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unju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年过去,疫情再现,人们愿意相信钟南山。图/本刊记者大食,由荣耀 Magic3 至臻版拍摄

  正式成为一名医生时,钟南山已经36岁了。行医这条路来得比他预计的晚了不少。
  1936年,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父亲钟世藩曾任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山医科大学一级教授,是中国著名儿科专家。母亲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曾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童年时期,钟南山常在医院里,耳闻目睹父亲和别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以及做法。晚上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他家看病,孩子康复以后,家长非常高兴,父亲也很开心。“那个时候给我一个感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当时热爱医学的一个原因。”
  父亲自费买来小白鼠在书房做实验,家里的三楼都是老鼠,钟南山的医学启蒙由此开始。他每天都去喂小白鼠。有人来找他父亲,向邻居打听住址,邻居说,“闻到什么地方老鼠味道大,就是他们家。”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比起医学,他的体育成绩更为突出。大三那年,钟南山作为运动生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获得400米跑第一名。第14届全运会举办期间,关于“钟南山在1958年8月首届全运会的测试赛中打破当时400米栏全国纪录”的消息被网友们兴奋地转发,迅速登上热搜。当年比赛后,他拒绝了北京体委的邀请,留校从事放射医学教学。行医之路一直求而不得。
  “我上大学时做师资,从事新专业,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服从分配,从来都是标兵、先进。所以,从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所能选择的。”钟南山回忆。
  1971年,钟南山在妻子李少芬帮助下,离开北京来到广州第四人民医院(今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一名医生。“挑到的医院还是因为我爱人的身份,这也是她挑定的,因为它离我们家最近,用不着整天下乡。”钟南山说。
  到医院不久,他遇到行医生涯的第一个挫败:将一位咳出黑红色血的病人误诊为结核病,次日发现是消化道呕血,病人险些丢了性命。医院以“急诊室工作太累”为由,要把钟南山安排到病房,与另一位同事对调,被病房拒绝了。他受到刺激,开始付出从未有过的努力,跟着大夫余真学习怎么处理病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要做什么检查。晚上回家继续研究功课。余真回忆:不过两三个月,原先粗壮黑实的运动员体格,减了不止一个码;原先圆头满腮、双目炯炯发光、笑口常开的一个小伙子,变得高颧深目面容严肃,走路也在思考问题;原先紧绷在身上的白大褂,竟然显得飘逸宽松。
  半年内,钟南山瘦了4公斤,写了4本医疗手记,每一个病例都有详细记录,熟练掌握了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等急诊室常见的主要病症。8个月后,其他医生评价他“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啦”。
  此后,钟南山一边实践、一边科研,于1979-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學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呼吸科的代表人物。
  作为一名医生,钟南山认为病人是最应该重视的。一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每周四下午都是钟南山的例行问诊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他会在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三楼1号诊室,问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们通过专家热线预约,提交病例后由钟南山的助手们筛选,紧急的病症有可能被优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几个人能坐在钟南山面前,他们拥有和钟南山一对一的至少半小时。现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个月。此前,约他看病的人一度排到了两年后。
  他同样重视的事情是周三上午的查房,他的学生、护士、护士长、主治医生、主任医师紧随其后。查房所看病人有限,有病人会边哭边拉住他。
  有时候,他不苟言笑,面容严峻,看上去很威严,嘴角微微向上的弧度都没有。小小的诊室塞了四五个学生,还有两个跑进跑出,见到他马上弯下腰,双手递上他需要的东西。
  但当病人走入诊室,他能在一秒内切换上干净又暖心的笑容,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柔柔地说,你哪儿不舒服啊?
