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春时节,我寻到京城老棋迷张国权在远郊的家,很难把眼前这间陋室与他创建的曾经名震京城的“景山棋社”联系起来。70岁的张国权虽然感染风寒,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滔滔不绝,全不像刚刚赔进一百万的落魄老板。
张国权自幼好棋,年轻时拿过北京市大学生象棋冠军,年过五旬之后拿过北京市象棋大赛第二和全国老年象棋大赛第一。京城许多棋迷都知道张国权有一“独门绝技”名曰“瞎眼儿狗”,该布局以兑七卒后放兵过河获得先机,在张老拿第一的那届全国老年赛上,许多对手栽在他的“瞎眼儿狗”面前。他说这个布局得到过象棋大师侯玉山的亲传。
当年张国权只身闯荡广州、深圳,成立自己的公司,几十年辛苦打拼下来,虽不在富翁之列,倒也衣食无忧。他和老伴衣锦还乡,打算安度晚年。但他发现老北京变了,最让他不适应的是人们下棋的地方没有了。从前各区的工人俱乐部里有棋牌室,人们下班后到活动室下棋、玩牌、打乒乓。可现在,棋迷们下棋的地点竟是在街头巷尾、路灯之下了。不但风吹日晒,还扰民。过年时,老棋友们聚会,大家都抱怨着没地方下棋。张国权下一个决心,要创办一个棋社,服务老棋迷、普通棋迷。
创办棋社,首先当然是钱的问题。张国权掏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分到的祖产,统统作为启动基金。老伴了解自己痴迷象棋的丈夫,儿女们也明确表态,不要父母的钱。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国权选中了群众体育活动搞得非常好的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内黄化门街,这里属于景山社区,还保留着北京的老胡同。2006年3月27日,“景山棋苑”开张了,40张桌子可同时供160人一起下棋。为吸引广大棋迷,景山棋苑采用了“低门槛”政策,散票每张5元,年票每张200元,棋苑提供棋具和茶水,空调开放。
除了象棋,张国权也开始“多棋并进”。在一次比赛后,他遇到了大学刚毕业的李媛,她有少年、大学生等4个国字头的国际象棋冠军头衔,与国际象棋冠军谢军是同一个启蒙老师,在大学里是棋社社长,在棋圈里很有名声。一老一少两个棋痴谈到民间棋手的发展,李媛放弃所学专业——建筑设计,到“景山棋苑”当起了工作人员。这之后,京城围棋名师韩念文、沈之华等也在这里开班教课,不久,国际跳棋也被引进。
“景山棋苑”除了为棋友提供活动场所,还自己出奖金举办了多次棋赛,大大小小共有一百余次,其中不乏冠军奖金高达5万元的“狗不理杯”中国象棋特奖赛。这次大奖赛轰动一时,二十多位象棋名手加盟。对于很多普通棋迷来说,花很少的报名费就能够和象棋大师、象棋名家下棋、交流棋艺,只有在景山棋苑才有这种机会。此外,“景山棋苑”还自己出资组织棋手参加各地的比赛,在中国象棋界引起很大反响。
那时张国权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棋苑办成一个文化传播基地,把他精心保存搜集到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办成一个博物馆,向世界展示中國源远流长的棋牌文化。
棋海无边,人生无常。从开办之日起,张国权就没想着棋苑能盈利。在“景山棋苑”的经营期间,他完全投入到棋苑的费用达到八十余万元,再加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共达到100万之多。而棋苑的门票等也有一些小收入,但都投入到比赛、搞活动中去了。由于每年要投入三十余万元,张国权渐渐入不敷出,终于在2008年8月31日房屋合同到期之后关张停业。虽然“景山棋苑”偃旗息鼓,不过张国权收拾棋盘、棋子、棋钟,把它们打包搬往郊区的一间地下室储存起来的时候,他希望有朝一日,“景山棋苑”一定会东山再起,继续为中国的象棋事业贡献力量。
祖辈儿遗产、自己的血汗积蓄全都“打了水漂儿”,有人当面称张国权是“傻子”,认为张国权的经营理念有问题,违背市场规律干往里“砸”钱的做法不可取。
可是张国权依然无怨无悔,他说,现在人们总说“全民健身”,身体固然是工作和生活的前提,是幸福的保证。但是,只说“全民健身”还不够,还有一个“全民健智”的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国粹象棋、围棋能够激活大脑,启迪智慧,这是早有定论的。因此,“全民健智”与“全民健身”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普及国粹象棋的事儿总得有人出来办,他的做法只是为社会提个醒。
有人问,您“给社会提醒儿”,可是花一百万“提醒儿”,值吗?张国权斩钉截铁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已近七旬,看到了问题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呢。
曾有棋友为张国权写过一首诗,诗曰:“何惜千金助弈博,一腔丹赤总堪磨。欣慰人生未有憾,不尽春风岁岁歌。”在棋海中漂泊沉浮了半个多世纪的张国权不惜“千金助弈博”,他的人生价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这是他的精神享受。
