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故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导演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是枝裕和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是枝裕和:生于1962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2004年,《无人知晓》中14岁的柳乐优弥凭此片成为戛纳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2013年,《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2018年,《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赊账拍电影
  是枝导演在书里写道:“三十二岁的我,不知天高地厚。”
  因拍摄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是枝裕和和侯孝贤导演一直保持着联系。一次见面,他向侯导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我即将执导第一部电影,不知您能不能把《恋恋风尘》的配乐人陈明章先生介绍给我?”侯导听后,爽快地将陈明章的联系方式给了是枝裕和,还告诉他:“你这个故事很适合送到威尼斯电影节。”因此电影尚未开机的时候,是枝裕和就决定将《幻之光》送到威尼斯参展。
  确定江角小姐为主演之后,一亿日元的资金依然迟迟未能筹集到。这时,TV MAN UNION 为纪念公司创立二十五周年,正在内部招募纪念企划项目,当是枝裕和提出《幻之光》的拍摄计划时,重延浩社长对这个提议表示了浓厚兴趣,并提供了五千万日元的资金。
  然而,剩余的五千万怎么也筹措不到。现在或许难以想象,在影院和发行方都未确定的情况下,是枝裕和就草草地开机了,因为他和工作人员深信“只要看到完成的作品,大家肯定会竞相购买”,所以五千万日元先赊着,硬着头皮花了一亿日元拍摄。
  影片拍摄完后,出于“由无名新人导演执导”“无名新人女演员主演”“讲述关于死亡的灰暗故事”这三重原因,没有一家发行方愿意投资,是枝裕和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这样下去要是电影被雪藏,剩下的五千万该怎么办呢……”
  幸好最终他们等来了奇迹,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参加试映会的TBS 制片人远藤环非常看好江角小姐,提拔她出演电视剧《光辉的邻太郎》。
  另一个好消息是,东京剧场的制片人很喜欢《幻之光》,愿意在他的影院上映,并将是枝裕和介绍给了Cine Qua Non 电影公司的李凤宇社长,李社长观看了试映后对是枝裕和说:“影院预计十二月开业,我想將这部电影作为影院的第一部影片放映。”
  之后没过多久,是枝裕和又收到《幻之光》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消息。
  和煦的风开始吹起来了……
  素材运用方向:经得起风雨,方欣赏到彩虹。这段小故事适用“破釜沉舟”“柳暗花明又一村”“勇气”等作文。
  非黑非白的人生思考
  《不是每个受害者亲属都要诅咒加害者》一篇写了是枝裕和对犯罪案件的探讨,一反非黑即白的鲜明立场,探讨更深层的人性。
  电视在报道犯罪案件时,往往套用“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与“受人谴责的加害者”两相对立的简单模式。在电影《距离》中,是枝裕和决定把加害者亲属作为电影的主人公。加害者亲属具有非黑非白的二重性——兼具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性质。他们很难唤起普通人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被电视媒体排除在外,电视为了简单明了地向观众传达信息,几乎像强迫症一般,认定必须使用大胆鲜明的观点,“这也是最令我困惑的地方。所以在《距离》中,我想尝试拍摄能引发观众思考的作品。”
  受害者并非一定要诅咒加害者,人类的情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样。在走访调查中,是枝裕和对一名受害者亲属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河野义行。
  1994年6月,奥姆真理教制造了松本沙林毒气事件。河野先生是事件的首位报案人,之后被列为该案的重要证人。而媒体却将河野先生当成罪犯,还向外界散播警方内部的信息,在案情水落石出之前,河野先生的住处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诽谤中伤的信件。
  遇到这种事情之后,许多人可能会变得不相信别人,甚至诅咒奥姆真理教,然而河野先生不同。他的妻子是在院子里中毒病倒的,事后他仍然请了一名本是信徒的人来修剪庭院。不仅如此,他们还相约一起去钓鱼、泡温泉。
  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上,媒体完全无法理解河野先生的行为:“您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原谅加害者?”河野先生回答:“我不是也原谅了你们,所以才出现在这里接受采访吗?”
