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护理方式。方法:对抗肿瘤药物的正确给药方式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归纳和总结。结果:在抗肿瘤药物的给药过程中,详细了解并掌握药物的相应排泄途径、准确把握剂量等的给药方法方式,并准确把握给药时间、浓度、速度、给药部位、用药时间段、毒性反应等,同时配合消化道症状、脱发、皮肤等有效护理措施,有效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在对抗肿瘤药物的用药过程中,对药物的作用原理、给药途径、毒副作用等进行了解和掌握,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和身体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化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给药方法;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41-02
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为静脉化疗方式。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肿瘤药物的作用原理、给药方式、毒副作用等,保证用药安全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1 药物配制方法
1.1仔细、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做到“三查七对”。用药前对其名称、有效期、有无变质及混浊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高度重视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和药物性质等[1]。如靜脉注射紫杉醇禁止PVC材料的一次性输液器及软包装塑料袋;氮稀咪胺需避光保存;氟尿嘧啶需对其进行稀释后,才能行缓慢滴注,或者使用CCP泵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行泵入。
1.2详细了解并掌握药物的相应排泄途径
DDP的排泄途径为肾脏,经患者肾小球对其进行过滤后,由肾小管分泌出相应的毒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嘱咐、鼓励患者进行适量饮水,约3000ml每天,促进毒物从患者机体排出,降低毒副作用。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时,给药后1-2d,需给患者进行补液3000mL/d,同时应用碳酸氢钠对尿液进行碱化,尿量≧2000mL/d。
1.3药物现用现配,准确把握剂量
在剂药过程中,对药物进行稀释后需立即使用,且在抽吸、稀释药物过程中需准确把握相应药物的药量。如对紫杉醇等油剂药物进行抽吸操作后,需再使用稀释液对药瓶进行反复性冲洗并抽吸,使存在与药瓶中的药减到最少;DDP、CTX等粉剂完全溶液态。
2 正确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方法
2.1正确选择给药部位,准确把握给药时间、浓度
对患者行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好固定、易穿刺的血管。临床给药原则为:由远端至近端,由小血管到大血管进行用药。如遇到患者的周围静脉已受破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用药位置,防止在排药过程中药液漏出或丢失等状况的发生。氟尿嘧啶具有较短半衰期,因此行滴注时速度要慢,滴注时间应﹥4h,保证药物吸收量。而对患者进行阿霉素类用药时,滴入或推注的速度要快。部分化疗药物的适应需把握时间段,才能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最好的发挥。如在对患者进行时间化疗时,把握用药时间尤为重要。时间化疗过程中,应选药物浓度增加,同时药物毒副作用最小的时间段内进行给药。
2.2毒性反应及护理措施
给药过程中,需对患者用药反应及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如应用紫杉醇会引起患者过敏,阿霉素类会引起心脏毒性,盖诺静脉会引起静脉炎等[2]。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观察。当用药过程中发生外渗时,应及时行局部封闭,并立即应用冰块进行冷敷或者应用酒精进行湿敷。当患者皮肤出现破溃症状时,应立即遵循医嘱进行局部换药,并及时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2.3血象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出现时的护理措施
在抗肿瘤治疗中,血象变化是治疗的重要指标。当血象过低时,会引起患者全身乏力,抵抗力低下易引发感染。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肛周、口腔护理。同时,遵医嘱对患者应用适量集粒细胞刺激因子,嘱咐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多卧床休息,防止发生感染。接受化疗的过程中,抗肿瘤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部疼痛等一系列胃肠道反应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科学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必要时给予盐酸雷莫司琼、盐酸甲氧氯普胺等对症治疗。
2.4脱发及皮肤护理措施
接受化疗期间,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嘱咐或协助患者按时更换衣物。当患者出现皮肤搔痒症状时,嘱咐患者禁止扰抓,避免皮肤发生感染,可用温水擦拭。甲氨蝶呤的应用会引起患者皮肤干燥、全身瘙痒,可应用甘石洗剂进行止痒。如皮肤出现斑丘疹时可应用龙胆紫涂抹,防止破溃引发感染。预防脱发可应用头皮降温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对毛囊刺激作用。
3 讨论
应用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前、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药物应用时,需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及护理措施。用药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安慰、引导,减少患者恐惧心理。配药时严格做好“三查七对”,用药时需集中注意力,保证药量和操作的准确性。用药过程中需仔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向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苦痛。用药过程中,严格将药量、用药时间、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促进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需对药物的作用原理、给药途径、毒副作用等进行了解,保证用药安全及药效的发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杜慧莹,郭嬿,王建丽等.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探讨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9(26):506-507.
