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讲解的理性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解是人们解释或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通的教学方式,是作为中介语言增进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
  2500多年前,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同,在这里讲学四十年。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是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但在它的沿用历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背景,讲解逐渐显露出其弱势的一面: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从头讲到尾;教师生怕被戴上“满堂灌”的帽子,只让学生就文本读读议议、讲讲说说,而自己只做发问者、旁听者;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低下,不加强业务学习,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只能支支吾吾,含糊其词地搪塞过去;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但也滋长了教师的惰性,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制作课件时没有预设到的闪光,教师这时就无所适从了。为此,我对小学语文课堂讲解进行了以下的理性思考:
  
  一 讲解体现了对话原理
  
  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原本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既然教学是“形形色色的对话”,那么作为教学行为而存在的课堂讲解自然也拥有了对话的性质。对话的目的是为了“沟通”。钟启泉指出:“沟通与合作是最能表征这种教学的对话原理的关键词。”讲解作为对话教学的重要一环,当然就具备了“沟通与合作”的功能,而“沟通与合作”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二 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讲解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知识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好的讲解,在影响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结构等方面比练习更有价值。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化简书本知识,这种讲解是高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释放思维能量的指导性行为。而低效的教师有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复杂化,讲解书本知识绕过来绕过去,使学生越听越糊涂。
  (1)讲解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功能是通过讲解得以实现的。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空里组织学生学习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体现着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进展的统一性。课堂教学以教师为设计者、主导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程序有步骤地推进达标过程。只有有序的、有目的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在面对数十人的纷纭情景中一定程度地完成定性的教育教学任务。
  (2)讲解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讲解的信息是经过教师选择、甄别、加工过的,它们具有明确的内容价值、学习目标和传播意图,在结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链接、点化认知误区、分析材料原理等方面会成为学生认知的依据和范例,成为他们认知、习得、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和方法的样本。真正意义上的讲解是一种师生互动、信息互换的过程,教师个性化的解说、思维轨迹的展示、艺术语言的感染、浓烈情感的熏陶,会产生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及时反馈以及信息重组的良好的认知场面。学生的认知水平会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3)讲解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的讲解行为决定了教师必须优选语言材料为学生建立认知系统、改造认知结构,使学生缩短获取知识的周期,以及尽可能快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融合与贯通。而以讨论、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却因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难以达到以上目的。比如,以讨论、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有时因教师和教学内容无法控制和学生行为方面的原因而导致肤浅的机械学习。这时,讲解便发挥了它特有的功能与优势。美国杜宾·塔弗加的一项研究表明,讲解与讨论相比,讲解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有帮助。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已有所证明,智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讲解作为学习语言的方式来组织学习时,课堂知识容量和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习得、学习态度以及知识迁移都是有效甚至高效的。
  
  三 语文课堂讲解的艺术
  
  讲课,当然以讲话为主。一位优秀的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这就是艺术。这种艺术是怎么来的呢,因素很多,主要有:
  
  1、讲好课的三个前提
  首先是精神面貌,就是平时在教师中流传的三个字:精、气、神,即精力、气势、神采。其次是感情投入,就是把感情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这就叫真正进入角色,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达到讲课的目的。
  
  2、讲好课的语言要求
  讲课主要靠教师的语言。上海优秀教师有句名言,即“愿你的语言‘粘’住学生”。即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简洁、优美、形象、通俗”。
  在新课改中,教师不能迷失自我,既要重塑自我素质,多读书,渎好书,好读书,博古通今,也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该讲的一定要讲,大张旗鼓地讲,理直气壮地讲,让学生在教师娓娓道来的谈话中,在声情并茂的讲演中,在追本究源的解析中,感悟到语文有情、有趣、有益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一、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中国展现“全球领导力”  2016年9月4—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此次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杭州共识”。作为2016年G20轮值主席国,中国推动该机制实现了多个“首次”,包括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G20核心议程,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以及指标体系,首次
In the course of film name’s translation,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considerable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The translator must come to u
非洲在当代德国[1]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自冷战开始到今天,德国多次调整非洲政策,使其服务于德国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特点。  冷战时期德国对非政策的演变  德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随着逐步摆脱英美对其内政外交的控制,德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调整了非洲政策,使非洲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跳板。  一、战后初期基督教民主联盟执政“阿登纳时代”的对非政策  战后初期,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