  对河野先生来说,与事件主谋奥姆真理教相比,原谅那些把自己当成凶手的电视台和新闻记者更难。即便如此,只要对方公开道歉,他还是会原谅对方并接受采访。媒体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才会提出这样厚颜无耻的问题。
  从受害者亲属河野先生身上,是枝裕和体会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电影中也表现了非黑非白的人性画卷。
  素材运用方向:多角度地观察才能更客观地看待我们存在的世界,以及复杂的人类。“不要人云亦云”“打破思想的樊篱”“自己的主见”等文章可运用这个小故事。
  为了忘却的纪念
  《步履不停》剧本的第一稿是在2006年秋天完成的,事实上五年前是枝裕和已经写好了同名剧本的大纲。当时他把故事的背景放在1969年,内容中充满自传色彩。
  上小学的时候,是枝一家住在一栋有点倾斜的老屋中,爷爷老年痴呆症,父亲沉迷于赌博,母亲要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平时在家里毫无存在感的父亲,在台风来临之际,用绳索将屋顶固定住不让风吹走,然后在所有的窗户外钉上白铁皮。剧本写的就是这一天发生的故事。
  但是,制片人安田先生说:“这个故事你到六十岁再拍也无妨,不用急着拍。”所以是枝先开始了《花之武者》的拍摄。   制作《花之武者》期间,是枝裕和的母亲生病住进了医院,他只能利用拍摄和剪辑的间隙去医院看她。在2005年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这对是枝裕和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如果此刻不讲一讲母亲的故事,他觉得自己就失去了继续往前走的勇气。
  母亲一直为是枝裕和的前途担心。《下一站,天国》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是枝裕和的名字开始被观众熟知,可母亲依然为他的生计担忧。《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国》她都看过,但她在《无人知晓》杀青前便病倒了,没能看到。是枝裕和将《无人知晓》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新闻报道贴在了母亲病房的墙上,但她大概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是枝裕和觉得本该再为母亲做点什么,内心的悔恨酝酿出了《步履不停》的主题——“人生总是有点来不及”。
  他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开始创作剧本。
  “现在想来,《步履不停》就像我为母亲进行的服丧。思考如何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时,我选择了将它拍成电影。最重要的是不该被失去母亲的悲伤情绪牵着走。拍摄的时候,我一直带着要拍摄一部愉快的、不悲伤的电影的意识,自认应该拍出了一部没有泪水的家庭电影。”
  素材运用方向:留下的人要怎么生活下去,是是枝导演多部作品的主题。他的这段经历可用于“如何面对失去……”“得与失”“化悲伤为动力”等文章。
  宣布“暂时告别电影”
  曾有一段时间,是枝裕和想放弃成为一名“作家”(因为他的电影充满叙事性,所以也被认为是作家性较强的导演)。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尽管《步履不停》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的,但是发行公司Cine Qua Non 面临破产,所以说在商业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日本国内的观影人数只有十五万,连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另外,在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极大支持的制片人安田匡裕先生,在《空气人偶》即将杀青的时候离世了。这些事情接踵而至,令他开始思考:“自己一直以来作为作家撰写原创剧本,应该给周围的人添了很多麻烦”,“用别人的资金拍摄,要是没有商业价值,大家都不会幸福”……为了暂时停下脚步摸索今后的方向,他宣布“暂时告别电影”。这是发生在2010年1月的事。
  然而就在这时,是枝裕和接到了拍摄以九州新干线为主题的电影的邀请。若是安田先生还在世,若是《步履不停》和《空气人偶》的票房良好,他一定会以“不接外部企划”为由断然拒绝。但又觉得,如果安田先生还在世,他一定会说:“是枝,偶尔也可以拍摄这样的作品。”所以,是枝裕和决定接受邀约,接手之后竟然感到这个题材非常有意思,“作家”的尊严和坚持早就不重要了,在思索“如何拍摄新干线”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作家性。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愿望:
  “自我开始拍电影,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大事,比如阪神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美国9 · 11 恐怖袭击事件、东日本大地震。把目光转到自己身上,父亲去世,我结了婚,然后母亲去世,接着女儿出生。后来,村木良彦先生和安田匡裕先生又相继离世。当然,这二十年来,我作为个体也发生着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的我,想好好讲述自己的生活是建立在哪些东西之上的,不再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而是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我凝视着自己脚下与社会相接的黑暗面,同时珍惜每一次新的邂逅,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努力在今后的电影中呈现那些好的一面。”
  素材运用方向:步履不停,总有新生活。这段思考适用“发现自我”“开放的心态”“关注生活本身”等文章。
  【素材演练】
