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的家训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薛定谔,奥地利人,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薛定谔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父亲担心揠苗助长,没有让他上小学,而是给他买了显微镜等各种仪器,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读中学后,他不仅喜欢数学、物理,也喜欢古代语言和德国诗歌——继承了父亲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他热衷于徒步和登山。母亲担心他的精力过于分散,父亲却说:“他是孩子,没关系,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虽然最终薛定谔将重心放在量子力学上,但是他拥有的广博知識,从另一个方面拓展了他的思路和眼界。
  “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
  尼尔斯·玻尔,丹麦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玻尔在童年时代,是一个行动缓慢但做事专心的孩子。玻尔的爸爸在一所大学任教,常常约一些同事到家里聚会,也有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以及外国人加入进来。玻尔被允许坐在一边旁听。这些精英常常是一个人讲一个故事,发表意见,然后其他人议论。那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在玻尔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玻尔喜欢动手修理家中的钟表或其他东西。一次,家中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坏了,玻尔自告奋勇来修理,直接把车子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装回去。有人想帮忙,父亲却坚持说:“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经过对每个部件的仔细研究,玻尔成功地把飞轮装配好了。
  “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人,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卢瑟福兄弟姐妹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在卢瑟福一生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的时候从他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人门》。这本书不仅介绍物理知识,还描述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过程。卢瑟福从中领悟出,从简单的实验中可以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规律。读完书后,他将自己的年龄和名字歪歪斜斜地写在书页上,那时他差—个月满11岁。他的母亲一直珍藏着这本书。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平煤五矿采用成套的智能化设备在己15-32010工作面进行开采作业,经过多方论证确定支架、三机等设备的参数及型号.实践表明,智能化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