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中的虚和实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有着“虚”与“实”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戏曲表演中的“虚”可以在生硬的剧情下使表演变得生动活跃,也可以通过形式表达给观众戏曲类的艺术享受,而戏曲表演中“实”是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的体现则正是站在“实”的基础上。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 戏剧表演 艺术 虚实
  
  戏曲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从戏曲表演这一文艺事实出发,使之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如今的戏曲表演又是大众的艺术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其增加了一份色彩,在戏曲表演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虚与实让观众们拍手称好。我们不禁要问,何为“虚”,何为“实”?
  先说虚,戏曲表演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夸张和扩大的成分在里面,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其虚张夸大的艺术特点逐渐成为它独特的艺术手法,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手法才被观众们所认可,从而被充分融入到戏曲表演里。就拿粤北的采茶戏的《双看花》来说,其中人物表演主要以走、唱、打、念为主,而其走路的姿势和摆动的幅度上都有“虚”的成分,当观众们看着这通俗剧目时,也不时因为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而捧腹大笑。采茶戏剧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剧目都带有喜剧性的色彩,要想让观众们为之入迷,活跃的气氛离不开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虚”。在戏剧表演中,有许多的虚拟动作,它是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以点代面、以局部来表现整体,这样就可以让“虚”的部分全部融入到戏剧的剧目表演中来,也让观众们在看的时候发掘不出什么是“虚”,从而从另一个方面来激发观众的想象性和积极性。
  再看实,戏曲表演里面的“虚”只是充当一种淡淡的配角角色,“虚”固然主要,但不能全虚,这样会让观众觉不到什么内涵,或者说没什么看头,便让这门艺术在表演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戏剧表演不同于话剧表演和电影表演,既要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亦要通过戏剧表演的专业“唱、念、做、打”等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在粤北采茶戏《九莲宝杯》中,店主杨小二在表演时,从其扎实的步法中不难看出一定的功底,这显现的就是“实”的部分。戏剧表演里面有着多种多样的表演内容,老艺术家们在创作剧目时,肯定也会想法设法加入新元素,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虚”的表演成分终究是在“实”的基础上才能得以进行。
  “虚”只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虚拟手法,并不代表虚假表演,而是以虚带实、因虚得实,若是表演中缺少了“虚”的部分,就得不到观众的掌声和认可,但如果缺少了“实”的成分,这部戏也就没什么太多的内涵和故事情节了。“虚”和“实”是戏曲表演中紧密结合的一种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原有的艺术色彩上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欣赏者的能动作用,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舞台上,人物的空间环境表演使得舞台空间立场变化无穷,其实很多虚的东西都是故意刻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添新的东西,只有通过虚拟的表演手法,才能让剧情更加生动。
  戏曲表演艺术中对事物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划,通过自身独特的特点来体现和塑造舞台的人物形象,戏曲艺术表演中的“虚”与“实”的完美结合,使得戏曲表演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虚”的部分带动戏曲表演的剧情,牵动观众的心,而“实”的部分则引导和贯穿整个剧情。戏曲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好戏曲表演也得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现如今,戏曲表演的“虚”和“实”也引导了戏曲观念的更新,任何事物都在新观念、新概念、新实践中寻求着新突破,而戏曲表演中的“虚”就是当代戏曲表演革新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种“虚”的表演形式的出现,亦应该从理论深处进行探讨。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肯定有一个跟它对等或者相齐的概念。戏曲表演中的“虚”也好,“实”也罢,当今的戏曲表演艺术离不开二者的存在,它们不仅在艺术上给人们以新的感觉,还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文化交流。在此,笔者希望戏曲表演中的“虚”和“实”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突破,也希望当代的艺术特性能够融入到戏曲表演中,让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能够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作者_张清华
  Author_Zhang Qinghua
  单位_广东省韶关采茶剧团
  参考文献:
  [1]陈幼韩.时代与戏曲表演美学观的畅想.文艺研究.1986年第5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