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关键一招 迈好稳健一步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启新征程,迈好第一步。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中,农村道路交通治理肩负重大使命。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尤其需要用好用足信息化这一关键举措,驱动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加速迈向现代化。
  道路交通安全,农村系于一半。进入“十四五”,农村道路交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农村群众出行转型升级与治理水平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道路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安全状况参差不齐、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尚未完全破解的老问题,与务农务工集中出行、农村客运转型发展、货车流量大幅提升等带来的新风险叠加交织,成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拦路虎”。观察公安交管部门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相关部署,其中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强化科技信息化应用等一系列安排,正是重要的强基固本之举。
  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治理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无论是软硬件建设还是应用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许多基层一线同志已经或正在深切感受到信息化给交通治理带来的质变。放眼长远,对照农村公路交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总里程将稳定在500万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等愿景令人期待,也对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增强前瞻性和系统性,以更深刻的自觉和更大的力度,将农村道路交通治理信息化向纵深推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向科技要警力、要治理效能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具体落实中,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或建设应用“两张皮”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效能。有观点认为,当前农村道路车流相对较少,做好路面执法、维护通行秩序就能够满足现实需要,信息化应用不是那么紧迫。对此,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农村机动车保有量提高和群众出行需求多样化,安全形势将更趋复杂,治理难度将逐级提高,治理信息化越来越重要而迫切。要切实转变观念,既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又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创新、增加“智慧”含量,實现动态防控和主动治理。
  数据是信息化的基础。农村道路交通治理信息化建设要以系统、全面的海量数据信息为基本支撑。要注意到,道路交通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问题,公安交管与交通运输、自然资源、规划、文旅、气象等部门以及保险、通讯、运输企业等还需实现更充分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不仅仅是数据汇聚、做强数据库,更重要的是思维、技术上的变革,在数据的碰撞比对、分析研判、集成应用中开掘出更大的价值。例如,农村路网数字地图精度进一步提高,依托数据信息的应急响应、指挥调度更加智能化,事故风险自动预警、引导信息自动发布、环境气象信息自动提示、交通违法行为自动推送等。要进一步创新制度机制,真正让数据用起来、活起来、流转起来,交通流、信息流、管理流交融交汇,让数据信息的内生动力驱动各项工作、畅通各个环节。
  末端是必须抵达的阵地。只有让信息触角广泛深入地向一线延伸,才能长出“千里眼”“顺风耳”,更加适应农村道路交通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当前,各地正在按照相关部署,大力推广应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手机APP,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动态管理、有效监督。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依托农村“两站两员”作用,发挥出移动端方便、快捷、精准的优势,及时采集上传基础信息、传递工作动态、发布预警指令等。与此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量力而进,加大农村道路科技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实现监控广覆盖、信号自适应等功能,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和联动管控能力,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转变。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道路交通治理的信息化之路,不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治理领域的革命。要以信息化为契机,进一步苦练“内功”、提升能力,盘活“村路之治”全局,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村地区“路畅人平安”。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27岁.因"右侧附睾肿物进行性增大20个月,酸胀不适5 d"于2009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007年7月发现右睾丸旁玉米粒大小肿物,未经系统治疗,肿物进行性增大.入院前5 d开始出现右睾丸酸胀不适,并向大腿根部放射.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无消瘦乏力,无血精及排尿异常.入院查体:右附睾头可触及一肿块,质硬,形态不规则,无触痛,与睾丸界限不清。
期刊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肿瘤,由Frantz[1]于1959年首次报道,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0%,多见于年轻女性[2].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文献曾使用了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囊实性上皮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等.1996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统一命
期刊
癌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最常见于子宫,原发于肺部的癌肉瘤较为罕见.收集我院1978年5月至2004年7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58例肺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肺癌肉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6.4:1.0;年龄36~76岁,中位年龄64岁.根据1997年UICC修订的肺癌pTNM分期
期刊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一项颇具魅力、令人颇感新奇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自然存在的孔道建立的手术入路将病灶切除(或相关处理),在表面无可见的创口,因而使其成为近期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的热点话题。
期刊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umor-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又称肿块样脱髓鞘病变、脱髓鞘假瘤或肿块样多发性硬化.由于这类疾病在临床、影像甚至病理学上酷似脑肿瘤,但治疗上却截然不同,因此准确鉴别该病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6例TDL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表现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期刊
自1994年Dake首次使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血管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新选择.目前主动脉直茼型以及肾下腹主动脉-髂动脉分支型的隔绝移植物系统已经比较成熟,腔内隔绝术已进入分支区腔内隔绝术的探索阶段.若近端瘤颈距离重要分支(如左颈总动脉、头臂干、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的距离<15 mm,采用以往的直筒型腔内移植物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浅谈累及重要分支
期刊
患者 女性,39岁,因"下腹部疼痛不适4d"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4 d前中午突觉下腹胀痛,呈持续性,向会阴部放射,伴恶心无呕吐,晕厥1次,半分钟后即醒.无畏寒发热等其他特殊不适.否认手术、外伤及放射治疗史.入院体检:痛苦面容,腹部外形平坦,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左附件区可及一6cm×5 cm压痛肿块.辅助检查:B超检查示左侧盆腔内一6.9 cm×4.6 cm混合回声团块,内见不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73岁,平均51.6岁.按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15 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正常.15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
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排便困难1年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8年6月3日入我科.患者结婚3年,生育1男孩,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
期刊
患者 女性,12岁,因"发现右上肺肿块1个月"于2008年11月13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发热咳嗽伴轻度气急在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上肺肿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