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品出语文味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朱熹所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带领着学生走進语言文字精微隐秘的深处,引导获得最真切的感悟,才能使之真正品出语文之味,感受语文之美。
  一、以小见大——字词品析,感悟妙处
  1 字词之别,意境甚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指出了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咬文嚼字,就必须将词语与所在的课文紧密结合,在仔细读课文的过程中“咬文嚼字”,咀嚼出词语的“言中之意”和“言外之意”,進而把握语言所蕴含的韵味、情致以及意境。正如叶圣陶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文中写道:“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進了垃圾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我却让学生围绕一个“放”字品出了语言文字具有的深刻意蕴。“要進入垃圾堆的东西我们通常用哪些动词来形容?”“那为什么作者要用‘放’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对“放”字的反复咀嚼,联系文中的“很不情愿”“心爱”等词感受到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不舍和对昆虫的着迷。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那你觉得法布尔会怎样放呢?”“轻轻地放、小心翼翼地放、不舍地放……”学生通过对“放”这一个小小的词语的品析,走進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了字词背后的温度,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后的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品”味一浓,意境立显,“读”趣亦被完全激发。
  2 标点之殊,情味更显。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往往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因此对特殊标点的咀嚼也不容忽视。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司马迁的所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我除了引导学生对文字品析之外,还注重了引导学生对标点進行咀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从这一个“?”和两个“!”中,感受到了司马迁要活下去,完成史书的信念的坚定。除此之外,一些课文中的省略号等都值得我们细细嚼,慢慢品,有助于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可见,有时着眼于细微处的咀嚼,就会体会出更真挚的情味。
  二、思绪翩飞——想象情境,薄书读厚
  语言文字具有张力,这张力浅显地说,是指语言文字超出本身字面意思的表现力,给人一定的、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这些语言文字,提升思维的深度,把“短词读长”,把“薄书读厚”,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文本的更深处。
  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由于学生对“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等恶劣的高原环境没有切身体会,对高原这株柳所面对的逆境及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的感悟也就无法深刻。教学时,我围绕课文内容,出示高原持久干旱、冰天雪地等情况下的照片,播放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的震撼声响,真正营造了这株柳树所处的恶劣生存环境。在视觉与听觉震撼的共同作用下,我又试图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我随机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写话练习。
  “此时我们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一幕幕:烈日炙烤着大地,这株柳树_________;刺骨的寒风中,这株柳树_________;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这株柳树_________;一声惊雷,闪电从天幕中无情地劈下来,这株柳树_________……”
  学生思绪翩飞,想象合情合理,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株高原之柳的顽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咬文嚼字,学生不仅真切地理解了文本,而且通过展开丰富的、形象的、准确的想象,也一步一步地充实了学生对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的感悟,让柳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了起来。可见,“品”是“写”的基础,“写”又是“品”的升华,两者相得益彰,真正把薄书读厚,读出了语文味。
  三、感同身受——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深切感悟文本的主旨。
  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扑打冰面这段文字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扑打”的力度、坚定与疼痛,我反复引导学生進行动作演示,“重重地扑打、腾空而起地扑打、像石头似的扑打”,让学生与文本中的老天鹅亲密接触,共同体验,真诚对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演示,学生的手发麻了,心灵震撼了,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沉重一击的分量。而感同身受之后,老天鹅这沉重的一击也同样击到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对老天鹅的壮举肃然起敬。接着我又紧扣一个省略号,感受省略的不只是扑打的次数,更省略了老天鹅的痛苦与坚持。让学生想象多次重重地扑打之后,老天鹅会是怎样呢?更通过“自己如果承受这些会怎样”这一问,让学生与老天鹅進行对比。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文本的咀嚼,只有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地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而这,需从品味语言文字开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等电视剧的播出,家族在电视艺术中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对象,中国家族电视剧也成为电视剧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往往需要结合对基本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模型的综合应用.同样的,高中数学应用题同样成为了现阶段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难题.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应用题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成绩欠佳的那些学生,除了少数学习不努力,还有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都很好,因此这种形式化的总结不是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认识活动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但不必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认识。  一、乐做“导游”,留给学生阅读的时空  教师的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导游”,应为学生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观察点,让他们自己去尽情欣赏和享受那美丽的风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的“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定教学目标,制订阅读步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高明的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姓名拟制上从来都是细心斟酌、饱含深意的.《杜十娘怒沉百宝葙》一文,更是匠心独运拟姓名,细节传神现魅力.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