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个性引导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马丁强调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这是“我—你”关系,而非“我—它”关系。用之观照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本然关系都应该体现为“我—你”的关系,它大大拓宽了学习的渠道,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加主动,也更充满了与“你”对话的渴望。他们渴望与教师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情感的交流、精神的融通、境界的提升,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
  反思传统的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在文道结合方面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都不免有失偏颇,对话的通道被阻塞了。有的把阅读课当作“思想品德课”,所有的设计都指向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以为把教材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学生就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有的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看作纯技能性的东西,只顾训练本身而不顾训练的对象,使学生在形成所谓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把自己给失落了。这样的教学使本应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变得面目狰狞,令人生厌。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可言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
  一、让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民主平等中进行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1.尊重——对话存在的前提。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交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同时,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与学生平等沟通,相互敞开、接纳、分享。
  还记得上《小鱼的梦》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小鱼会做个怎样的梦?”要是放在以往旧课程上,学生肯定回答得中规中矩,但在现在课堂上,班里的同学很活跃:小鱼梦到月球上玩;小鱼到了外太空,与外星人一起玩……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富有个性的对话,师生平等的对话,激活思维的对话,生命的对话,也是真正“研究”的对话。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 倾听——对话发展的阶梯。教师要学会“屈尊”、“倾听”,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只有学生们真正地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最为壯美的和声。说真话,抒真情,超越课堂,超越学习,变学习为一种真正鲜活的生活。
  3.点拨——对话提升的摇篮。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如,在教学《太阳》中“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一句时,我先出示CAI课件,请学生观察太阳是怎样从水里出来的。演示并观察完毕后,学生1说:“太阳是从水里升出来的。”学生2踮起脚,说:“太阳是从水里冒出来的。”我马上肯定:“冒字用得好,与众不同。”学生3跳一下,说:“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我称赞他会读书,会运用。学生4蹲下又站起来,说:“我认为太阳是从水里长出来的。”我表扬这个孩子会观察、会想像,有爱心,把太阳当成和我们人一样的朋友。到此学生用了“开、冒、跳、长”四个动词来说明太阳的升起,生动而充满童趣,正想进入读书环节时,思维活跃的黄思豪却不请自己站起来,说:“蔡老师,太阳不是从水里跳出来的,而是转出来的。”我一愣,然后马上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地球绕着太阳转……”说完后,我马上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真棒!会读书的孩子就是不一般。”当然,学生不可能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道理说清楚,而其他学生也一脸的疑问。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是不是书上写错了?”我没有表态,而是让学生把课文改一改:“大海上,太阳是转出来的。草原上,太阳是转出的……”以此类推。改完后,我让女同学读修改后的课文,男同学读课文原文,然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你喜欢原文还是修改后的课文,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同学说:“修改后太没意思了,一直都在重复转出来,我才不想学这样的课文呢。”有学生说:“我喜欢原文,因为我觉得平时我看到的太阳就是书上讲的那样出来的,我觉得原文没有错。”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太阳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它也爱蹦爱跳,还爱睡懒觉所以我喜欢原文。”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觉得原文每句话读起来好顺口哦,我很想多读几遍。”我惊讶学生的讨论,没想到一个学生“出格”的答案,竟能牵扯出如此广阔的语文天地。随后,我让学生下来后再问家长,再和家长一起去翻翻资料,讨论讨论,明天再谈想法,再下结论。……
  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多元解读,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把学生当作学生,始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1. 情感共鸣点——让学生尽情地读。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悟。通过尽情地读书,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
  如在《三月桃花水》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尽情地读书,自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通过充分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喜欢的原因;在“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面镜子。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时,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在镜子里看到了细雨、鲜花、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学生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言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2.引导争鸣,让思维在碰撞中生花。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应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学生在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诗中的“花”到底是什么花?教师引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出一个又一个话题:(1)诗中的“花”可能是什么花? (2)这种花在诗中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3)为什么作者要独自寻花? ……
  通过一次又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把学生对言语意义的探寻推向深入。这样的争鸣,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切磋,相互引发“头脑风暴”,实现教学的增值效应。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张扬着个性和灵性,在这里,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这里,每个人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绽放出生命的灵光。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推行对于政治教学是一场不小的变革,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政治观点、
生物是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我们进行创新性教学,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注意课堂教学与教学互动活动
期刊
镁合金作为市场上可用的最轻的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较好的阻尼减振性能,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绝对强度不高,塑性加工能力较差,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同时也对镁合金的继
德国教育家克罗恩言:“真正的教显然不是以固定的学习能力为导向的,那样教学便只是信息传送。确切地说教在于引发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考虑到高中生基于其初中美术鉴赏的
期刊
弛豫铁电单晶(1-x)Pb(Mg1/3Nb2/3)O3-xPbTiO3(简记为PMN-xPT)具有优异的介电、压电和机电耦合性能。但是,其电学性能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同时晶体成分也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因
【摘要】由于学生兴趣不足、基础薄弱以及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不佳等方面的因素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低下。而笔者借小班化平台,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实际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断研究,努力探索,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班化 提升 信息技术 效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兴趣不足、基础薄弱以及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不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要素以及实施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课程资源,以及教师、学生不同的经历、
期刊
硅酸钙保温材料一种是以水化硅酸钙为主要成分,与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保温材料,具有容重轻、强度高、导热系数低、使用温度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材
一 、学习,关注本体性教学目标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很困惑的问题,有时候即使看了课标感觉似乎都是明白的,但是因为课标的呈现都是大的条条框框,所以具体在每一课中实施起来依然有很多迷茫之处。最近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上引导学生时提出的问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