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痛,不全是阑尾的错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周少华因右下腹部疼痛伴发热,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阑尾并没有明显的炎症。原来他患的并不是阑尾炎,而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白挨了一刀。
  比起周少华同学来,某报社柳记者的运气更差。他采访的途中出现上腹痛,几个小时后转移到了右下腹,符合急性阑尾炎的特性,于是做了阑尾切除术。可手术后仍腹痛不止,留意一下小便,发现有血尿。超声波一查,原来是右侧输尿管下段的一枚结石在作祟,还得再挨一刀。
  说起右下腹痛,很多人都会想到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急症,也是一种常见病。它有特征性的表现:起病时多为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疼痛,6~12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多数病人恶心、呕吐和发热。个别病人可以一开始即为右下腹痛。阑尾炎如误诊漏诊,可发生穿孔或坏疽,发展为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危及生命。手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最彻底的办法。
  阑尾切除术是个小手术,一般的乡镇医院都能做。有的医生粗心大意,把“右下腹痛”和“阑尾炎”等同起来,使阑尾切除扩大化。其他疾病引起的右下腹疼痛时,也把罪名安到了阑尾的头上。其实,右下腹痛不全是阑尾的错。
  那么,能在右下腹作案,引起酷似“阑尾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呢?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不是太急,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腹痛可为全腹性,但因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较多,故而腹痛最后可固定在右下腹部。压痛不明显,腹肌不紧张,一般应用抗生素病情会有好转。
  右输尿管下段结石:疼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向大腿部放射,并可伴有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按之腹部柔软,肾区有叩痛,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追问病史结合B超检查能明确诊断。
  急性回肠末端憩室炎:多见于青少年。急性右下腹痛,发热,可有便血,易发生穿孔、出血或肠梗阻。
  宫外孕破裂:已婚女性突然出现下腹痛,应考虑到宫外孕的可能。病人大都有停经史,并可伴有少量暗褐色阴道点滴出血,下腹部压痛。阴道检查发现子宫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之血液。
  黄体破裂:发生在已婚妇女。无停经史,在月经周期的末一周内发生下腹痛,可以局限在右下腹。
  痛经与痛性排卵:多见于未婚少女。痛经于月经来潮时出现持续下腹痛。痛性排卵即滤泡破裂,发生于排卵期,即月经后12—18天,病重者可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右侧急性附睾精索炎:可呈右下腹痛。扪摸或牵引精索有明显压痛,附睾肿大、触痛,也可以伴有睾丸或前列腺炎。
  右侧卵巢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病人常自知下腹部原有肿块,突发右下腹剧痛,有压痛。
  另外,尚有许多疾病会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如肠痉挛、蛔虫病、轻度胃穿孔、女性盆腔炎和附件炎、过敏性紫癜、腹型癫痫、神经官能症等。发生右下腹痛,在考虑最常见的阑尾炎的同时,应排除这些疾病的可能。不要只把眼睛盯在阑尾上,让阑尾无端地受冤屈。
  
  编辑 士心
其他文献
据《福建日报》今年6月以来,福建连江海边的一些未经严格潜水训练的民间潜水员,为了捞取一艘沉船上的废铁而频频下到25米深的海里进行打捞作业,每天下水少则3~4次,多则20余次。不久,他们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关节、肌肉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大理石斑纹,上肢不同部位水肿等减压病的症状,最严重的两名患者已发生了截瘫。幸好,他们被及时送到福建省立医院高压氧舱治疗,医护人员按照减压的程序对其进行了夜以继日地治疗
据报载某日,广东省佛山市一位正忙于家务的潘姓女士突然晕倒在地,家人发现她的肚皮竟然像一只充气的皮球一样不断地膨大起来,赶紧将她送往医院。医生紧急检查后发现,她的腹部有一个橄榄球大小的腹主动脉瘤破裂,血管如决口的河堤,血液不断涌入腹腔,多达2000多毫升!幸亏及时进行了急诊手术,潘女士才幸免一死。事后医生追问病史时了解到,两年前潘女士发现自己的腹部无端地长了一个包块,但因为包块不痛,也不碍事,也就一
《论语》曰:“六十而耳顺”。这句话是指人到60岁以后,由于社会阅历丰富,听到别人的活,就能深刻理解其中有意思。后来,人们就把60岁称为“耳顺之年”。然而从医学上讲,人到60岁左右听觉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所谓“耳顺之年”,实际上正是感音性耳聋高发的年龄段。  我国的耳科专家曾对100多侧生前患有感音性耳聋的人进行尸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内耳耳蜗里的听觉感受器已受到损害,听神经发生了萎缩
有人说“胃病烦人,但死不了人”,此言差矣!以溃疡病为例吧,虽不会直接造成死亡,但其合并症却可致人于死地。溃疡病有不少常见的合并症,有时一开始就以合并症的面孔出现,常为人所不知或忽视。本文的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如何去预防这些合并症。    出血:王老师晕倒在便器上    王老师是数学教师兼高三班主任,平素经常“胃痛”,服点胃舒平也能解决问题。为了给同学们高考作准备,他不但补课,还改模拟试卷,十分忙碌。晚
有的中老年人常感到心前区突然跳动,有时又有跳跳停停、上冲下沉的感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安静时,尤以睡觉前更为多见。这就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早搏”,又叫“期前收缩”。随着年龄增加,发生早搏的机会增多。有些人不免忧心忡忡:是不是得了冠心病?是不是原有的心脏病又加重了?为此首先要弄清楚早搏是怎样产生的。  有半数以上的早搏发生在精神受刺激后。特别是在情绪波动、紧张、劳累、失眠、酗酒、饮浓茶或咖啡及大量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