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48
摘 要 目的:评估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内耳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应用后改善了患者不適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氟桂利嗪胶囊 内耳眩晕
内耳眩晕症,又称梅尼埃病,主要病理特征耳膜迷路积水及内淋巴系统压力增高[1],大多数患者初次发病都在50岁以前,以青壮年为多。本病常由紧张、劳累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神经性耳聋、耳鸣。常伴一些植物神经反射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迟缓、出冷汗等[2]。患者发病时常不能睁眼、转头和变换姿势。运用耳穴压豆配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内耳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对照组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40~71岁,平均58岁。病程3天~11年。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发作性眩晕,呈旋转性,不能睁眼伴耳鸣、听力下降及突聋,恶心、呕吐,站立不稳,伴有出汗。②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发作前无预兆,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长短不定,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③诱因常为紧张、疲劳、感冒、担心害怕、情绪改变等。④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可能在发作期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等表现。⑤在发作期可能伴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⑥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外伤、脑炎、脑血管意外、严重心、肝系统疾病等相区别。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其中耳穴压豆的主穴:内耳、神门、肝、肾;配穴:胃、贲门、肾上腺、脾、交感、外耳、皮质下、枕、三焦。选取1个主穴及2~3个配穴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耳廓用75%的酒精擦拭干净,然后将环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6cm×0.6cm)贴于一侧耳穴上,嘱咐患者自行按压,每日按压≥6次,每次按压程度适度,穴位处有胀痛并耳廓灼热感为宜。治疗隔日1次,两耳交替贴压,6次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眩晕、耳鸣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结果见表1。
讨 论
内耳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3]。其发病可能与一些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疲劳、失眠、情绪波动、受凉感冒等,都能导致本病发生。在中医学中本病属于“眩晕”范畴,《灵枢》曰:“耳者,宗气之所聚也。”又:“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表明了耳与全身经络、脏腑关系相当密切,当人体某处患病时,在耳穴上就能显示出,即阳性表现。因此通过按压耳穴,可刺激疏通内耳经络、调节气血,最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眩晕多于肝阳上亢有关,故取肝以平熄肝风;眩晕多于肾精不足有关,故取肾以补肾精;所以取肝肾这两穴可从根本上治疗眩晕;取胃、贲门两穴可以改善呕逆;取神门、枕两穴可以起到镇静、安神、止眩的作用;取脾、三焦两穴可以起到健脾、利湿、化痰作用;皮质下穴可以对中枢与自主神经功能起到调整;枕穴是治疗眩晕的经验穴。氟桂利嗪胶囊则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可以选择性的阻止过量的钙离子流入细胞单不影响正常钙离子流入细胞,进而缓解了血管的收缩、血管通透性和血液黏度的增加、红细胞的脆性和变性等症状,舒张了脑和内耳血管,使迷路血流增加,脑和内耳血液循环功能得到改善[4],保护了神经组织和脑血管内皮细胞,使得眩晕等症状得到缓解和治。耳穴压豆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后改善了患者不适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大年,焉传祝,迟兆富,等.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5-140.
2 李云英.古代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03,23(12):12.
3 梁建华.氟桂嗪治疗眩晕症98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1,8(11):13-14.
4 段劲峰.美克乐与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比较[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3):58-59.
摘 要 目的:评估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内耳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应用后改善了患者不適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氟桂利嗪胶囊 内耳眩晕
内耳眩晕症,又称梅尼埃病,主要病理特征耳膜迷路积水及内淋巴系统压力增高[1],大多数患者初次发病都在50岁以前,以青壮年为多。本病常由紧张、劳累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神经性耳聋、耳鸣。常伴一些植物神经反射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迟缓、出冷汗等[2]。患者发病时常不能睁眼、转头和变换姿势。运用耳穴压豆配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内耳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对照组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40~71岁,平均58岁。病程3天~11年。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发作性眩晕,呈旋转性,不能睁眼伴耳鸣、听力下降及突聋,恶心、呕吐,站立不稳,伴有出汗。②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发作前无预兆,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长短不定,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③诱因常为紧张、疲劳、感冒、担心害怕、情绪改变等。④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可能在发作期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等表现。⑤在发作期可能伴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⑥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外伤、脑炎、脑血管意外、严重心、肝系统疾病等相区别。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其中耳穴压豆的主穴:内耳、神门、肝、肾;配穴:胃、贲门、肾上腺、脾、交感、外耳、皮质下、枕、三焦。选取1个主穴及2~3个配穴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耳廓用75%的酒精擦拭干净,然后将环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6cm×0.6cm)贴于一侧耳穴上,嘱咐患者自行按压,每日按压≥6次,每次按压程度适度,穴位处有胀痛并耳廓灼热感为宜。治疗隔日1次,两耳交替贴压,6次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5mg。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眩晕、耳鸣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结果见表1。
讨 论
内耳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3]。其发病可能与一些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疲劳、失眠、情绪波动、受凉感冒等,都能导致本病发生。在中医学中本病属于“眩晕”范畴,《灵枢》曰:“耳者,宗气之所聚也。”又:“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表明了耳与全身经络、脏腑关系相当密切,当人体某处患病时,在耳穴上就能显示出,即阳性表现。因此通过按压耳穴,可刺激疏通内耳经络、调节气血,最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眩晕多于肝阳上亢有关,故取肝以平熄肝风;眩晕多于肾精不足有关,故取肾以补肾精;所以取肝肾这两穴可从根本上治疗眩晕;取胃、贲门两穴可以改善呕逆;取神门、枕两穴可以起到镇静、安神、止眩的作用;取脾、三焦两穴可以起到健脾、利湿、化痰作用;皮质下穴可以对中枢与自主神经功能起到调整;枕穴是治疗眩晕的经验穴。氟桂利嗪胶囊则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可以选择性的阻止过量的钙离子流入细胞单不影响正常钙离子流入细胞,进而缓解了血管的收缩、血管通透性和血液黏度的增加、红细胞的脆性和变性等症状,舒张了脑和内耳血管,使迷路血流增加,脑和内耳血液循环功能得到改善[4],保护了神经组织和脑血管内皮细胞,使得眩晕等症状得到缓解和治。耳穴压豆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后改善了患者不适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大年,焉传祝,迟兆富,等.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5-140.
2 李云英.古代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03,23(12):12.
3 梁建华.氟桂嗪治疗眩晕症98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1,8(11):13-14.
4 段劲峰.美克乐与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比较[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