[2] 魏玲,刘春丽.阿霉素快速静滴给药法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2,4 (33):418-419.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给药方法;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41-02
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为静脉化疗方式。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肿瘤药物的作用原理、给药方式、毒副作用等,保证用药安全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1 药物配制方法
1.1仔细、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做到“三查七对”。用药前对其名称、有效期、有无变质及混浊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高度重视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和药物性质等[1]。如靜脉注射紫杉醇禁止PVC材料的一次性输液器及软包装塑料袋;氮稀咪胺需避光保存;氟尿嘧啶需对其进行稀释后,才能行缓慢滴注,或者使用CCP泵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行泵入。
1.2详细了解并掌握药物的相应排泄途径
DDP的排泄途径为肾脏,经患者肾小球对其进行过滤后,由肾小管分泌出相应的毒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嘱咐、鼓励患者进行适量饮水,约3000ml每天,促进毒物从患者机体排出,降低毒副作用。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时,给药后1-2d,需给患者进行补液3000mL/d,同时应用碳酸氢钠对尿液进行碱化,尿量≧2000mL/d。
1.3药物现用现配,准确把握剂量
在剂药过程中,对药物进行稀释后需立即使用,且在抽吸、稀释药物过程中需准确把握相应药物的药量。如对紫杉醇等油剂药物进行抽吸操作后,需再使用稀释液对药瓶进行反复性冲洗并抽吸,使存在与药瓶中的药减到最少;DDP、CTX等粉剂完全溶液态。
2 正确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方法
2.1正确选择给药部位,准确把握给药时间、浓度
对患者行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好固定、易穿刺的血管。临床给药原则为:由远端至近端,由小血管到大血管进行用药。如遇到患者的周围静脉已受破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用药位置,防止在排药过程中药液漏出或丢失等状况的发生。氟尿嘧啶具有较短半衰期,因此行滴注时速度要慢,滴注时间应﹥4h,保证药物吸收量。而对患者进行阿霉素类用药时,滴入或推注的速度要快。部分化疗药物的适应需把握时间段,才能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最好的发挥。如在对患者进行时间化疗时,把握用药时间尤为重要。时间化疗过程中,应选药物浓度增加,同时药物毒副作用最小的时间段内进行给药。
2.2毒性反应及护理措施
给药过程中,需对患者用药反应及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如应用紫杉醇会引起患者过敏,阿霉素类会引起心脏毒性,盖诺静脉会引起静脉炎等[2]。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观察。当用药过程中发生外渗时,应及时行局部封闭,并立即应用冰块进行冷敷或者应用酒精进行湿敷。当患者皮肤出现破溃症状时,应立即遵循医嘱进行局部换药,并及时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2.3血象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出现时的护理措施
在抗肿瘤治疗中,血象变化是治疗的重要指标。当血象过低时,会引起患者全身乏力,抵抗力低下易引发感染。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肛周、口腔护理。同时,遵医嘱对患者应用适量集粒细胞刺激因子,嘱咐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多卧床休息,防止发生感染。接受化疗的过程中,抗肿瘤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部疼痛等一系列胃肠道反应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科学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必要时给予盐酸雷莫司琼、盐酸甲氧氯普胺等对症治疗。
2.4脱发及皮肤护理措施
接受化疗期间,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嘱咐或协助患者按时更换衣物。当患者出现皮肤搔痒症状时,嘱咐患者禁止扰抓,避免皮肤发生感染,可用温水擦拭。甲氨蝶呤的应用会引起患者皮肤干燥、全身瘙痒,可应用甘石洗剂进行止痒。如皮肤出现斑丘疹时可应用龙胆紫涂抹,防止破溃引发感染。预防脱发可应用头皮降温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对毛囊刺激作用。
3 讨论
应用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前、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药物应用时,需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及护理措施。用药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安慰、引导,减少患者恐惧心理。配药时严格做好“三查七对”,用药时需集中注意力,保证药量和操作的准确性。用药过程中需仔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向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苦痛。用药过程中,严格将药量、用药时间、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促进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需对药物的作用原理、给药途径、毒副作用等进行了解,保证用药安全及药效的发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杜慧莹,郭嬿,王建丽等.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探讨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9(26):506-507.
[2] 魏玲,刘春丽.阿霉素快速静滴给药法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2,4 (33):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