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狮子鱼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月18日一大早,美国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码头充斥着海鸥叫声、船上升降索拉动的声音和人们高声谈论的声音。不一会儿,一艘艘游艇离开码头,驶向墨西哥湾,狮子鱼狩猎锦标赛正式开始。
  对一些参赛者来说,狩猎狮子鱼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穿戴好全套潜水装备,潜入30多米深的水下,用鱼叉刺中一条条浑身带刺的狮子鱼。还有一些人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而参赛,因为狮子鱼是这片海域最可怕的入侵生物。为了抑制狮子鱼的增加和扩散,美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举办狮子鱼狩猎锦标赛是其中一项。

生态杀手


  首次见到狮子鱼的人往往会惊叹于它们的美丽。这些有着白褐相间的炫目条纹、夸张繁复的鳍条和棘刺的鱼,看上去就像是盛装的歌剧演员。狮子鱼是蓑鲉属鱼类的俗称。这一称呼的来源可能是它们如雄狮鬃毛一样张开的鳍条,也可能是因为它们是珊瑚礁中的顶级猎手。未成年狮子鱼的眼睛上方和嘴巴下面各有一对肉质触须。在水中飘荡的触须像诱饵一样,将一些小鱼吸引过来。当猎物靠近,狮子鱼就迅速将其吞下。成年狮子鱼则会主动出击,用扇子一样的胸鳍扇动水流,限制猎物游动,然后轻松进食。
过度肥胖的狮子鱼,腹中满是脂肪。

  狮子鱼原产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暖海水中。许多种狮子鱼都是颇受欢迎的观赏鱼,但是在大西洋西部,有两种狮子鱼成了令人深恶痛绝的“生态杀手”。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次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发现狮子鱼的踪迹。随后,美国东海岸狮子鱼数量急剧增长。现在,它们已经“占领”了佛罗里达州沿岸,沿着美国东海岸像瘟疫一样扩散。狮子鱼入侵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生物入侵。
  狮子鱼主要栖息在近海珊瑚礁或人工鱼礁中,以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狮子鱼从不挑食,它的“食谱”中有近百种生物,其中不乏一些經济鱼类和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据估计,一条成年狮子鱼每年可吃掉超过5万条小鱼。狮子鱼极为贪吃,永不知足。美国一些海域的狮子鱼严重肥胖,内脏被包裹在厚实的脂肪中,肝脏已发生病变,但它们还是吃个不停。
  狮子鱼的贪吃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它们会夺走其他鱼类的“口粮”,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另一方面,狮子鱼会吃掉多种小型鱼类和一些较大鱼类的鱼苗,造成这些鱼类的种群崩溃。在狮子鱼的猎物中,鲷鱼和石斑鱼(狮子鱼吃它们的鱼苗)是重要的经济鱼类,海马、蓝纹鲈等是潜水游客最爱的观赏鱼,红普提鱼和双带锦鱼能吃掉大鱼身上的寄生虫,鹦鹉鱼等以海藻为食(如果它们大幅减少,海藻就会过度生长并杀死珊瑚)。研究发现,狮子鱼的入侵可导致珊瑚礁原生物种减少70%以上。这就是狮子鱼入侵的可怕之处,它们对很多海洋生物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是巨大威胁。
  狮子鱼不仅胃口大,繁殖能力也很惊人。雌鱼每4天就产一次卵,一年能产卵200万枚,鱼卵随着洋流扩散到更远海域。在狮子鱼原产地,一些大型鱼类会捕食狮子鱼,将后者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但在大西洋中,狮子鱼没有天敌。它们拼命进食,疯狂繁殖,迅速蔓延。在美国沿岸,狮子鱼种群密度可达到其在原生海域密度的10倍以上。
捕食中的狮子鱼。

