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sxf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应用每日每千克体重2、8 mg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率、复发率、神经功能评分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程度,并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IL-4在体内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 EAE模型组与大剂量治疗组相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改善,发病率由76.67%下降至33.33%(P=O.008),脊髓组织中血管袖套数目由3.2±1.1减少为1.3±0.4(P=0.01),血清中IL-4的含量由(0.35±0.12)ng/ml显著提高至(0.68±0.23)ng/ml(P=0.05),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由37±7减少至26±5(P=0.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EAE的临床表现,减轻组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减少MMP-9和提高IL-4含量有关。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畏寒发热伴头痛14 d,意识不清伴抽搐2 d"于2007年2月5日入我院.患者入院14 d前感头痛,畏寒,测体温38.8℃,服药后无好转,2 d前病情加重,意识不清,测体温39℃,并多次抽搐,遂来我院.体检:体温38℃,昏睡,颈抵抗征阳性,压眶后睁眼,问之不答,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农村;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原发型痉挛性斜颈(CD)是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的一种最常见类型,其发病与遗传有关.由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的突变,DYT1基因编码的扭转蛋白A在黑质密部中表达,干扰多巴胺滤泡的运输,引起基底节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异常,从而导致了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住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SAS患者在3组中的比例分别为35.7%、60.9%和63.2%;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与SAS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SAS发病率成正相关。
例1 女性,52岁,以"反复头痛、呕吐1个月余,视物不清20 d"为主诉于2005年6月7日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双视乳头水肿,颈抵抗,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颅CT、MRI未见异常,HIV抗体(-).腰穿脑脊液压力100mm H2O(1 mm H2O=0.0098 kPa,慢性脑疝),白细胞210个,单核为主;葡萄糖0.7 mmol/L,氯化物111 mmol/L,蛋白1.15 g/L,脑脊液涂片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因"一过性意识障碍13 d"入院.患者于2006年7月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一过性意识丧失,当时测血压22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60次/min,无四肢抽搐,送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小脑半球高密度影,考虑"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