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治未病是中医在对疾病治疗上的最高原则"。继《内》、《难》之后,系统论述这一原则者当推之汉代医圣张仲景。本文试从已病防变入手讨论仲景如何在临床辨治主、兼、夹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治未病是中医在对疾病治疗上的最高原则"。继《内》、《难》之后,系统论述这一原则者当推之汉代医圣张仲景。本文试从已病防变入手讨论仲景如何在临床辨治主、兼、夹证的同时,推测和控制疾病可能传变之路,以阐述其"治未病"的思想。一、发于机先——临床诊断的预见性临床诊断时,在对证候群进行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未病和预后,就是临床诊断的预见性,也是"治未病"的前提。
其他文献
最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如何使青年学好物理的提问时指出:第一要对物理感兴趣,丁肇中教授因为"年轻时对物理、数学、中国历史感兴趣",以至
芪皇胶囊的临床研究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周然,候振民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李玉君,罗钟英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李新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儿童、老年人的常见病,多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和
高中数学内容抽象,连贯性强,若学生的可接受性差,便造成考试成绩差,社会评价低,心理压力大,以至成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到了高三,这种现象尤其突出:由于高三
该文以Lakoff等人提出的"大链条"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试图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采用丰富的语料,选取表达事物特征的"清-浊"、"利-钝"两组相对的具体概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