  “我是临床医学家,”钟南山说。门诊发现的疑难病症,他会当作学术研究的挑战,回到实验室攻关。在他心中,疑难病症是课题。“实践医学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科研,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病人的问题。”
  “非典”疫情暴发后,郑伯健教授曾与钟南山一起研究SARS病毒。他回忆,重症患者都要把气管切开,很危险。但钟南山那里重病号的死亡率都得到了控制。他的措施被证明有效,双管齐下,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到87%。至2003年4月中旬,呼研所收治的101名重症病人,已有87人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为87%。而在整个广东,至5月31日止,累计报告“非典”病例1511例,治愈出院1441例,死亡57例,死亡率3.7%,创全世界最低“非典”死亡率纪录。
  钟南山对每一个携带“非典”病毒的病人进行了检查,让病人忍住不咳嗽,观察了他们的口腔,发现这些病人的咽喉部没有症状,而临床发现,大量使用应对衣原体的抗生素对“非典”病人均没有效果。这与当时北京专家公布的病原体为衣原体不符。广东省决策层采纳了他的意见,坚持并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
  2003年遭遇“非典”疫情,是从医31年、已经67岁的钟南山人生众多转折里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在疫情最先暴发的广东,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盛名的钟南山被推到了台前。   在这次严重的危机中,钟南山主张及时公开披露,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拿出有依据的治疗措施,迅速成了抗击“非典”的“领头人”。他的每一句发言都能占据媒体醒目的版面,他的一举一动成了“非典”疫情的风向标。他被贴上“敢说真话”的标签,同时也成了“非典”时期医疗工作者的最佳代表。有关他的传记《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排在“非典”时期畅销书前列。媒体多用“斗士”或“战士”来描述,《人民日报》形容他拥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
2020年8月27日,广州,钟南山院士团队到病房看望上了111天ECMO的患者。图/南方视觉

  “非典”之后,钟南山头衔与声名齐飞,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热门人选。有他的场合,一路都是“长枪短炮”。50米的路段,因为不停被拦截下来接受采访,他要走半小时。他对公共事件的发声延續了“非典”时期的风格,发言时常成为隔天热门的标题。
  新冠疫情发生后,钟南山再一次投身疫情一线,面对白岩松的提问,第一个指出新冠肺炎“肯定的人传人”。从2020年1月至今,他与他的团队一直在攻克新冠肺炎相关的难题,为中国和全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重要力量。
  他的生活比从前更忙碌了,甚至不得不停下了看诊与查房。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希望推进社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筛查工作。相关工作因疫情推迟了一年。2021年终于恢复开展。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社会、国力在增强的情况下,在这个时代,各个部门的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健康的含义,而且更应增加对健康的投资。”钟南山认为,这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理念体现,“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真正体现了中国‘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方针。现在,像高血压病、糖尿病这些,都能够在很早期进行干预,所以它不会发展到最后阶段。但是这在呼吸疾病方面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期、二期没什么症状,患者等到赶公共汽车、上楼觉得气接不上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找医生,已经很晚了,只能缓解症状。”
  钟南山说,他希望能推进早期干预,“在我们呼吸疾病领域,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都要遵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走在国际前列,这是我的愿望。”
  钟南山今年85岁,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从未停下。他已经很多年没休息过。“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他说。不论身兼多少职务,获得多少荣誉,钟南山总会不断重复一句话:“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其他文献
