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和具体运用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每位教师都深谙的道理,也是教师努力想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怎样让这种理想状态呈现在现实的课堂上,是需要科学和理性的。而心理学作为专门研究人心理的学科,会给教师很大的帮助,对教学会有很大的启发。
  一、心理学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教学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人的心理是随着年龄不断成长而变化的,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不断修正的。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部分,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社会上的不良习性要有坚强的抵抗力,理性的看待社会上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不因此而作为动力和阻力。因此,利用心理学里的普遍规律运用心理暗示等技巧来随时调整心态,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用期待的心态引导学生,用赞赏的心态鼓励学生。
  同时,教育学对我们自身专业也起到促进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的过程中,也可用同样地方法一起培养教师自身的意志、兴趣、情感等等。当我们运用思维记忆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去引导学生的同时也可把这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自己身上,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当我们运用心理学对学生心理进行指导和教育的同时,也可把同样地原理用在教师自己身上来调节自己的心理,让它处于最佳状态。
  不同的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大的差异,并呈现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学中讲的都是一些普遍的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教师控制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曾强教师的理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性。还可以引导教师进行心理品质的自我训练,提高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强心理的兼容功能,强化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凸显人格魅力,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学会合理确定自己的行为预期,同时不断优化个体心理结构,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教育实施——反馈过程,特别是那些细微的回应信息,组建心理自励机制。这样在不断的自我实现中创造出有序的后续行为,教师心理的偏差或失衡也能得到缓解和矫治。师生之间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教育体系将会呈现出良性运转的态势。
  二、心理学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过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最基本的性格。作为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都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因材施教,这样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单单是要完成的任务,也像是一种游戏,一种享受,从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中,一言一行中得到同化。教师利用良性的暗示引导学生,使学生成发散式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成教学,但这些都是以教师对学生心理充分了解,从而在学识上、思想上、行动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不断修正和完善。学生处于身心都在发展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则表现更加明显,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这个时候外界对其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不断接受良性影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分析学生出现的行为举止,充分把握学生心理,慢慢引导改掉错误。运用心理学中换位思考法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觉的师生关系的平等,就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而减少抵触心理。所以,赢得学生的认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会使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三、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完成的,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努力地目标,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仅靠教师的专业水平就能达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来作为辅助,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快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进行归类、分析、重组、发散思维、应用。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和心理品质是各不相同的,对他们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如果我们科学的运用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就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心理学对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相互竞争也越来越强烈,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心理学在这个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挑选朋友,让朋友之间相互融洽、和谐。根据情感心理学的原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让它在最佳的状态时开始学习和工作,解决生活种的各种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心理学中的知识和规律来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使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恰当的与别人沟通合作,来逐步提高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改善教师自己心理品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归属与爱的需要,与学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减少高高在上的心理态势,树立起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并且教师之间及其与领导之间形成合作、协调的关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教师在这种不断完善过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修养,并且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相应也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都感受的被肯定的鼓励,从而大胆的去探索新的问题。心理学不但帮助学生成长,也同时在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科学的去认识学生,认识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药物性预适应(pharmacologicalpreconditioning),即用药物替代缺血刺激促使心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激活保护机制从而产生心脏对缺血后再灌注的耐受。其
摘 要:文章从论语中获得启示分析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提出在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中应该重视知识积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克服知识共享障碍,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 教学设计 知识积累 共享障碍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宜宾学院2010年院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008)研究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的核心道理本
摘 要:公路路政档案管理是公路路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路内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运用公路法的观点和行政法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的理论、制度、执法问题及相关改进措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有效发挥路政档案的功能,对于公路建设、养护、经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的法学分析及思考,促进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者,是班级任课教师集体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师德 观念 技巧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重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小小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身教重于言教,从接班开始,我就把
目的:摸索运用末端转移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琼脂糖电泳法研究机体死后不同时间段DNA的降解程度及规律,探讨该规律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可行性,为实际工作中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