狩猎纪实


  美国沿岸的狮子鱼最初是从哪儿来的?没人知道确切答案。有传言称,20世纪80年代,一家酒店在清理大型水族箱时不小心将其中的狮子鱼随废水排到海里;也有人猜测,狮子鱼游进远洋货船的压载水里,从原产地“乘船”到了美国。无论它们来自何方,这些外来生物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没过多久就泛滥成灾。
  科学家在狮子鱼入侵不久后就一直对它们保持警惕。近十年来,随着狮子鱼迅速扩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安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纽西号”游艇的船长,常常载着游客到墨西哥湾的珊瑚礁和人工鱼礁潜水。他眼看着狮子鱼称霸珊瑚礁,珊瑚礁中的其他鱼类越来越少,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给当地商会写信,希望能做点什么。商会表示愿意出资举办一些活动,以提高人们对入侵生物的认识。安迪灵光一现,说:“我们来办一场狩猎狮子鱼的比赛吧。”第一年,安迪参与组织了四五个小型比赛。后来,比赛次数越来越多,规模也逐年扩大。现在,佛罗里达州每年举办多项狮子鱼狩猎比赛,其中狮子鱼狩猎锦标赛是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项。
狮子鱼在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迅速扩张。上图为2007年和下图为2017年狮子鱼在美洲沿岸的分布情况。
潜水员用鱼叉捕捉狮子鱼并装入特制的容器。
  安迪带领一支队伍参加了本届锦标赛。他的队员职业各异,但都有丰富的潜水经验。在GPS和鱼群探测器的帮助下,安迪搜寻狮子鱼栖息地。墨西哥湾北部珊瑚礁很少,却遍布大大小小的人工鱼礁,狮子鱼大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船停在了一处人工鱼礁附近,队员们穿戴好潜水装备,带上鱼叉和装鱼的特制容器下水了。几名队员不断下潜、捉鱼、上浮。船上的人负责接应,把捕到的鱼倒进装着冰块的冷却器里。“清空”了一处鱼礁的狮子鱼之后,队员们回到船上,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狮子鱼游得不快,捕捉起来不算困难,但它满身的毒刺却不容小觑。狮子鱼的一部分背鳍、腹鳍和臀鳍分化成18根尖刺,尖刺根部的毒腺能分泌一种神经毒素。被狮子鱼毒刺扎伤过的人说,那感觉像是被铁锤狠狠砸了一下,又在砸肿的部位注射了热盐水。狮子鱼的毒液一般不会致人死亡,但会造成持续几天的剧烈疼痛。因此参赛者在捕狮子鱼时通常会戴上加厚的手套,并用一种特制容器来装捕到的鱼。
  傍晚,所有参赛队伍回到码头,把捕获的狮子鱼送到计分处称重登记。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由99名参赛者组成的24支队伍一共捕捉到9619只狮子鱼,刷新了比赛纪录。
狮子鱼的一部分鳍条分化为18根毒刺。

吃掉入侵者


  在锦标赛第二天,海岸上为期两天的节日庆典开始了。佛罗里达州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把每年五月的第三个周六定为“狮子鱼清除宣传日”。彭萨科拉的狮子鱼狩猎锦标赛和“狮子鱼节”都是宣传日的重要活动。
  当地公园里搭起了几个展篷,其中有多个环保宣传和潜水设备展位,以及售卖艺术品和纪念品的摊位。但最受欢迎的是美食品尝区。当地名厨现场示范花样百出的狮子鱼烹调方法,人们排着长队等待试吃。
  很多人只知道狮子鱼有毒,却不知道它其实是可食用的。捕捉和处理狮子鱼时需要格外小心那些锋利的毒刺,但只要去除了毒刺和毒腺,鲜嫩的鱼肉是无毒的,而且味道鲜美。与河豚毒素不同,狮子鱼的毒素是蛋白质,即使在鱼肉中有少量残留,只要经加热烹调或食醋腌渍就能降解。
  在狮子鱼节活动现场,随处可见“吃掉入侵者”“吃掉它,打败它”“成为捕食者”等标语。吃掉狮子鱼是佛罗里达州应对这种入侵物种的重要策略。狮子鱼在大西洋没有天敌,唯一能成为其天敌的只有人类。佛罗里达州渔业管理部门和一些环保志愿者正试图将狮子鱼变为商品鱼,通过商业化捕捞来控制狮子鱼种群数量。
  从商业角度看,狮子鱼“货源”充足,但其市场需求不多。狮子鱼试吃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公众知道,狮子鱼不仅能吃,还十分美味,以此打开市场。2016年,美国一家著名连锁食品超市开始试售狮子鱼,销量不错。除了新鲜鱼肉,超市还售卖烟熏狮子鱼等加工食品。
  除了市场需求,狮子鱼商业化的另一大阻碍是捕捞方式。狮子鱼不能用拖网等大型渔具进行捕捞,一般只能通过潜水员用鱼叉捕捉,人力成本很高,而且潜水范围有限。捕鱼陷阱是更适合商业化捕捞的渔具,它不仅能节省人力,还能在潜水员无法达到的深水中进行捕捞。但由于捕鱼陷阱可能会误伤其他鱼类,因此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不久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发出专门针对狮子鱼的新型捕鱼陷阱。新型陷阱不需诱饵,而是利用一种特殊机械装置来吸引狮子鱼,极大降低了误捕其他鱼类的可能性。这些新型陷阱成本低廉,易于部署和回收,有望大规模推广。
狮子鱼肉不但无毒,还非常美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狮子鱼的新型捕鱼陷阱。

