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随处可见,高贵屈指可数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zjl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需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怦然心动


  提到牡丹花,我的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花开富贵”的画面。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而读了张抗抗的文章之后,它彻底刷新了我对牡丹花的认识。原来,“富贵”只是牡丹的形态,“高贵”才是牡丹的品味。在传说中,牡丹曾因刚正不屈被贬洛阳。说的是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乘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齐齐开放,唯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可见一斑。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家张抗抗真实地遭遇了一次“牡丹的拒绝”:四月里,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城竟然没有出现“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无奈,作者只好和其他慕名而来的看花人一样,在各种想象中完成了对牡丹的参拜和瞻仰。花开有时,牡丹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更有权利拒绝寒冷。这种安之若素、卓尔不群的姿态就是一种“品位”,而它恰恰是我们常常忽视的高贵的关。

【文题延伸】高贵的精神;真正的美;解读品位……(小引)

其他文献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和“魂”。  近年来,葛洲坝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为公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章》就如航标灯,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公司党委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形式多样:葛洲坝五公司石首项目部党支部开展党章党史党情知识竞赛等活动,漳浦项目部到古田会议旧址等红色基地上党课……  公司在海外99个分
“离捕鲸站至少200米远——那里到处都是石棉,屋顶可能会被风吹走,”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出黄道十二宫,进入南乔治亚岛斯特罗姆内斯湾炙热的海浪中时,探险队队长内特·斯莫尔警告说,要警惕咆哮的海豹和熟睡的海象,它们庞大的身躯会发出一连串的打嗝、咆哮和低沉的声音。  早在旅行初期,历史学家赛博·库特哈德就向我讲述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如何在其船只内被困,后来逃离南极半岛的北部南设得兰群岛之一的大象岛跋涉13
【真题回放】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题解】  “那些灿烂的细节”为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细节”,指向叙事内核,关联选材特征;“那些”“灿烂”两个修饰语分别从数量、时态及情态上对“细节”作修饰和限定。题目七个字,三个关键词,
随着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重视,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新建了幼儿园。在不少乡镇,当地最好的建筑就是幼儿园。这让我们感到幼儿教育的春天正在到来。  看到一所所规模宏大的幼儿园,高兴之余。也生出一丝忧虑。我发现在不少乡镇,新建幼儿园用地面积动辄20多亩,有的甚至达到50多亩,实在太大。而且,似乎已经形成一股争相攀比占地面积之风。  幼儿园用地面积究竟应该多大?按照1988年国家教委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幼
守着一车典籍,几亩薄田,隐居于竹林深处。闲来邀酒赏月,赋诗填词,折花弄柳。这何曾不是我所神往的恬然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生活固然是好,可如此这般,岂不等同于人间蒸发。就像你困在另一个世界,或者你从未存在过一样。空有满腹才华,却只徒然倾诉于白水青山之间,着实可叹。隐居之所,容得下扶疏草木、平湖山川,却容不下一颗昂扬进发的心灵。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便是对这番境
在美国西部的荒漠里,能见到整片的花海,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絕对是难以言喻的。贫瘠的土壤、龟裂的大地,不要说动物,就连杂草的踪迹都很难见到,但当珍贵的雨水落下,这片土地就会变得不一样。干枯的土地长出美丽的紫色与黄色的花朵,形成一片花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长,植物们无不抓住微小的机会,哪怕雨量不多,也要热情地绽放。如此强韧的生命力让人在欣赏美丽之余,更多了一份尊敬与感动。
辛酸的眼泪是胜利的酒浆。  ——题记  我是一个稻草人,一个竭尽全力坚守麦田的稻草人;我是一个稻草人,一个面对风雨也不退缩的稻草人;我是一个稻草人,一个任风吹雨打却越挫越勇的稻草人。  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小雨淅淅的运动会。那是我体育生涯的开端,也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响应班主任的号召,我参加了这次运动会——我的第一场运动会。操场上坐满了人,时而风生,时而雨起,但操场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从未停止过
第一次去故宫,被华宫大宇震撼,也被琳琅满目的珍宝晃花了眼。  十一月是旅游的淡季,天气也凉得超出预计,游客们都刻意地选着向阳处流连,或者在窝风的殿弯回廊里歇脚,宽阔的太和殿广场上人影疏落,太和殿前却依然熙熙攘攘,这里恐怕是故宫中游客最扎堆的地方了。于是离开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中轴线,向右一偏进了文华门,人声似乎一下子就被隔绝了,迎面都是古松古柏,一弯石桥质朴无华,看说明竟然是金代宫址遗留,可
在黄葉缱绻的秋日傍晚,倚在临街的窗旁,借着将褪未尽的天光,陷入回溯夏日的一个绮梦,读到捻页的手指都有些许燥热。直到暮色将天穹拥入怀中,眼角微酸才合上书本,略捏捏眼角,将书放回架上。  还书可不能硬塞,怕是这响声会惊扰栖息在书中的人物魂灵。每本书都包纳着一个或几个待人赏幸的魂魄。风悄寂无声时,他们便也睡在毫无喧扰的书籍中。仙风道骨者,会在晨露待唏时偷撷几缕清风回来下茶;满身风尘者,会在华灯初上时眺望
初夏的夜里,泡一杯清茶,翻一本叫《过去的中学》的书,突然电脑上的QQ闪烁起来,有人请求加为好友,留的验证信息是一首小诗:“冷月,栀子花,半池春水。吹皱的,是琴声吧,更行更远,春草,少年的心事。”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20多年前的初中时代……  校园里,栀子花开,那会大概是初三吧。我的同桌,学校半月池文学社的社员,拉着我在音乐教室外谈他的文学梦想,一边等他心仪的姑娘,她正在教室里弹琴呢,那是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