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服务地方经济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秭归地处湖北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三峡库区移民大县。面对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姿的仙山丽水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秭归县委、县政府拨开上学难、读书难、就业难等长期困扰秭归发展的愁云,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旅游兴县”“职教扶贫”战略,从而揭开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秭归职教中心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攥紧拳头,集中力量,充分发挥行业产业优势,以“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为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品牌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改革活校”的发展战略,坚定“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三峡库区,面向三峡移民、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市场,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成为了宜昌市旅游人才的培养高地。
  一、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办专业
  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比邻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全国旅游名县”的目标,紧紧围绕服务三峡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局,以服务三峡环坝旅游公司等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旅游服务类专业群,按照精品、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开设“与经济发展对路、与用人需求一致、与学生意愿吻合”的目的。2009年,学校根据人口红利结束的现状,主动从规模教育转型到精品教育,压缩计算机应用专业规模,将其原有的四个方向整合成两个方向,把招生计划缩减40%;适应“旅游兴县”市场需求,决定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大办强,使之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精品专业、强势专业,招生计划提高45%,将原有的三个方向发展细化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导游服务、康乐服务、旅游文化等七个专业方向,与区域内8家旅游文化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了12间校内实训室、12个校外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已成为省级精品专业,3D模拟导游实训基地的建设获得省160万元的财政支持。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行业建专业
  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的办学理念,牢记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使命,积极构建产教研合作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出了“五个一”的专业建设要求:至少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企业、至少有一所深度合作的中职强校、至少有一所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至少对接一个社会培训机构、至少加入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团体。在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学校导游专业、旅游文化专业与三峡环坝旅游公司、大端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合作真正实现了“人才规格共定、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过程共控、实训条件共创、教学效果共评”的共建共管目标,堪称校企合作的典范。在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方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友好合作,推进了中高职衔接;与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行5年一贯制教育。在集团化办学方面,学校加入了三峡职教集团、江苏省扬子江职教集团,牵头组建了三峡旅游职教联盟。
  产学研结合,不仅培养了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也锤炼了教师队伍。制定并落实兼职教师学期考核、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轮训1个月等制度;近五年有52人次到企业学习,常年聘请12名企业高技能人才、18名企业生产骨干分别担任专业教师、指导教师,近两年与企业互派教师75余人、互选课程26门以上;学校现有市级及其以上优秀、骨干教师比例达23%。
  三、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积极推行课程体系改革,推行“大课程”制,将多门相近、相邻学科整合成一门学科,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管理。坚持以国家培养目标为总揽,结合行情、校情、学情,按照“教得了、学得会、用得着”的原则,坚持理论够用、技能实用,让文化课服务学生专业成长、服务学生终身发展,采用“归、并、删、降、加”等办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书包变小,把教材变薄,把负担变轻。与共建企业共同研制了《课程实施总体意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纲要》《毕(结)业考试大纲》,开发编写了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校本教程。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取得了突破式进展,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创造性地运用,企业下单、共同做单、企业埋单的订单培养模式和行业定标、学校培养、企业参与、企业用人的定向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通过广泛调研,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认为,旅游类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发掘和学习。这一建议立即得到行业专家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响应,加大了对学生口语交际、书面表达、英语学习、形体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编写了涉及天文地理、文化常识、国学经典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知识手册,拓展学生的见识,增加知识积累。携手文化旅游部门、牵手企业,深入民间,广泛调查,挖掘本区域较有影响的名人事迹、民间艺术,并深入研究加以演绎编排,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家乡情结,又为推广地域旅游资源、繁荣民间文化、丰富景区文化、提升企业层次、创造经济拐点奠定了基础。学校参与开发、研究民俗文化,企业只需提供展演时间和空间并做好推介工作,这种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既缓解了企业人力不足的压力,也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充实了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了一举多赢。
  目前,该专业有2门课程被评为市精品课程;设立网络课程20余门,编写的5本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已经出版发行。近三年来,“场景教学模式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中运用”等4项研究课题被评为湖北省、宜昌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四、立足终生发展,改革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可以是没有门槛的教育,但不能是有教无考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以成人成才为目标,以能力、技能为重点,以学生发展进程为标准,实施成功教育,开展差异化评价。
  评价方式,多维一体。一是坚持笔考、机考、操作、模拟四维一体,改变了以前“笔考为上,一考定音”的评价方式;二是坚持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高考、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推行成绩互通。为配合评价方式改革,我们组织人力开发了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组卷、阅卷、成绩分析、成绩发布智能化;我们与县人社局合作,完善了专家考评、企业考核、以赛代考等技能考证形式。   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关键要素,使评价变得更加简明可操作。我们不仅注重基本的文化素养、基本的公共素养、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在基本技能上,学校坚持实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必须取得一个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取得多证和跨专业考证,为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在学习评价上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量身订制个性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一是把学生的进步值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二是坚持人人有才,把学生某个方向的特长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三是推行以赛代考、考试考证有机融合。
