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X而Y”的顺序表达与语用功能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777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X而Y”是现代汉语中出现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格式,该格式在形式上简洁凝练,但是语用特点比较明晰。“X”、“Y”的词性多种多样,“X”、“Y”的顺序有时候可以互换,但在具体的事物发展的语境中,一般情况下“X”、“Y”的顺序是不能互换的。
  关键词:“由X而Y” 词性 顺序表达 语用功能
  汉语中有一种“由X而Y”的格式,这一格式它既有固定的成分“由”和“而”,也有可替换的成分“X”和“Y”,这一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大量的使用。到目前为止,前人对“由”字句的研究有许多成果,但是很少有对“由X而Y”这一格式的顺序及其语用表达做出深入研究。李卫中(2000)从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两方面简单分析了“由……而……”这一格式。李卫中(2007)从“介词框架”理论的角度考察了“由”和“而”搭配后形成的介词框架。李卫中(2009)在“框式介词”的理论基础上考察介词“由”与后置方位词配套形成的格式,指出词可以出现在“由……而……”的格式中。这三篇文章对“由……而……”这一格式的考察并不全面,只是列举了一些例子,探讨也并不深入。陈昌来(2002)认为“而”一般是连词,“由……而……”整个结构可以看作偏正短语,从功能上看是谓词性短语。陈昌来、李传军(2012)论述到由不同词性的成分组配而成的是紧缩复句结构,“由……而……”是形成连贯关系的类固定短语。欧慧英(2005)认为“由A而B”这一格式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固定用法,多用于書面语。陈秀利(2006)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探讨了“由A而B”的构成形式、句法功能和意义范畴。刘凝馨(2014)从构件分析、句法功能分析、语义分析、语用特点分析这四方面对“由A而B”这一格式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解释,但这篇文章仅仅是对四字格的类固定短语的分析,不考虑A、B为多音节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由“由”和“而”构成的介词框架,介词后的成分我们用“X”来表示,“而”后成分我们用“Y”来表示。
  本文用例部分引自北大语料库,部分选自通过人民网检索的当代新闻报道及网络报道(略有删节),所有用例均标明出处。
  一.“X”、“Y”的词性
  从词性的角度来看,“X”、“Y”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成分。“X”、“Y”的词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X”、“Y”的词性相同时,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比如:
  (1)云城是个买卖城,赚几个钱的商人都想把儿子造就起来,由商而官以便增光耀祖;花钱多的学校必是好学校,所以都争着上这里来。(老舍《牛天赐传》)
  (2)我也由发怒而怀疑了。(老舍《猫城记》)
  (3)此时,你由绿而黄的旗帜与身后的夕阳融为一体,多么辉煌而灿烂的抒情;能与你同唱一首歌吗?(2001年《人民日报》)
  “X”、“Y”还可以都是数词或者方位词。比如:
  (4)由一而多,你的名字和你自己一样,便代表了真理。(《读书》)
  (5)“哈哈……”老张狂笑了一阵,这回确是由内而外的笑,惟其自内而外,是最难测定是否真笑,因为哲学家的情感是与常人不同的。(老舍《老张的哲学》)
  当“X”、“Y”的词性不相同时,“X”可以是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还可以是代词性的。比如:
  (6)他正在这么由一只小黄鸟而到喜马拉亚山活动着他的脑子,莫大年忽然满脸含笑的走进来。(老舍《赵子曰》)
  (7) 一种无可形容的迷乱,随着左臂的由麻木而疼痛,渐次主有了他的心。他决定不去思索。(老舍《火葬》)
  (8)一个不深明白他四围人们的心理的,是往往由善意而有害于人的。(老舍《猫城记》)
  (9)想起整个国家近三十年来的苦难,也无不由此而起。(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故事》)
  因为代词具有指代性功能,再加上“由”表示一种状态变化或者来源依据,使代词只出现在“X”的位置。
  二.顺序位置
  “X”、“Y”词性不相同时,“Y”一般都是由动词性成分构成的。比如:
  (10)由婆罗门而来皈依出家的婆悉咤等,听闻佛陀的法音,欢喜信受,当然鼓着更大的勇气,迈向正道真理的前程。(《释迦牟尼佛传》)
  (11)“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的经验是说,天下的甜都是由苦而来。(《1994年人民日报》)
  当“X”、“Y”的词性相同时,有的时候可以顺序互换。比如:
  (12)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妙人儿和罗开之间,这样的欢爱,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罗开有绵绵不绝的劲力,妙人儿有层出不穷的花样,双方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倪匡《游魂》)
  例(12)是一个“分合”过程的来来回回,形容次数之多,所以“X”、“Y”的顺序可以互换。
  但是,在具体的事物发展的语境中,一般情况下“X”、“Y”的顺序是不能互换的。陈秀利(2006)认为,能够进入“由……而……”这一格式的构成形式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因为“由X而Y”这一框式结构所表示的意义是变化,世界上的所有事物的变化最终都是朝着它的对立面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有可分阶段的一个过程,变化的范围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所以可以充当“X”、“Y”的成分便是同一意义范畴的一个阶段,可以是其中的某两个阶段,也可以处于发展变化的两端。同时,由于时间的一维性,在具体语境中发生变化的事物不可能颠倒或反转发展,随着时间推移所发展变化的事物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所以,在阐述由于时间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事物时,“X”、“Y”的顺序不能互换。比如:
  (13)××茶馆里,一群七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喝茶,救护车报警器的鸣叫由远而近,老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凝固了。(《残雪自选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莆田方言是闽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对同素异序词的表现十分突出。本文以莆田方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莆田话中同素异序词的历史源流及成因,指出汉语复合名词始终保留“修饰语 中心语”的特色。对比方言与共同语在同素异序词上的差异,论述其语汇学价值及现实意义,力求对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起到借鉴参考意义,以期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莆田话 同素异序 偏正  莆田方言与闽语的闽东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
初中数学是现代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几何画板是一种先进的数学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舞蹈的创作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群文舞蹈尤为显著。群文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英文新闻标题中的隐喻。文章摘取了2016年《纽约时报》中若干含有隐喻的新闻标题,对其源域、目标域和类型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是如何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得到体现的。这种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标题,从而迅速抓住新闻报道的主旨。  关键词:隐喻 新闻标题 源域 目标域  近年来,隐喻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现象。对隐喻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
成长是痛苦的,就像蚌孕育珍珠。成长也是快乐的,就像珍珠最终璀璨。我相信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不管我长到多老,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成长中。如果疼痛总是有的,每天为疼痛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网络这一平台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微博是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媒介,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发展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微博具有当下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特性,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关注和利用好微博这一新兴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广东仲元中学始建于1934年春,是为纪念著名民主革命家邓仲元先生而命名的一所纪念中学,胡汉民、蒋介石、余汉谋等先后担任董事长。学校占地约100亩,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