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对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思路和目标,针对现阶段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的弊端,经过调查之后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课题: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16110“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37-01
  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有三个类型,三个类型都不相近,但是三个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却是不尽相同的,都是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衍生出来的。最近几年尽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一些改变,人才的培养方法也有改善,但是核心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太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这样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绝大多数的院校考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有“2+2”模式、“3.5+0.5”模式、“3+1”模式等。其中,“2+2”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2年的基础通识课可之后再学习2年的专业课程。这种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一半的时间都没有进行具体的专业学习,而是让学生学习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之后再进行专业的计算机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的面更广一点,这种模式适合于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水平高的院校。“3.5+0.5”模式是学生用三年半的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半年时间进行时间,这种教育模式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运用最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性非常强,基础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比较低。“3+1”模式是前一种模式的改进,三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实践时间,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优点是培养出的人才计算机专业知识理论扎实,专业能力强,同时实践能力也不低。另外,还有“3+1”模式的改进版,“2.5+1.5”模式,其他还存在着许多模式。不同院校所采用的模式不同,但是模式的内容、课程的结构、教学环节等细节东西都八九不离十,都是参照传统研究型大学计算机专业改进的。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课程改革目标及思路
  1.改革目标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目标要从岗位到课堂的对接为突破口,深化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师资团队力量,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專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改革思路
  以职业教育的目的为基础,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衡量标准,总体的思路是:有效分析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设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确定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合作制定教材,这样学生就可以多了解企业的文化等;培养精英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质量。课程要以工作为基础来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派人进行探讨,用企业的实际项目来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企业的环境,构建一体化教学、多样化教学,确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总结推广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和不足,从教学计划到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课程设计,结合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规范出一套完善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可行后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完善,提高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质量。
  三、课程体系构建具体措施
  1.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学生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为中心,例如在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就采取了“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弹性化”的战略,着重于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型,研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课程的教学中还可以融入北大青鸟的课程,采用“一学两证”,让学生在毕业时候就获得毕业证书和行业认可证书,学生在社会上更容易立足。
  2.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创新本身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填鸭式”、“灌输法”教学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异点、疑点、插图、注释等,灵活驾驭,扩充延伸,合理联想。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巧妙地展开讨论,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求异、求奇、求新中寻找灵感,点燃创新的火花。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相比于高等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教学,所以高职院校要将这一方面的特点显现出来,让学生拥有更熟练的实践能力,当然,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理论教学,因为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根基,所以二者要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院要重视开设一些更好应用性能、更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学习本专业学习不到的知识,课程根据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内容,让学生以后在社会中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重视计算机相关领域基本知识的课程,特别是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的确立。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得学生从自己的身份转变为行业员工更加容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和岗位相匹配,全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院校专业的办学特色有了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包锋,梁家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生培养体系构建探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03):145-147.
  [2]姜学东,王昊欣.“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90-91.
  [3]梁毅娟,莫小群.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6,(39):77-79.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能够增加职业教育的自然吸引力,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职;高职;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小学语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坚实力量。伴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也显现出来,这些弊端犹如一堵厚厚的墙壁,不但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传统教学当中的负面性问题,并以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优化,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对策  
本文我们首先研究了14-3-3δ基因在动物细胞中的一些表观遗传特性,其次我们还向A549细胞株中引入siRNA,对比了siRNA引入前后A549细胞株中14-3-3δ基因表观遗传模式的改变情况,通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载体,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程度将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效率,本人从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思维的几点认识。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且改革模式出现多样化,但改革思路无异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分析了其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劣势,说明了此种教学模式可以推广的可行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G7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
本课题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可溶性HLA-G与NK细胞受体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早期自然流产及同期正常早孕要
组织器官的衰老是一个基本生物学现象,通常是在个体发育进入老年阶段后开始表现。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器官的衰老和存在其内部的组织干细胞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我们研究发现
【摘要】所谓核心素养视角就是着眼于未来长远考虑去践行对人才的培养。我国教育事业一直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偏向了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塑造,而教育事业单位应该对这一个人才培养的新概念引起重视。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生理不断迈向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定型,所以高中是塑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个时机。高中语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所以针对语文教学应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有其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接触初级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被提升到了改进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日趋发展的今天,古诗词的教学需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