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对孕妇骨代谢及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

来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妊娠期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对骨代谢指标及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产科门诊孕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223例,按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TDF治疗组(观察组,73例)和未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15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前血钙、血磷和碱性磷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发展,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被投入紧急使用。本文介绍了新冠疫苗技术路线,并就新冠疫苗应对多种突变毒株的效力和在高危人群中的使用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疫苗对突变毒株效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应关注突变毒株的影响。现有疫苗对高龄,孕妇等高风险人群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应尽快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局部特征(感染广度、感染深度、血供情况)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某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内分泌科单侧、未经抗感染治疗的DFI患者,采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作为全身感染指标,感染广度分为仅足趾累及、仅足体累及、足趾+跖趾关节累及、足趾+跖趾关节+足体累及,感染深度分为浅层感染(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中层感染(累及肌肉、肌腱)、深层感染(累及骨、关节),血供情况根据患侧踝肱指数(ABI)分为正常(ABI≥0.9)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截至2020年9月8日全球确诊人数已超过2700万。虽然本国的疫情控制已取得初步胜利,但仍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抗疫模式不同、医疗资源短缺等因素,部分国家仍处于疫情扩散的高峰,大量患者仍需加强救治。COVID-19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部分病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同时,营养支持在COVID-19患者的预防、治疗各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因此,了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