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会话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节小学五年级英语会话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在主题意义探究教学理念指引下,就如何深入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如何把握主题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深化主题内涵设计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同行有效开展会话教学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会话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有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或主题范围下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学习应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当前的课堂现状是很多教师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没有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单一、机械操练的教学方式不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是以语篇为基本学习资料,围绕语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的课堂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指导下,教师通过设计情景化、生活化的真实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认知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3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B Let’s talk部分为例,谈谈在语篇研读、目标确定及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的做法和实践。
  一、深入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
  (一)研读语篇重要意义
  《课标》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词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问题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而言,深入语篇研读,有助于我们找到语篇的文本语境、主题语境,意义语境、话题主旨,可以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研读语篇有助于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分析文本,解构文本,用什么样的语言支架写、为什么写。这是基于真实任务的基础上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研读语篇能力及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注重深入语篇研读。
  (二)研读语篇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图1)包含三个部分,分为Let’s try、Let’s talk和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从语篇的文本语境、主题语境、意义语境和话题主旨方面研读语篇。
  (1)分析Let’s try 板块呈现了Zhang Peng 和Sarah,milk 和 grape juice的图片,要求学生听对话录音并连线他们喜欢的饮料的图片。听力内容:Zhang Peng and Sarah are thirsty.Listen and match.Sarah:This grape juice is sweet.Zhang Peng:I like grape juice.It’s my favourite drink.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Sarah:Milk.Zhang Peng:Come on.Let’s go to the lunch room.I’m hungry.
  (2)分析Let’s talk 教學内容与文本语境。Let’s talk 讲述Mike和Sarah在学校饭堂外面看今天的菜单发生对话的文本语境,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形式有“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ink? I love noodles. They are delicious.”“We have...”
  (3)分析Ask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内容:Zoom在调查他的朋友最喜爱的食物与饮料是什么。从这个部分分析有两个主旨话题food and drink.。
  我们从三个问题What,Why,How研读语篇得出这个单元以“人与社会”为主题,围绕学生在饭堂吃饭的情景展开一系列活动,笔者经过深入研读语篇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意义是学生了解朋友喜好以便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了解朋友是通过用调查方式了解朋友的喜好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My favourite food/drink is...为主题意义探究。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与感悟,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建构。
  二、把握主题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列明的课程总目标除了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包括“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即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定准单元教学与每个课时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能把握语篇主题和内容的主线,使教学逻辑更加清晰。
  本案例围绕主题语境整体设计“学习视角和真实语用,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的情境,有层次、有实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主题把教学内容(图2)和不同教学板块(图3)整合教材,确定本节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够进行角色扮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 My favourite food/drink...询问并回答最喜欢的食物。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favourite and delicious 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二)文化素养目标
  1.通过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引导学生如何了解好朋友的喜好。
  2.通过了解朋友的喜好以致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思维品质培养目标
  在听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体现在对话中通过听录音找到Zhang Peng与Sarah最喜欢的食物与饮料;Can they get their favourite food/drink?根据当天的菜单来判断是否能得到他们想要的食物与饮料,当菜单中没有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并能口头分享自己朋友的喜好。
  (四)学习能力发展目标
  1.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主动分享好朋友的喜好。
  3.学会分析概括,能够从多种角度与他人分享朋友的喜好。
  三、深化主题内涵,设计教学过程
  《课标》提出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语和书面等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笔者围绕三个学习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设计教学活动。
  (一)学习理解,解构主题意义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语篇的文本语境,教师围绕主题,整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课提供学习背景及铺垫作用。
  本案例教师经过研读语篇,整合教材板块内容,以主情图导入,因顺着文本的语境,先解决Let’s talk 的内容,再解决Let’s try 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会话发生的地点及主要人物,并询问学生:Where are Zhang Peng and Sarah?At school or at home?以此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会话交际的背景。先让学生理解Sarah 和 Zhang Peng通过什么语言结构谈论各自最喜爱的食物;其次通过听力的方式学习理解他们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谈论喜爱的饮料。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驱动、看图说话、听力活动、补全对话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如图:
