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几位新锐学者的著作有感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六年冬季,在长沙举行的周立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两位年轻学者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浓厚的兴趣。他们那略带稚气的面容与睿智的言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来自山西的艾斐,一位是来自江苏的庄汉新。艾斐研究员的论文题目是《论“茶子花派”美学形态与艺术风格》,将这类研究引向更深层次。庄汉新教授的论文是《不死的精灵,严峻的期待》。“严峻”二字的提法,促进了学者们的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各类文艺思潮传入,它们有助于激活中国文化,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如对于“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诠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而普遍的是对新文学运动主流的低估,对于它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不理解,以至造成了对新文学运动中杰出作家的冷漠与淡忘,并且成了一种时髦。不久前有过的对茅盾成就的肆意贬低以及“百人榜”中将许多代表性作家排除在外就是显例。
  在这股浪潮下,周立波也难例外。正如庄汉新所描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时髦倾向和一边倒恶习,从两面夹击周立波,苛求周立波,使他至今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周立波长篇小说塑造人物的成就和价值,至今还远远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和肯定。”
  面对这种严峻的状况,反应是各种各样的,其间焦躁者有之,困惑者有之,迷失者亦有之。但有一批学者,立足根本,从容应对,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的煌煌大著,对于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无论从“思想的升华,精神的建构,真理的探求和对真、善、美的发掘、发现与发扬”,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强力群体的出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体现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批新锐学者的行列中,艾斐与庄汉新是站在前面的,同时还有广东的谭元亨等,他们大都出版了千万字左右的著述,涵盖着文史哲各个方面,针对着史家与理论界的缺失,进行着勇敢的探索。
  使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在这些学者长长的专著目录中,都有一种或数种评论与研究周立波的专著。我认真阅读过这些著作,觉得他们真正懂得周立波。
  如谭元亨的史学著作《中国文化史观》在史学界备受赞扬,他对周立波的研究也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的。他探讨了他创作的真正当代性质与意义,立论却与一般研究者不同。他认为周立波终身追求的目标,跟他的名字Liberty一样,是人的解放与自由。他艺术地表现了从“人的依附关系”到“建立在物的依附性上的人的独立性”的转变及其曲折,并使人们看到了前景——“自由人的联合体”。他认为周立波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在于他通过历史的画面与艺术形象,告诫人们在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的伟大目标时,必须始终保持“双重清醒”,即既要警惕封建主义旧人物的死灰复燃,又要注意商品经济条件下业已出现的“普遍异化”。谭元亨的这一见解,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周立波传略》的作者胡光凡曾经著文热情赞扬了他的观点。
  庄汉新长期潜心研究美学,他的《美学纲要》是领军之作。他从美学的角度,全面剖析了周立波的理论与创作,他认为周立波在理论上建立了完备的美学体系,“从个人狭窄的小巷,走向时代广漠的大野”,在创作上又得以完美的体现。他和博闻广识的徐迟先生一样,对周立波的《鲁艺讲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周立波在以小说名世之前艺术准备的标志,不失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研究和美学的“瑰宝”。庄汉新对周立波的评价是客观的,他认为他“充实、丰富了新文学的宝库,鼓舞、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他对我国新文学的贡献,并不因他生命的终结而消失,并不因时光的推移和流逝而磨灭”。
  文学成熟的标志是风格与流派。研究作家的风格固然不易,概论文学流派更难,它不仅需要占有浩翰的材料,还要辨析入微,立论精确。影响深远的流派,既要得到时人的赞许,又要得到历史的承认。当然也不尽然,有的流派被时人忽视了,历史却承认了,有的流派鼓躁一时,历史上却了无痕迹。艾斐迎难而上,以他渊博的学识,刻苦的探寻,超强的记忆力,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个课题。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发表了数十篇有关文学流派的学术论文,探讨中外古今文学流派的得失,在这个基础上,厚重的《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出版了。在这部著作中,他概论了茶子花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它的美学形态与特质。他认为茶子花流派的出现,是周立波文学影响的璀璨表现。
  每逢历史的转型期,也即急剧变革的时代,都要出现一批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们站在历史的潮头,卓尔不群,引领着新潮。
  当我读到艾斐的收有一百篇文学论文的自选集中的文学卷,才知他还选有文化卷、艺术卷、美学卷、经济卷、科学卷、历哲卷、社会卷、诗歌与散文卷,简直是一套百科全书。艾斐才入中年,远未及老,前路遥远,真不知他还将创造出什么奇迹!
  谭元亨也是位极勤奋的学者,他著作等身,除了史学著作以外,还涉猎哲学、美学、城市建筑学等领域,并都有专著。他又是位多产作家,长篇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纪实文学数十种。他的客家文化系列,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社区影响很大。
  庄汉新除了继续深入探讨美学领域的话题,还针对文学史家的缺漏与偏颇,推出了一系列精粹之作,如《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史话》,在学界读者中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他是最早研究周立波的名家,早期的著作《周立波生平与创作》,至今是人们喜爱的书,其中精彩的论述,常常被论者引用。
  最近他为了推动纪念周立波诞生一百周年的活动,又推出了一部专著《周立波新论》,积多年研究成果,从崭新角度,全面系统地解读周立波。我读了书稿,觉得它思路开阔,意象新颖,由于开掘深邃,剖析精微,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将会是一部传世之作。
  三位学者的著作非常丰富,体大涵深,仓猝之间,无法一一深研,不能详析,仅就自己感到亲切的方面写了以上这些话,并寄情于我所钦佩的几位年轻的朋友,表示了自己的乐观的期待。
其他文献
清代河南省集镇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表现为:在康熙末年恢复了兴旺生气,先后经历了乾隆、道光、光绪3个高峰期和嘉庆、咸同年间2个低谷期,各区域在集镇数量的增长率、递增
方言的正确运用在文学创作中是必要的。方言剧创作的成功由戏剧艺术的成功与出色运用方言塑造人物、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两方面构成。方言剧创作不应一哄而上 ,也不可无端
目的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下肢麻木的临床发生率,旨在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428例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术后随访48h。结果428例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下肢麻木1
本文对照分析1例宽QRS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后示房颤的心电图,提示当宽QRS的特征符合室速,找不到明确的P波,发现sT—T有不规则的变化时,应想到房颤合并室速。
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其作用长期以来G受体阻滞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属于慎用或禁用。近年来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过程
本文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和偏见观的概念着手.分析在翻译活动中作为阐释者的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这一客观现象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译者的主体性应得到重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走以创新为主的道路,而企业营销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要树立亲情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的新观念,采取柔性营销、网络营销、零缺陷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