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基于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分析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西传统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自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已发表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从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角度拓展这一研究,可以有新的发现。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是西方学者在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时遵循或运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内在前提(即个人为增进自己福利而努力的行为动机是否可以改变),由此推导出分析、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不同思路、理论派别和政策建议。具体而言,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有如下三个含义:(1)人们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个人的行为;(2)整体的行为是由单个或几个个人的行为所构成的,因此,“一个行为的性质,决定于行为的个人和受此行为影响的多个人对于这一行为所赋予的意义”;(3)个人行为是认识整个集体的分析起点。
其他文献
宋代司法判决重视“明辨是非”,兼具事实求真与价值向善的两种诉求,宋代司法名公在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之划分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显示了中国本土法学方法的划时代进步。在事实与法律的衔接上,司法名公综合运用了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当裁判规范相对确定的时候,他们在事实与规范的循环互动中实现法律规范对生活事实的涵摄,得出案件事实认定结果,在叠加使用演绎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案件判决。在裁判规范出现查找和证立困境的时候,他们在“法”与“理”的二元互动中谋求妥善的法律解释及法律续造,以平衡法律与社会道德伦理、国家秩序原理的关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观念的更新是以大量引进西方话语为契机的,这一引进导致传统的迅速解体,但也在相当程度上掩蔽乃至扭曲了中国的现实状况。实际上,在中国新文学自身的进程中即已孕育着其独特的取向并积累了足供提取的丰富经验,而民族传统内部也含藏着众多可加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建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需要从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本土化以及一百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三个方面分别着手且又共同发力,便于在综合运作中达致转换出新。要言之,立足当下,背靠传统,以面向世界,民族文化的建设自会有牢靠的支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依据福建永泰县的现存契约文书,考察明清时期的林业经济与山区社会。在永泰县的山区开发进程中,土著家族依据里甲户籍与赋役制度,控制了当地的山林资源,而外来移民则通过租借山场,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经济。由于土客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当地民众聚众自保,形成了庄、寨合一的山区聚落形态。随着外来移民的在地化,家族与村社组织普遍发展,形成了乡、族结合的社会文化传统。
2019年11月30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月刊》社、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围绕“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中心议题,就汉语资源的丰富性及其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文体研究与现代中国精神空间、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等话题展开了细致而深刻的讨论。
抬垫一般是指在粮户未及时交纳粮税的情况下,由中间人垫付并随后向粮户追讨垫付本息的做法。从晚清到民国,四川地区民间性的粮税抬垫机制逐渐被纳入到官方性的税收系统中,但仍带有诸多弊病。在官府、书差、绅士和粮户等各方势力的博弈下,抬垫利率也最终实现了标准化。金融市场为粮税抬垫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资金可能。粮户利用建立在土地市场与金融市场融通基础上的各类交易手段和地权安排(如卖业留粮、押租和典),来逃漏粮税,导致抬垫纠纷频繁发生。抬垫执行者的选拔体现了金融市场的资本竞争性和去道德化特色。民国四川省军政府曾下令以收益分成
刘康老师,谢谢你来做这个学术对话:你从1970年代末就读于南京大学到后来长期在美国求学、任教,参与和见证了美国和中国数十年来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思想的重要变迁>这次对话主要想把你的学术研究脉络放在四十年来中美社会和学术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讨论,以你为案例,把你兼具1977-1978级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学生、美籍华裔学者这三重身份的思想经历作一个梳理,以此折射中美学术与文化的动态。
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制度创新有很强的内生性和路径依赖,与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是从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经济制度创新既受生产力的约束,又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1978年以来,中国走的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渐进式道路,是从计划经济最薄弱环节和最边缘地区,从规避或突破已有规章制度开始,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综观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历程,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创新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渐进式道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
非马克思主义者由于不能以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理解城市而无法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城市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提供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城市问题和都市形式的线索,但也引发了“城市中的社会”研究还是“城市社会”研究的争论。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诉求使澄清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之需。马克思主义探究的社会现实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方式的具体的总体,而城市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因此研究城市必须将其放置于人类生产活动构成的社会总体之中。当今时代,都市已成为人类生产自
自由观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各种自由理论的分析,我们把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分为三种,即古典自由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持有一种消极自由的观念,它所说的自由意味着没有来自外部的干涉,因此我们把这种自由观的原则概括为“自由无干涉”。极端自由主义秉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但是针对当代福利国家的政治现实,它又提出了“义务无强加”的原则,从而发展出一种新自由主义。但是,这种由“无干涉”和“无强加”体现出来的自由观具有重大的缺陷,需要加以修正。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承担了修正的任务,它用平等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以事物自身规定为指向的认知、以确认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内容的评价、以引导人的观念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旨趣的规范,构成了人类认识的相关方面,认识的具体形态,体现于认知、评价、规范的统一。认知固然离不开感性材料与概念形式,但二者本身又有其现实之源;以所知和能知的互动为背景,认知过程同时涉及本体论或形而上的前提。评价过程所关涉的认识一方面以如其所是地把握事物自身的规定为前提,另一方面又以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念、认同合理的价值原则为条件。认识的规范性之维则以实然、必然与当然的把握为所以可能的条件。广义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