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除名法探析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朝除名法是吸收和借鉴唐律的一种惩罚犯重罪官员的附加刑。“除名”即削夺罪官的官、爵,在辽朝史籍中,其同义术语尚有“废”“削爵为民”“降为庶人”“放归田里”等8种。除名法至晚出现于景宗朝,其适用范围广泛,主要针对威胁皇权、破坏政权、连坐得罪、职务犯罪、军事获罪的高级官员,虽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暴露出随意性较强的弊端,但客观上起到了强化皇权、整肃官风、维护礼法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通用的一种处理少数民族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特殊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西汉王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创始王朝,其和亲政策更能反映出最初
《聊斋志异》中狐女和鬼女所占的篇幅比重较多,阳光明媚的狐女和凄美哀怨的鬼女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狐性和鬼性在她们身上得到诠释,但她们又具有人性,而且个性迥异。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