(责编:孙展)
张国权自幼好棋,年轻时拿过北京市大学生象棋冠军,年过五旬之后拿过北京市象棋大赛第二和全国老年象棋大赛第一。京城许多棋迷都知道张国权有一“独门绝技”名曰“瞎眼儿狗”,该布局以兑七卒后放兵过河获得先机,在张老拿第一的那届全国老年赛上,许多对手栽在他的“瞎眼儿狗”面前。他说这个布局得到过象棋大师侯玉山的亲传。
当年张国权只身闯荡广州、深圳,成立自己的公司,几十年辛苦打拼下来,虽不在富翁之列,倒也衣食无忧。他和老伴衣锦还乡,打算安度晚年。但他发现老北京变了,最让他不适应的是人们下棋的地方没有了。从前各区的工人俱乐部里有棋牌室,人们下班后到活动室下棋、玩牌、打乒乓。可现在,棋迷们下棋的地点竟是在街头巷尾、路灯之下了。不但风吹日晒,还扰民。过年时,老棋友们聚会,大家都抱怨着没地方下棋。张国权下一个决心,要创办一个棋社,服务老棋迷、普通棋迷。
创办棋社,首先当然是钱的问题。张国权掏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分到的祖产,统统作为启动基金。老伴了解自己痴迷象棋的丈夫,儿女们也明确表态,不要父母的钱。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国权选中了群众体育活动搞得非常好的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内黄化门街,这里属于景山社区,还保留着北京的老胡同。2006年3月27日,“景山棋苑”开张了,40张桌子可同时供160人一起下棋。为吸引广大棋迷,景山棋苑采用了“低门槛”政策,散票每张5元,年票每张200元,棋苑提供棋具和茶水,空调开放。
除了象棋,张国权也开始“多棋并进”。在一次比赛后,他遇到了大学刚毕业的李媛,她有少年、大学生等4个国字头的国际象棋冠军头衔,与国际象棋冠军谢军是同一个启蒙老师,在大学里是棋社社长,在棋圈里很有名声。一老一少两个棋痴谈到民间棋手的发展,李媛放弃所学专业——建筑设计,到“景山棋苑”当起了工作人员。这之后,京城围棋名师韩念文、沈之华等也在这里开班教课,不久,国际跳棋也被引进。
“景山棋苑”除了为棋友提供活动场所,还自己出奖金举办了多次棋赛,大大小小共有一百余次,其中不乏冠军奖金高达5万元的“狗不理杯”中国象棋特奖赛。这次大奖赛轰动一时,二十多位象棋名手加盟。对于很多普通棋迷来说,花很少的报名费就能够和象棋大师、象棋名家下棋、交流棋艺,只有在景山棋苑才有这种机会。此外,“景山棋苑”还自己出资组织棋手参加各地的比赛,在中国象棋界引起很大反响。
那时张国权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棋苑办成一个文化传播基地,把他精心保存搜集到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办成一个博物馆,向世界展示中國源远流长的棋牌文化。
棋海无边,人生无常。从开办之日起,张国权就没想着棋苑能盈利。在“景山棋苑”的经营期间,他完全投入到棋苑的费用达到八十余万元,再加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共达到100万之多。而棋苑的门票等也有一些小收入,但都投入到比赛、搞活动中去了。由于每年要投入三十余万元,张国权渐渐入不敷出,终于在2008年8月31日房屋合同到期之后关张停业。虽然“景山棋苑”偃旗息鼓,不过张国权收拾棋盘、棋子、棋钟,把它们打包搬往郊区的一间地下室储存起来的时候,他希望有朝一日,“景山棋苑”一定会东山再起,继续为中国的象棋事业贡献力量。
祖辈儿遗产、自己的血汗积蓄全都“打了水漂儿”,有人当面称张国权是“傻子”,认为张国权的经营理念有问题,违背市场规律干往里“砸”钱的做法不可取。
可是张国权依然无怨无悔,他说,现在人们总说“全民健身”,身体固然是工作和生活的前提,是幸福的保证。但是,只说“全民健身”还不够,还有一个“全民健智”的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国粹象棋、围棋能够激活大脑,启迪智慧,这是早有定论的。因此,“全民健智”与“全民健身”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普及国粹象棋的事儿总得有人出来办,他的做法只是为社会提个醒。
有人问,您“给社会提醒儿”,可是花一百万“提醒儿”,值吗?张国权斩钉截铁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已近七旬,看到了问题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呢。
曾有棋友为张国权写过一首诗,诗曰:“何惜千金助弈博,一腔丹赤总堪磨。欣慰人生未有憾,不尽春风岁岁歌。”在棋海中漂泊沉浮了半个多世纪的张国权不惜“千金助弈博”,他的人生价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这是他的精神享受。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