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生“动”力系统实现历史课堂高效能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评价机制”、“学习小组”、“活动单”、“教师点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动”力系统的四大要件,通过这四大要件中具体措施的实施,历史课堂的效能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动”力系统;评价机制;学习小组;活动单;教师点评;课堂效能
  传统模式下的常态历史课堂,教师动,学生静,台上翩翩起舞,台下晕晕乎乎,学生的“动”力系统几乎陷于停顿,这样的课堂难以称为高效能的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则以“评价机制”、“学习小组”、“活动单”、“教师点评”为要件,重新构建并不断优化学生的“动”力系统,有机整合,共同作用,实现了历史课堂效能的大幅提升。
  一、以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动”的愿望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下,评价机制并非孤立的哪一课堂结束时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与奖励,即其绝不是一种临时奖励措施,而是一种系统的、长效的评价机制。
  基于这一认识,评价机制应从班级层面到年级层面再到学校层面,进行精心谋划、环环相扣的系统性设计。这一机制下的历史课堂,班级应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历史学科“课堂评价细则”为准绳,由各组计分员对本组课堂活动展示进行计分,课后交由班级计分员进行统计。每月班级进行一次汇总排名,评选出月度班级历史优秀学习小组,后依次交年级、学校汇总、审核,最终形成校级月度历史优秀学习小组。而在这一流程之先,学校应制定“月度优秀学习小组奖励办法”以便于评选结束后学校可以立即对各优秀学习小组按章进行相应的奖励。
  实践证明,“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这一评价机制的存在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触动,而是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能够起到“诱导”作用。换言之,在这一机制的促进之下,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产生了心理学所谓“间接兴趣”的心理状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愿望,为历史课堂效能的提升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以学习小组构建学生“动”的平台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下,学习小组是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再生问题的基本单位,是课堂上学生“动”的基本平台。
  因其作用的举足轻重,历史课堂上学习小组的构建,应以“协同发展”为理念,以“高低搭配”为原则,以“全员参与”为宗旨,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此外,学习小组的构建还必须全面考虑组内成员性格特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可控性;小组成员的人数应控制在四到六人,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时的充分性;组长的选择应考虑其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素质,确保组内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言人的选择应避免单一性,确保实现课堂活动效果的普惠性。
  总而言之,基于上述考量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平台可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保持平稳的“动”力输出,为历史课堂效能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三、以活动单引领学生“动”的过程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下,活动单是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学习的向导和依据,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上“动”的全过程。
  因其贯穿学生活动的全程,扮演着学生活动向导者的角色,因此活动单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紧抓学生“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置合理的活动数量、目标和要求。同时,活动单的设计必须考虑不同课型之间的差异性——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特点各异,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活动单的设计必须在充分认识上述差异性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活动单的具体环节。除此之外,活动单中问题难度的设定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指向性必须明确,思维深度必须适中,如此方能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动”的信心与热情。
  实践证明,基于上述要求设计的活动单,能够很好地充当学生课堂活动引路人的角色,呵护着学生“动”的热情,鼓舞着学生“动”的信心,为历史课堂的高效能保驾护航。
  四、以教师点评升华学生“动”的效果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下,教师点评是对学生课堂活动成果进行评析的环节。其虽是历史课堂上学生“动”力系统的最后一环,但由于高中学生学识、学力水平的限制,这一环却也是系统中最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点评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活动成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升。同时,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表示充分的尊重,如此才能不使学生在教师点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从而维护学生后续活动的热情。此外,教师点评过程中须确保知识迁移的范围适当,万不可天马行空,随意发挥,否则学生活动成果难免被带到华而不实的浮夸当中去甚至养成不踏实的劣习。
  实践证明,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中,成功的教师点评往往能够给学生以醍醐灌顶的感受,使学生“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升华。而长远看来,成功的教师点评更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动”的热情,对学生在后续课堂中的参与度有着深远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活动单”导学模式下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动”力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可以大幅提高历史课堂的效能;推而思之,笔者认为,这些优化措施对其他模式下学生状态的激活以及历史课堂效能的提升也应有一定的借鉴功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分析,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目前水电站建设多采用地下厂房,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特性是设计和施工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有限元程序,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多因素共同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各因素对地下洞
根据古地理面貌、古水流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下段沉积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是一个汇集西、西南、南及东北各
4月25日-5月4日,以"创新-变革"为主题的2016(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中国一汽以"新·享未来"为主题,携旗下红旗、解放
【摘 要】新版课程标准强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原则。新的课堂模式呼唤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深度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建立凸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有关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堂练习;有效性  2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发生的变化,其教学策略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文就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阐述,随后研究并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的出现带来的有效教学使其广受人们的关注,在这种理念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应经逐渐落后于
创新教育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本文作者从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学会运用常见诊断工具,促使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及职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