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登陆热带气旋进入黄渤海域(YBTC)强度变化的规律和环境场特征,利用1949-2007年台风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客观再分析资料,首先对YB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入海
【机 构】
:
河北省承德市气象局,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421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948 4097503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706020)共同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登陆热带气旋进入黄渤海域(YBTC)强度变化的规律和环境场特征,利用1949-2007年台风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客观再分析资料,首先对YB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入海加强比率达49%,9月加强的频数最多、加强幅度最大,登陆福建的YBTC加强比率高,中心最低气压P_(min)和中心最大平均风速V_(max)变化不完全同步,V_(max)加强幅度比减弱幅度大,P_(min)加强幅度与减弱幅度相当。选择入海加强和入海减弱的YBTC各5例,合成诊断、对比分析两类YBTC的大尺度环境条件
其他文献
为研究大尺度系统风对海风的影响以及海风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山东省123个地面自动站资料、青岛地区三十多个内陆及沿海、海岛观测站以及奥帆赛场3个浮标站资料,对2006年8月2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57-2006年基本观测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所提供的2005年5—7月逐日OLR资料、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其相应的多年平均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05年
为了评估安徽省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新增的近地层通量观测系统业务运行状况,利用2007年9月—2008年8月寿县近地层通量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下垫面能量平衡情况。结果表明:全
从Scorer的背风波发生理论条件出发,首先考虑3层均匀干空气,利用WRF模式模拟出干空气条件下的小振幅拦截背风波动,波动主要发生在2~5km的高度范围,波长为8km左右,这与之前的观测和
为了对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获得的红外图像进行云类自动识别,提出了基于模糊纹理光谱结合云物理属性的全天空云类识别方法。首先根据不同滤波窗口的模糊纹理光谱图像特征,确定
该文结合2000年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SSM/I)的亮温数据和我国观测站雪深资料,提出了一种遥感-测站相结合的动态雪深反演方法,试图用统计关系的时空动态化方案克服理论上亮温与不同类型积雪之间物理关系的复杂性,从而提高测站稀疏区和雪盖边缘区的雪深反演精度。其最大特点在于反演系数并不固定,而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较好地改善了单一系数反演方法中积雪物理性质的区域性差异和时间(季节)性差异带来的反演误差。初
为了评估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对海雾模拟的影响,对发生在2006年4月3—5目的海雾过程,首先通过3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海雾模拟的影响,发现YSU边界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