持久战


  狮子鱼在它们的“故乡”只是常见的珊瑚礁鱼类,除了美貌之外似乎并无惊人之处。直到这种鱼在另一片大洋成为难缠的入侵生物,科学家才开始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狮子鱼有惊人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性,这些特性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抗和清除这一入侵物种的难度。
  2011年,美国和哥伦比亚科学家对在大西洋捕获的狮子鱼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这些狮子鱼属于两个物种。其中超过9096的是“翱翔蓑鲉”,俗称“红狮子鱼”。其余的是“斑鳍蓑鲉”,俗称“魔鬼火鱼”。两个物种十分相似,肉眼难以分辨。
  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西洋中的红狮子鱼基因多样性很低,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全部是一小群狮子鱼的后代。科学家推测,20多年前,佛罗里达附近有8~12条狮子鱼流入,它们很可能是被弃养的观赏鱼。这些狮子鱼很快在环境适宜的海域中安家落户,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狮子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能在低盐度和较低温度的环境生活,可以吃掉所有能够吞进嘴里的食物。虽然狮子鱼十分贪吃,但却能在缺乏食物时长时间忍受饥饿。一项研究表明,狮子鱼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存活3个月,平均体重只降低10%。
推動狮子鱼饰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狮子鱼的商业价值,鼓励人们捕捉更多狮子鱼。

