稀缺煤炭资源(简称“旧采残煤”).以山西省为例,经测算,旧采残煤的资源储量高达263亿吨.与实体煤炭资源开采相比,旧采残煤资源的开采存在3个技术难题:其一,资源赋存及开采条件的精准识别、可采性预判及风险控制;其二,残留煤柱支撑条件下长壁采场覆岩破断与运动规律及控制;其三,复杂应力、复杂空间及介质条件下巷道
期刊
在热液型矿床研究中,流体包裹体是目前确定成矿流体组成、成矿温度和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最为有效的工具,其研究主要包括显微测温、激光拉曼等实验分析以及状态方程等热力学模拟.由于先前状态方程在气-水-盐体系包裹体应用中的局限性,所以项目主要致力于宽广温度、压力范围内常见多组分地质流体体系(CH4-C2H6-C3H8-CO2-N2-H2O-NaCl)的体积(PVTx)和气液相平衡(VLE)性质的理论模拟,并与实验数据结合,应用到流体包裹体研究中.
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自然资源领域相关调查监测任务种类繁多,所采用的卫星数据琳琅满目,特别是国产卫星数据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卫星数据的汇总、优选和采集成为制约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多星、多源、多时相和多尺度海量影像数据快速处理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海量遥感数据采集与共享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变得极为紧迫和突出.该研究利用5G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和共享技术等,整合各种遥感卫星数据和技术资源,搭建了基于云架构的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分发与综合业务应用,为遥
李玉林,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1995年,李玉林进入湖北大学学习,在取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深造,并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此后,他继续出国进行科研教学工作,分别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和葡萄牙马德拉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等工作.2014年,他加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致力于医用高分子与医疗器械转化开发.
期刊
刘思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镜诊疗及早期胃肠道肿瘤内镜诊治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其在国内率先报道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并建立了内镜下切除此类肿瘤的微创术式;建立推广结肠镜诊断新技术,显著提高早期大肠癌与大肠平坦型病变检出率;起草《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指南》,提高了我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水平;牵头成立了广东省胃镜早癌精查联盟,为我国培训出大量合格的早癌诊治内镜医师;成功研制了胶囊内镜数字化图像过滤系统.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无数消化
期刊
针对河北气象灾害多发频发、损失重以及风险高的特点,开展了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形成了河北省12种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关键技术,揭示了气象灾害风险时空分异规律,构建了河北省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等灾害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模型,建立了省级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和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灾害防御决策指挥统一联动和实时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