  在设计学习理解的教学环节,教师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学习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务必先解构文本,要做到能让学生理解语言意义,把复杂的语言结构要简单化,以便让学生容易理解语言。本案例是解决文本Sarah’s favourite通过听力之后建构语言支架的,Zhang Peng ask: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其次,谈到Zhang Peng他们最喜爱的饮料时又建构What’s his/her favourite drink?His /Her favourite drink...这为后面分享朋友的喜好作了铺垫,再次教师讲解Zoom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又重构语言支架,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colour...?为后面真实任务迁移创新也搭建好语言支架。因此,我们在会话课上新授重点句型时,要注意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建构有意义的语言支架,以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应用实践,体验主题意义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先读懂语篇的学习任务单是什么?教材往往会提供现有的材料给学生进行应用实践的。通过主题意义的探究,本案例可分为两种,一是基于语篇活动的意义探究,教师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二是基于真实活动的意义探究,What’s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favourite food/drink? Why does zoom want to know Sarah’s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How does know that?引导学生如何了解好朋友的喜好。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arah?引导学生说出其它颜色、动物、水果、最喜爱的老师、最喜爱的运动等。以此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生活相连接,使学生在意义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为下一步真实任务迁移创新重构了语言支架。
  (三)迁移创新,升华主题意义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迁移创新活动中,应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将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因为我们教育意义是要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
  本案例教师要求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解朋友的喜好及其并在班上分享好朋友的喜好,教师问:Who is your friend?Do you know your friend’s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If you don’t know,please ask him: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教师将一张worksheet(图4)一些tips(图5)发给学生,设计了“如何了解朋友的喜好并主动分享”这一真实任务,让学生相互交流后写下朋友喜好的信息,包括参与者姓名、喜爱的食物、饮料、颜色等。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进行有目的的交际,真实表达个人的喜好,体会语言运用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更多了解好朋友的喜好,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整节课围绕主题意义设计和实施教学,把事件、情感、知识融合到学习理解、实践运用以及迁移创新的三个层次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语言学习与实践,使教学目标、主题、内容、教学活动之间能做到协调统一,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态,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它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的达成。笔者通过一节教学案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对话课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挑战与克服的,这需要教师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此实现基于主题意义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PEP)五年级下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OL].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2018-09-30.
  [5]张荣干.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探索:基于真实任务的整合学习[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1):40-43.
  [6]张荣干.基于真实任务的英语整合学习路径探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6):95-101.
  [7]游海燕.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14-20.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推动学生进行课外深度阅读更是语文老师长期攻关而久攻不下的一大难题。新冠疫情突发,全国多地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提出,让很多教师被迫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为“线上教学”。2018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建议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笔者立足于互联网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探索,找出学生课外阅读的“痛点”“笑点
摘要:以“名师课堂”公开课为例,阐述了基于“情境·探究·建构”的化学教学实施策略,一是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二是开展科学、合理的探究,让学生用聪慧的心智去领悟;三是实现自主、主动的建构,让学生用扎实的步伐去发展。  关键词:情境;探究;建构;化学教学;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0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
【摘要】幼儿积木建构活动是幼儿创新人格培养的良好载体。3-6岁幼儿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在3-6岁的幼儿积木建构活动里,教师可以从选择合适的建构主题,注重幼儿观察、提问能力锻炼;敏锐预判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的需求并给予及时支持,积极营造宽松的建构人文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积木建构;创新人格;策略  科技飞速发展急需创新人才。3-
摘要:结合平时教学,对一则原电池原理引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原电池;原理;实验改进;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88-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2中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很难让全班学生看到,产生的气体易搅浑溶液,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气泡产生情况,而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在愉悦的体验之下获得化学知识。并且将学生的情绪体验与兴趣作为化学学习的“催化剂”,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兴趣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它不但能使学生愉悦地学习,也能有效、快捷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开课;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在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深化中,设计一个个让学生熟习且有兴趣的生活化情境。注重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的融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从“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获得具体、直观、形象的感知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形
【摘要】共建共享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借助文化示范引领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提升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有效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怎样有效促进学生共建共享班级文化,是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班级文化内涵和意义,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建设班级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共建共享;班级文化;量化激励
【摘要】语文课堂是书法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中更加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有效手段提升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学生的书写素养也会随之得以提升。但是,语文教师不等同于书法教师,语文课不等同于书法课,语文教师的书法素养也应该有目的、有方向地提升。  【关键词】书法素养;书写技巧;书写习惯  从20
2020年春节前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影响度深,不仅对全球的社会、经济、健康、安全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对民众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明显的影响,出现了恐慌、焦虑、烦躁、孤单、无聊、郁闷,慌乱、紧张、愤怒、疑病等心理现象。长时间的抗击疫情,使全国大中小学生被迫推迟开学,全国范围内推行线上教学。首次尝试线上教学,又使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方式不适应,一部分学生沉迷于对电子游戏
摘要:文章通过实例,介绍了“盲样检验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盲样检验法”教学,则等于利用学科特点为学生不失时机地创造探索奥秘的机会。  关键词:盲样检验法;实验方法改进;探索奥秘;创造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8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