  科学家曾认为狮子鱼主要生活在不超过15米的浅水中,但2013年一支科考队在91米深的水下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狮子鱼种群。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科学家通过水下摄影机在超过300米深的水域观察到了狮子鱼。研究发现,深水区的狮子鱼个头更大,能产更多的卵。这些深海狮子鱼让科学家倍感担忧。因为它们生活的深度超过水肺潜水所能达到的极限,监测和捕捉这些狮子鱼难度很大。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对深海狮子鱼的栖息范围和种群数量进行准确判断。或许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它们就已经对较深海域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科学家和海洋保护主义者一致认为,控制狮子鱼入侵的唯一方法是人类干预,也就是尽可能多地捕捉狮子鱼。有证据表明,如果狮子鱼数量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本地生物种群就能迅速恢复。目前,佛罗里达州沿岸浅水区的狮子鱼种群已基本得到控制。在本届狮子鱼狩猎锦标赛中,一些参赛者发现,狮子鱼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明显降低。他们还发现了大量鳞鲀(珊瑚礁常见鱼类)鱼苗,这表明珊瑚礁原生物种正在恢复。
  但由于狮子鱼繁殖速度很快,要控制其数量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定期进行清除,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发展商业狮子鱼渔业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控制策略。一些环保组织在加勒比海地区建立起狮子鱼饰品合作社,组织当地妇女用狮子鱼鳍制作首饰售卖。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狮子鱼的商业价值,鼓励人们捕捉更多的狮子鱼。
  科学家表示,狮子鱼不可能从大西洋完全消失,我们只能尽全力控制其种群数量。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其他文献
文/张小失    我诚挚地告诉太太:我快30岁了,已经比较懂事了,决不会乱花钱,尤其不会买棒棒糖或打游戏机。请发给我10块钱吧,好让那只空钱包蓬荜生辉。    太太温存地教导我说:真正的男子汉,会为10元小钱在别人面前哀求吗?同样作为男人的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他们会关心钱包里是否有10元钱吗?    我就羞红了脸,但是,我还是希望得到10元钱,因为我需要一条劣质香烟。    太太又谆谆教诲:吸烟有
人类在和病毒的长期对抗中,对病毒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也对人类免疫系统运作机制增加了了解。我们人类依然无法摆脱病毒这个噩梦。科学家发现,不少的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那么,我们人类是否应该和野生动物保持应有的距离?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下面列举近年来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灾难的几种病毒。冠状病毒  SARS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科。2002年,中
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中描述了一个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又沉入海底的大陆——亚特兰蒂斯。虽然亚特兰蒂斯大陆可能只是古人的想象,但科学家的确已经发现了一个曾经存在又很快消失的古代大陆——大阿德里亚。  欧洲大陆的下面藏着一个微型大陆  2019年9月,荷兰科学家杜威·范·辛斯伯根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大阿德里亚”的大陆。大阿德里亚大陆是一个面积和今天的格陵兰差不多大的微型古
美国人库丽13岁那年,她的外婆和奶奶在半年内相继死于癌症(分别为肺癌和肠癌)。年少的她不仅很难接受这样的悲剧,而且对自家冰箱上张贴的美国癌症学会海报感到困惑。这张海报上有30种果蔬的照片,还写着:“选择好的食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一些癌症。”  根据这张海报上的指南,库丽的外婆和奶奶吃得都很健康,比如她们都爱吃切丝沙拉、烤蔬菜和石榴,这些食物提供的抗氧化物很多。她们也爱吃对肠道很有好处的食物,如酸奶。
在中职学校,英语作为公共课程,在教学中并未过多受到学生乃至学校的重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中职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公共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面对这些问题,中职英语教师就必须积极面对,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现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英语课程为例,对英语教学实践展
惊人变化    1990年的一天,美国生物学家迈克尔·贝尔驱车经过阿拉斯加州的罗贝尔格湖时,在湖里惊讶地发现了一种海洋刺鱼。这是一个淡水湖,湖里曾生活着一种刺鱼,但因过度渔猎在1982年已经灭绝了。贝尔是一位研究刺鱼进化的专家,对他来说,在内陆湖中发现海洋刺鱼移民这件事本身算不上什么稀奇,因为他知道,在最后一个冰期结束时,随着一些海域重新变成溪流和湖泊,有些种类的刺鱼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本領:既可以
黑洞是指太空中这样的区域:这里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线都不能逃出。引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物质被压缩到一个极小空间。这种压缩可能出现在恒星生命尽头。一些黑洞是恒星死亡的结果。因为光线无法逃逸,黑洞自然是不可见的。那么,科学家怎么会知道黑洞存在,并且在拍摄到黑洞照片之前就能探测黑洞呢?  黑洞有多大黑洞有大有小,但主要的黑洞类型有3种。黑洞的质量和大小决定着黑洞属于哪种类型。最小的黑洞被称为原始黑洞。
哥伦比亚发现古墓葬群    最近,建筑工人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市东南部为一个房地产项目清理地皮时,意外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群,一共包括年代在公元1世纪~16世纪的近1000座墓葬。在这些墓葬中,有一座埋葬着一个年轻女性的遗骸,一些专家推测她可能是在一次活人祭祀仪式中被活埋的牺牲品,因为她大张着嘴,看上去很惊恐,双手收紧,仿佛想抓住什么东西。在另一座墓葬中埋葬着一名男子的遗骸,他弯曲的胫骨暗示他生前可能是巫
研究人员正在从人类的历史中寻找海獭的身影,试图让大家了解远在皮毛贸易之前,海獭和人类之间的相处模式。通过考古学家发现的5000年前的海獭骨骼,他们发现,当时本地人也会通过捕猎海獭,以“保护”他们经常捕捞贝类的海岸不被海獭侵占,否则海獭无疑会吃光这片海域的所有贝类和蟹类。  现在,人们不能再随意捕杀海獭,而是开始学着如何与海獭和谐相处,但这并不代表这种生物的未来可以高枕无忧。它们还面临着其他的威胁。
失控的核裂变或热核反应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可控的核反应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即用人为的方法控制核反应的强度和规模,使原子核温和持久地释放能量,为人类提供所需能源。  从原子核中取得能量产生电力,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成功探索。虽然早在1942年费米已在第一个核反应堆中成功地获得可控制的核能,但利用核能发电还需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发明许多新技术,使核能利用安全、可靠、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