“人肉印刷机”  广州美术学院传统版画工作室是一间宽敞明亮的loft,举目皆是木制品。八九张工作台与印刷台居于中央,各占据一半位置。墙壁上挂着的,是版画工作室主任顾亦鸣过往的版画与前辈们的作品。办公区域在二层,没课时,顾亦鸣在这里处理工作室事务。  2015年,顾亦鸣受广美版画系领导之托筹办传统版画工作室,与业内翘楚荣宝斋合作。她专攻黑白木刻与丝网版画多年,往前一年,她42岁,在丝网版画领域势头正
期刊
《驾驶我的车》是一部很大又很小、很长又很短的电影。  大,不仅仅形容该片的内容之繁多,人物之复杂,也形容外界赞誉之盛。像近年来的每一部主竞赛亚洲电影一样,滨口龙介的这部新片在戛纳甫一亮相,便获得场刊第一高分。但它却像李沧东的《燃烧》一样,只摘得最佳剧本这一不痛不痒的奖项。正如当年的《燃烧》,这部电影脱胎于村上春树的同名短篇,进而折射出其后的多重文本。《燃烧》改编自《烧仓房》,而村上春树本人则取材于
期刊
Netflix出品的《英文系主任》(The Chair)虽然只有六集,却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圈获得了知名度,甚至还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为此举办了线上研讨会,以讨论和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世界性文科危机。这部网剧所揭示的知识阶层的尴尬与无奈,更折射出某种普遍性的时代精神动荡。  《英文系主任》的主角是影星吴珊卓饰演的韩裔女学者金智允,她有幸在四十多岁就成为一所虚构的“小常春藤”大学(成员学校拥有悠久的
期刊
“真实眼泪之可怖”  今年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80周年诞辰。这位导演只活了54岁,但给后世影迷留下了大量颇具思考和讨论空间的经典影像。本届北影节“重磅影人”单元放映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阵容之强大在国内影展中应属前所未有(包括了导演最早的故事片、几部最重要的政治片、获得国际赞誉的《杀人短片》《爱情短片》、总时长接近10小时的《十诫》,以及著名的《蓝》《白》《红》三部曲)。  北影节放
期刊
见到张智霖的时候,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已经录到了后半程。他和队友一同表演了《当年情》,舞台上,他躺在沙发上,吹着口哨,看着电视。电视里放着《英雄本色》,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说着:“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台词念完,他唱起张国荣的歌曲《当年情》。  在这样的情境中,张智霖完成了对自我成长、职业生涯和香港影视歌黄金
期刊
蔡炎培(1935-2021)香港,诗人  人称“蔡爷”、“蔡诗人”的香港诗人蔡炎培9月6日逝世,享年86岁。  蔡炎培1935年生于广州,后移居香港。年少时他常在香港石板街旧书摊淘书,如拜伦等人的诗集,“不成系统”地读书。高二某天,他从同学处借来何其芳的《古城》,其中有一句“长城像一大队奔马正当举颈怒号时变成石头了”,蔡炎培觉得“比卡夫卡更卡夫卡,比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更魔幻”,顿悟到现代诗的动人
期刊
几日前我去采访一位艺术家,聊天时说到自己先前做的“9·11”选题,她问:“中国读者还关心‘9·11’呀?”  这是个让人多少有些尴尬的问题。我上一次听到相似的提问,来自采访对象德宁。她最后说,“我知道中国读者没那么关心‘9·11’,他们会吗?”  我不置可否。稿子发出来后,读者的评论十分暖心,有人“唯愿逝者安息”,有人想起二十年前政治老师说的“保持基本的同情心才算人类”。  是的,我匆忙回答德宁,
期刊
【美】《时代》9月27日  《时代》杂志刚刚发布了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这是该榜单第18次发布。和往年一样,这份名单分为六个部分:偶像、先锋、巨头、艺术家、领导人和创新者。“偶像”部分包括英女王的孙子哈里和他妻子梅根、日本网球明星大阪直美、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先锋”部分包括歌手比莉·艾利什, 在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中为受害者家属代理诉讼的民权律师Benjamin Cr
期刊
作为最早从疫情按下的暂停键中重启的国家之一,2021年,中国在全球复苏的脚步中亦遥遥领先。我们仍然心怀對正确的路的信念,不畏艰难地在新的征程上前行。这信念来之不易,因为它不只是一种坚定的选择,更是一种坚持的能力。  单霁翔的信念是让年轻人爱上优秀传统文化。这位把一个千万级博物馆变成亿万级的文博工作者,在疫情后写了11本书,热心地参与公众传播。67岁的单霁翔仍然在路上,他说,“正确但艰难的路,要心情
期刊
贾平凹说,不管在什么阶段,都要讲生命状态。图/王轶庶,由荣耀 Magic3 至臻版拍摄赤子  举目满是佛像,也有门神,书房门口的门神画像上写着:“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贾平凹坐在许多慈眉善目和些许金刚怒目中。在他的观念里,善与恶的两极推动了世界的转动,有佛就有魔,佛也需要守护神。在石像的丛林中,在与“凹”谐音的“蛙”的诸多物件中,看着抽烟说话的贾平凹,我想到的是——“獅子”。  在《山本》的后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