  五、办学效益彰显,学校形象得到空前提升
  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能水平,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坚实基础。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很快就能上手并得到重用和提薪的奖励,激发了校风学风的好转和社会的艳羡,学校形象得到认可和维护。愿意读职校、愿意用职校生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喜人局面。2011年以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100%,稳定就业率达92.5%以上,不少学生用不了多久就成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顶梁柱,有的被一再提高薪水挽留。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参加湖北省和宜昌市中职学校旅游类技能大赛,连续3年蝉联宜昌参赛学校第一名,省赛金牌数也是遥遥领先,共获得省一等奖23人次,宜昌市一等奖87人次,国家级三等奖2人次,多名获奖学生被高职院校本科专业录取,所有获奖学生均被企业高薪聘用。如今年刚刚进入5月,12级导游专业的学生就被多家用人单位抢着签约,甚至还有单位为了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甘愿为教学见习的学生提供更高生活补助。良好的办学声誉,吸引全国各地职校同行来学校参观交流,也吸引了更多企业签约合作办学。
  1.良好的办学效益带来了学校招生的火爆
  “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基础”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家长不再为孩子中考失利走进职校出头丧气,孩子不再为语数外不如人而悲观丧气。要求就读旅游专业的学生业门庭若市,录取线逐年抬高,还得是面试和文化考试双合格。
  2.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强大
  近年来,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校一是利用电大、自学助考等形式,广泛开展专科、本科学历教育,累计招生500多人;二是结合专业实际,积极开展非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学校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电子技术、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非全日制中专层次学历教育,培养专技人才6000多人;三是积极和农业、劳动、移民、旅游、食品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能培训,近两年来累计培训就逾900人次;四是发挥自身设备和师资优势,为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素养培训,累计培训80多场次,达1500多人次。
  3.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更强,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近三年,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宜昌市文明单位、秭归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18项荣誉,《三峡日报》《三峡商报》《湖北教育》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以开放的心态办学,以服务的态度教书,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致力打造“全省山区职业教育名校、全国山区职业教育强校”的路上,我们始终铭记着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立德树人,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人才。
  (作者为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在“骑驴找马”。骑“驴”找“马”的意思是目前的工作虽然不太满意.但是,可以先做着占个位置,以后再慢慢寻找更好的机会。  马,骑起来四蹄如飞,驰骋万里,正所谓“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而驴就显得缓慢笨拙多了。如果说工作是坐驾,每个人当然都希望找到一匹属于自己的“马”,扬鞭驰骋,风驰电掣。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职业路上,人们遇到“驴”的几率更大。  “骑驴找马”看起来是个明智的选
人的一生就像走钢丝,既要活得有重量,又要活得能超脱,这重和轻,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既要活得风生水起,又要活得波澜不惊,这躁和静,又是一对反义词。善良,而不能盲目善良;强大,而不能刚愎自用;聪明过头又成了自作聪明……  人生处世本就如锅中炒豆,下面有火,豆在锅里噼里啪啦乱蹦。火来自人心,是真正的“心火”。因为社会大环境,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不安定。想出名的不择手段,想骂人的不过大脑,受了挫折软趴趴,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阐述如何确立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引领中职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开展三段三法路径来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 教师专业发展 三段三法 路径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笔者学校以浙江省“三名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孙海涛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三段三法路径研究,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日前,为深化技工教育“273”工程,大力推进“七大行动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充分调动广大技工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出2015年度广州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10位老师和1个课题组(7位课题组成员)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土耳其卡帕多基亚的格尔里默谷地,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着奇形怪状的石堡。  早在公元8世纪到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然而,卡帕多基亚真正引起轰动的发现却埋藏在地下,那就是巨大的可居住成千上万人的地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的代林库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个房屋下面。  整个地带布满了地道和房间。地下城市是一种立体建筑,
犹太人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几千年来历尽艰辛和屠戮,掌握了丰富而系统的赚钱经验和智慧。在《福布斯》杂志的美国富豪榜中,最富有的四十大富豪有45%是犹太人。霍华德·舒尔茨便是其中一位。  1954年,霍华德·舒尔茨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普通犹太工人的家庭。在舒尔茨7岁那年,他的父亲在工作时跌断了脚踝,再加上母亲已经怀孕7个月,他们家一下子跌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这使舒尔茨从小就背负着一
1.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松香水、香蕉水、汽油等来擦洗,然后放入30%的盐水里浸几分钟,再用清水漂洗。  2.丝绸饰品如果沾上油渍,可用丙酮溶液轻轻搓洗即可。  3.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残茶叶搓洗能去污。  4.少许牙膏拌上洗衣粉混合搓洗,衣服上的油污、油渍可除。  5.取少许面粉,调成糊状,涂在衣服的油渍正反面,在太阳下晒干,揭去面壳,即可清除油渍。  6.如果衣服上的烟油已干,而且时间较久,可先浸湿
摘 要: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并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本文从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的校情及实践入手,探讨校企合作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标准 育人质量  一、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概述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诉求,是职
专家谈劳动教育  积极发挥好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主体作用  刘军: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教育在功能上具有基础性、复合性,对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加强劳动教育,是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的根本措施。  技工院校在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应该积极有为,走在前面,发挥示
《包容的智慧》一书,放在书架上并不引人注目,朴素、简单。米黄的底子,金黄的腰封,然而印在封面上的两个人物,赫赫有名。  一位黑衫立领,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从一个小记者,走过坎坷10年,将凤凰卫视打造成“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影响遍及全球的最大的华语传媒机构”,成为传媒大亨。另一位黄袍袈裟,是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自幼出家,“1967年在台湾开创佛光山,在全球修建佛教学院,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