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搞好数学启蒙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是《纲要》中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选择幼儿身边所熟悉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种类繁多的树木,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这就是一个活教材。初夏,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对前院杏树上的果实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开展了主题活动“幼儿园的果树”。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找一找结果的树木”为引子,开展了“结果的树在哪里”、“果树分类活动”、“统计果树的数量”等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下,孩子们搜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实物等材料,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知道了果树的种类;通过讨论,找出了用几何图形区分果树、非果树的方法;有在实地观察中通过自己计数,了解每类树的数量。但幼儿在表达果树所在方位时,还存在困难。于是,在引导幼儿寻找果树位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幼儿认识方位。
  二、抓住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
  著名教育学者皮亚杰认为,像数概念一类的逻辑数理知识代表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不是由外界传授而获得的,而是由主体内部自己建构出来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游戏的操作活动,为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动阶段的儿童积极主动创造种种关系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是获得早期逻辑数理知识的理想途径。这一观点也成为《纲要》的中的一个核心理念。
  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就时时存在,以往午点吃水果多由教师提前分好,孩子们不用考虑水果怎样平分、多了或少了怎么办。而今,我认识到了吃午点的过程也是让幼儿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好机会,于是就把这一主动权交给了孩子。首先,试用了三个人分两个橘子的方法。因为每个橘子基本上是9瓣(个别幼儿也有特殊的),所以每人分到手里的还真是6瓣。第二天,我和伙房的师傅联系,午点还是给我们班吃橘子,数量与昨天相同。于是,我们又试用了两人分一个的等分方法,也得到了孩子们的赞同。这样,他们在分橘子的过程中,就知道了“一共有多少,需要几个人分,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逐步体验、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孩子们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自然主动地懂得了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
  三、将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为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表现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还能帮助幼儿消除紧张、厌烦的情绪,能够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所以根据这一点将数学教育游戏化,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首先,可将数学教学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再次,将数学融入到各类游戏中, 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使数学教育走出单纯传授枯燥知识的框框。
  四、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
  幼儿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或者有疑问、有争议,想了解事情真相和答案的时候,正是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表现,也是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答案和获得相关经验的最佳时机。如果抓住这些时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便会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在我带小班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金鱼特别感兴趣,趁着他们兴趣高涨,我就请幼儿数小鱼。为了帮助小班孩子建立数概念,我把小鱼放到了3个鱼缸里,并剪了3个鱼缸的形状贴到墙上,制作了一些小鱼和数字卡片,告诉孩子们可以用这些小鱼卡片来表示每个鱼缸中小鱼的数量。为了引起孩子们对小鱼数量的关注,我每天都变动鱼缸里小鱼的数量,请小朋友将观察的结果表示在墙饰上。每天都有几个小朋友去观察和点数,然后调整墙上的小鱼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数学经验就一步步地得到了积累。九月末的一天,一位家长又给我们班送来了5条小金鱼,孩子们观察、数数和记录的热情又一次高涨了起来,他们的数概念也从1—5扩展到了10,还认识了10以内相应的数字,使孩子们学会了计数,并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展示空间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进行探讨,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提供最大方便,使其能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按照重庆市教育研究所李光树老师的分析,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获得的数学知识结构,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学生主观改造后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这些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与特征。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
介绍了安全壳隔离阀试制过程中试验的分析与检测。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经验,以1∶5000基础地形图数据生产为研究范例,探讨了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数据生产流程,为叙述方便,笔者选择曾经参与的某项目中某县地形图数据生产为例开展研究,全文既是来自于笔者工作实践的技术总结,同时,笔者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将其提升到一定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地探讨了大比例尺地形图建设的相关知识,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
青少年的阅读成长,需要社会有关各方的协力支持,文章指出了惠州区域范围内影响青少年阅读的四方面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创造浓
自从对外开放开始,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很大进展,然而,政府一直未开展细致严格的外语教育规划,使得我国外语教育进入一种混乱与无序的状态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显突出。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更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高校贫困生自身就业问题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提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高职工科院校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 探讨了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工科院校推广的瓶颈,论述了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工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51-02  一、在高职工科院校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要推动职业院
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从投资控制环节、投资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控制投资的工作要点,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