  一本随笔,一部電影,一段故事,在是枝裕和的这本随笔集里,我们能了解到这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是怎样诞生的,也能明白,在这些精彩背后,是枝裕和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些故事可有打动你?请以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美好,永远来得及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提到春,文人墨客们的话就多了。  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是一曲和着清风、鸟语、花香的昂扬向上的竹笛歌。  春天,在冰心先生笔下,是一幅蕴着天真、健美、欢悦、力量和生命的海棠图。  而在女作家宗璞笔下的春,是一个花花世界。  初识宗璞先生,是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的课本上。一篇《紫藤萝瀑布》,从色、形、味、态等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棵生机盎然、盛开于春日的紫藤萝。“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
【模拟金题】  安全出行,要从我做起;关爱他人,要从我做起;文明礼貌,要从我做起;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拒绝毒品,要从我做起;遵纪守法,要从我做起;振兴中华,要从我做起……是啊,只要人人“从我做起”,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请以“从我做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认真审题,以最佳角度的立意展现主旨。  “从我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耳边时常传来“拼着一切代价,奔向你的前程”“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这类激励的话语,使我们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就好像上了发条的时钟,即使身心疲惫也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  可是,当我看到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谢谢你迟到》中写到:“暂停这件事对于机器和人的效果不一样,当你按下一台机器的暂停键,它就停止运转了,但是,当一个人给自己暂停一下的时候,他就重新开始了。”身心疲惫的我,心中不觉想
【仿真试题】  青春的旅程中,我们可能安享着美丽自然的熏陶,我们可能踩着伟人睿智思想的光芒前行,我们可能诗意栖居在精神的殿堂,我们也可能经历着岁月雕琢的疼痛……蓦然回首,却发现,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璀璨的莹润珠玉,撷取它们,装满我们的行囊,青春的花苞自然美丽!  请以“有一种美丽,叫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或议论;②不少于700字。  【名师题解】  这是半命题作文
深夜,我打开杜甫诗选,看见一粒书虫儿,小心地行走在书页里,漫步在一首抑扬顿挫的七律里,细心地体会着杜甫的一段心事,它似乎踩着平平仄仄的步子,踩着唐朝的韵律,它踏着一只虫儿的慢节奏,在时光的书卷里漫步,呼吸着历史深处弥漫而来的颓败气息,呼吸着古老的书香。  我感到纳闷:几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在一页书里见过两只以上的书虫,我见过的都是孤单的独个儿睡眠和行走的书虫,哦,一只孤独的书虫,也在无边的宇宙里穿越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的第一篇章。这一部小说记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在三岁和十岁之间的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社会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童年》这本书里,高尔基曾以阿廖沙的口吻,这样总结过他的童年:“我把自己的童年看作是一个蜂巢,各种各样的普通百姓、庸碌之辈——他们像蜜蜂一样,把自己生活的知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约翰·列侬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塞格林  以上这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
院角的银杏绿了又黄;涧中的溪水满了又浅;隔壁的老阿妈去年还能上山采茶,今年却再也觅不到她的身影。时光是永远向前的,而人会消逝,我不能白来这人间走一回,我要留下自己的痕迹。  行走在历史的书卷中,我发现——  李白留下诗千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初次出蜀意气风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羁旅在外对月怀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率真豪迈。脍炙人口的《独坐敬亭山》《
请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书卷上的你,墨香浅浅;诗歌中的你,淳朴厚重。子美啊,在你的声音中,诠释出的,又是怎样一种苦痛?翻阅读书,我于文字中,寻你的声音,寻你的踪迹。  开元全盛日  想那多年前,你也有过快乐的生活吧?“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你也许还不怎么为未来的生计忧愁。面对高山,你以少年般自信坚定的声音喊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充满
竹子用了4年的時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只是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