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审美心境的三部曲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会欣赏美,会发现美,会追求美,会创造美,建构健康的审美观,是人生整个文化心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的社会本质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鉴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面,生理及心理特点,我总结了欣赏艺术美的三部曲。即读作品,研读作品,欣赏作品。
  
  一、读作品
  
  1.静心看作品,用心体验作品。
  这是审美的初期感受(审美初成审美感觉)。这一步很重要,它是欣赏深化的基础。
  2.分析作品
  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分析作品的构成形式《审美理知,由感性进入理性分析阶段)。由于理性的参与欣赏活动推向深化,从而获得对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它更加深刻。更加强烈,对心灵的诱发召唤作用更加持久。
  3.整合作品
  艺术欣赏活动进入审美高潮,是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在整体性的审美欣赏中实现。欣赏者借助再创造的想象力,联想力,感情移入。进入艺术境界中,构成欣赏者和作品艺术意象的统一、欣赏者的再造性想象和原作者创造性想象的统
  一。
  
  二、研读作品
  
  师生依据资料,探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艺术家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意图)加深理解作品,从文化层面了解作品。
  
  三、欣赏作品
  
  欣赏活动的完成阶段(审美共鸣)充满着愉快的经验,或赞美,或欣喜,与各种意象相冲撞,产生的心灵净化和精神升华过程。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联系。
  案例分析:
  人美版第十五册《簪花仕女图》 周肪 唐
  教学过程:
  
  一、读作品
  
  1.先让学生静观作品,用心体验作品;再让学生大胆畅谈对作品的感受,越多越好,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大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教师设置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回答。
  问题与讨论:
  a作品的题材;b作品的内容;c人物的造型;d人物的服饰;e作品的审美观。
  3.整合作品;
  师生归纳总结概括;作品是以上层社会妇女生活作为主要题材的仕女画。是唐代仕女画最典型的风格。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
  
  二、研读作品
  
  A时代背景(背景文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富强。社会和平安定,人民生活富裕安乐的封建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唐代在我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新鲜活泼、灿烂辉煌的时代,特别是绘画奇艺骈罗如同文学领域中的诗一样,取得了高度成就。雕刻和工艺美术在唐代都达到了相当高度的水平,山水画有金碧、水墨两种形式,花鸟画不仅发芽滋长而且丰富多彩,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
  B画家及其作品风格简介与影响:
  周肪,字景玄。宣州长史。“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他画的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秒创水月之体”。(《历代名画记》),所画仕女,多为浓荫丰肥之态,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他的这种感受和追求足以概括出盛唐,中唐人物画的特点。他又是著名的肖像画家。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囹》《听琴图》《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宫骑图》《游春仕女图》等。
  
  三、欣赏作品
  
  欣赏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要深刻领略艺术之美,必须在具体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从理性的高度领略艺术美的内涵,欣赏是透过惯透着情感的艺术形象,品悟蕴涵于其中的深刻内容和社会意义,只有充分发挥理性思考能力,才能深刻感受艺术美和作品产生共鸣。
  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上层社会妇女这种骄纵富有奢华的生活背景下,已暴露出所酝酿的各种危机和社会矛盾。
  审美教育是寓理于情,理以情显,情理交融的,它不是力竿见影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却给人留下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用“好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是恰当不过的。
  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都说明只有在反复的欣赏艺术美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高欣赏艺术美的水平。
  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学生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是长期的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西安市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思茅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具有对外开放的良好条件.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与东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省建设连接东南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分析认识这一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但在近代由于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陷入丧权辱国的苦难深渊.中华民族在沉沦中的多次奋斗与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
发展静脉产业对于改造或调控现行物质流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资源和能源的高效物质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静脉产业发展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