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Ⅱ至Ⅲ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4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及滑脱复位丢失情况。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VAS、ODI、椎间隙高度和椎体滑脱均较术前明显改善[(4.5 ± 0.8)分比(8.6 ± 1.2)分、(32.0 ± 1.3)分比(46.0 ± 3.7)分、(10.5 ± 2.2)mm比(4.6 ± 2.1)mm和(2.1 ± 2.0)mm比(11.2 ± 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2个月无明显变化[(2.1 ± 2.0)分、(11.0 ± 1.1)分、(9.8 ± 2.5)mm和(2.2 ± 2.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前白蛋白(PALB)等生化指标变化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17例)和死亡组(14例)。分别于治疗前(入院第2天),治疗后第3、9、18天及末次(出院前/临终前)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AFP、PA
期刊
1例20岁男性患者因手足徐动症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500 mg、2次/d,20 d后全身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块,压之褪色,皮温升高,面部肿胀,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WBC 18.3×109/L,中性粒细胞0.392,淋巴细胞0.364,单核细胞0.137,嗜酸粒细胞0.097,降钙素原0.3 μg/L,ALT 311 U/L,AST 148 U/L,ALP 295 U/L,γ-GT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