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解剖异常、局部病理因素、术中出血及麻醉欠佳、患者体型等为其客观因素;而本组人为因素非常明显,损伤与过分自信、草率,盲目追求小切口、高速度有关.不同类型的胆管损伤应采取不同方法及早处理;术中发现者,可行裂口修补或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强调置管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胆漏先行胆道及腹腔引流术,3个月后再作胆道重建术,手术方法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最为理想.术后黄疸病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疗效佳.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老年人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30年来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71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外科治疗的该方面的病历共181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其分为1985年之前及1986年之后两个时期,从中了解其病因及治疗预后等变化,并与同期经手术治疗但无黄疸的胆道疾病的老年人225例作一临床比较,从中了解两者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病因变化特点:细菌感染下降((P<0.01),恶性肿瘤上升(P<0.
介绍了传统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发现的主要途径及应用,描述了基于医药大数据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医药大数据背景下运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药品不良反应预测的方法及应用,提出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中一项快速崛起的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热点,其可能为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的思路。
目的分析赖氨酸羟化酶2(PLOD2)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调控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0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LOD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LOD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纤维蛋白沉积。以空载体(LV-vector)、过表达PLOD2(LV-ov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