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钛金材质融合器在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先进微创术式,传统的椎间融合器并不完全适用于微创术式,内镜下腰椎融合选择何种融合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置入高度可调钛金材质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的患者55例,根据所置入的融合器类型不同分为2组,撑开组(n=23)术中置入可撑开的高度可调钛金材质融合器,普通组(n=32)置入普通的腰椎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与结论:①55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沉降等并发症发生;②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与腿痛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撑开组治疗后12个月的腰椎JOA评分及治疗后6,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普通组(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撑开组治疗后5 d、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优于普通组(P<0.05);④结果表明,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可靠的微创术式,联合置入高度可调钛金材质融合器可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PET/CT对多系统结节病诊断及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1—2021年收治的47例结节病与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结节病组(n=24)与淋巴瘤组(n=23).记录结节病组患者全身多系统受累情况与肺内CT征象表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受累淋巴结最大直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受累淋巴结对称性及密度与融合情况、结外器官受累情况.结果 结节病组患者中,淋巴结受累24例(100.0%),结外器官受累1
背景:股骨干骨折目前的主流治疗策略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以及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然而对比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模拟股骨中段骨折,分析锁定钢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髓内钉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1例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文章纳入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的左股骨CT资料,通过Mimics及Geomagic软件逆向构建股骨中段骨折伴缺损的数字模型,根据内固定原则,在将骨折模型导入Pro/E软件中后分别与合适尺寸的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试验组(n=35)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对照组(n=34)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等量的生
背景: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往往是首选手术方式.但是传统内固定治疗存在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风险,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1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接受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手术的24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12例.试验组在术前设计制作3D打印导板,辅助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开展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视角下能更直接、清晰地近距离辨识镜下组织结构特点,而间接的X射线透视等难以定位硬脊膜、神经根及椎间盘.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L5、S1神经根及椎间隙的毗邻关系,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测量L4/5和L5S1节段相关参数:上位腰椎椎板下缘与下关节突基底部内侧缘交点(A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a1)、神经根起点上缘(a2)、上位腰椎下终板(a3)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量逐年增加,生物型假体表面处理方法较多,假体生存率及临床效果成为医患共同的关注点.目的:对比分析3D-精准构建臼杯和Pinnacle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后的短期随访结果,研究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臼杯假体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6例98髋的病历资料,根据假体选择不同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69髋假体采用3D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系统(ACT臼杯),对照组29髋假体采用Pinnacle臼杯系统.分别进行术后短期随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会产生大量失血,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失血,但关于氨甲环酸的溶液配比目前还尚未统一.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不同体积和剂量的氨甲环酸溶液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其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42-8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囊缝合后沿切口处注射氨甲环酸溶液1 g/20 mL,B组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囊缝合后沿切口处注射氨甲环酸溶液1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并不理想,常规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的康复,而忽视了髋外展肌的训练.髋外展肌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肢体功能存在相关性,但具体疗效仍然有待研究.目的:探究髋外展肌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髋外展肌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髋外展肌等速
背景:影像组学能够对图像异质性进行量化,能否从骨质疏松椎体MRI影像中筛选出类似指纹等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差异,用于预测再骨折的发生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通过MRI组学特征联合临床信息构建椎体强化后胸腰段再骨折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由MRI确诊并行椎体强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使用PyRadiomics工具提取强化前T11-L2节段非骨折椎体MRI T1序列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模型在训练集中构建,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预测效能评估,采
背景:股骨颈骨折可应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及髓内钉等内固定物治疗,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股骨颈缩短、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能微创置入,可提供稳定的抗旋力,很少出现螺钉切割、退钉等现象.目的:对比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与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联合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3例获得随访,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