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网红”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人都渴望变成“网红”的短视频平台上,保持热度很难。大学教授和“网红”,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但却意外地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身份意义上的重合。当大学教授走出象牙塔,拥抱大众、媒体、知识付费时,他们会遭遇什么?这些深谙大众心理的布道者、解惑者是挂着“学者”头衔收取智商税?还是应保持大学教授的本色?确实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为何大学教授能一夜变“网红”?
  一个月前尚不知抖音为何物的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现在却凭借抖音扶摇直上,成了实打实的“网红教授”。
  在抖音上,戴建业的个人号拥有173万粉丝,获赞384万。这对于一个研究古代文学的大学教授来说,成绩非同小可。视频中的戴老师表现力爆棚一一魔性的口音、幽默的讲解,兴起时还会忍不住手舞足蹈。再高雅的古典诗词,通过他的口念出来,都变得像打油诗一样令人捧腹大笑。
  复旦大学思修老师陈果,因为在课上讲解孤独、爱情、友情等幸福哲学命题,同样在网络上找到了大批听众。
  课堂上,“一手夹粉笔、一手插裤兜”是陈老师的经典形象,被网友冠上了“复旦女神”称号的她,人生哲理张口就来,每一句都正确得无可反驳:“优雅,就是遵从内心活成自己幸福快乐的样子。”“唯有真知才有真爱”“交朋友不是为了索取,交朋友是为了奉献。”……
  当下,还有许多“网红教授”,譬如华东师大的“激萌”吴冠军、“清华最年轻教授”颜宁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走出学院,红遍了大江南北。究竟为何,他们能“一夜走红”?
  宏观上看,是知识付费的浪潮捧红了所谓的“网红教授”,是有效信息输出与接收的供求平衡催生了这一互联网商机。知识付费,即是指把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商业
  价值。其一方面有利于人们高效地筛取信息,另一方面也有效激励了优质内容的产生。在“网红教授”兴起的过程中,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而言,巨大的受众热情为提供知识付费服务的平台和“网红”个人也带来了不菲的资金回报。因此,应运而生的“网红教授”,可谓媒体和个人的双赢。
  另一方面,专家、教授即精英阶层,在思考角度上往往具有高抛和专业化倾向,现阶段的普通大众确实还很难企及他们的思考角度和高度。因此,那些太过专业的知识很难得到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网络受众的热烈关注。而网红教授恰巧会选择一些大众包容度较高的内容来讲解,不少教授以讲故事、说段子等接地气的方式传递新观点,巧妙地迎合了年轻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更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心理。纵观抖音、微博、腾讯等直播平台的互动区,大众网友对“网红教授”的支持和认可,可见一红。
  教授做“网红”,真的容易吗?
  前不久,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薛兆丰凭借知识付费获得声誉,其网上授课内容得到了高达5000万的利润回报。在受到网友热烈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同行的质疑与批评。薛教授离开带给自己来无限光环的北大的选择,不禁发人深省:知识付费的威力竞如此之大?做教授真的不如做“网红”吗?
  高校是象牙塔,沒错。但一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轨,确是事实。各大媒体也频繁报出,高校教师总有填不完的表格、交不完的任务,还要应付各类考核、检查与评比,职称论文、科研项目更是多得让人“踹不过气来”。即便许多论文和研究本身就是伪命题,教师们也还得“乐此不疲”地完成。这样来看,高校教师离职也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薛教授尚且只是为了杯水车薪之外的“知识变现”的试水者,就其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而言,亦无可厚非!
  纵观对于薛兆丰老师网课的评价,大部分听过课的受众认为其开设的课程模块,如“人性与稀缺”“成本的深意”“需求的规律”“价格的作用”等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很合理,教授方式也深入浅出,令人收获颇丰。还有网友表示,“用199元就可以像北大学生一样听到专业知识,值了”。由此可见,知识付费所创造的的价值和对众多听众的意义是不可置否的。
  然而有趣的是,伴随着薛兆丰的走红,相较于网络上的一片叫好,同行们却颇有微词。其同事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汪丁丁称其“水平像一个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教授唐方方则质疑其教授身份,认为其简单化的讲授方法有误人子弟之嫌,“经济学不是一团橡皮泥,可以让你拿来当故事随便搓、随便玩、随便讲的”。
  薛兆丰身份还是其讲授内容的针砭,都围绕着一个词汇“不专业”。而不专业的根源在于,薛兆丰在其开设的《得到》课程专栏中讲授的内容,不是大学讲堂里具有强专业性的经济学知识,而更偏向于以讲故事、讲生活等非常规方式传递经济学思维,且知识付费的网络化、碎片化属性又使受众难以自成体系。所以,上述的种种都成了“不专业”的导火索。
  实质上,“网红教授”薛兆丰被同行抨击,更多的反映的是知识由专业向普及转换过程中的摩擦。所以,要说教授难当,“网红”也不易。
  “知识网红”将何去何从?
  对“知识网红”的褒贬,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是高阶知识在普及化过程中遇到的必然瓶颈。客观地说,专业知识的普及化涉及到主、客体两方面,一边是绝对专业化的学者,一边是水平不一的受众。一直以来,普通大众很难有渠道与专业学者进行直接交流,而学术知识受人数限制等影响传播面也较窄,导致两者的对接是尤为困难的,这也是受众沟通过程中难以达到全面融通的症结所在。
  知识付费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为知识阶层扩大、社会素养整体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让教授、专家可以“下楼梯”,普通大众可以“上楼梯”,最终达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机制。
  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兴起的“知识网红”不仅是平台方顺时代潮流精心的设计和具有社会性的大众效益的体现,更是专业知识分子与大众在市场化竞争、留存博弈的碰撞中全面胜利的象征。
  在知识付费时代下,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殿堂瑰宝,所有的知识终究要投向生活,也要向大众开放。与其将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割裂开,让两者实现有机的融合才更具有开创性意义。
  目前,“知识网红”作为知识变现的试水者,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知识付费未来的发展,国内在知识传播方面的尝试还不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则,以往传统的观念应合理改观,尝试的步伐也应更加严谨;二则,就现状而言,更可取的方式是,沿用趣味化的授课形式,最大化保留高效课堂的授课内容,将消费文化与精英文化巧妙融合,从而获得同行和受众的认可;三则,要进一步完善和净化知识付费的环境,将那些没有水准、借知识付费捞金的个体拒之门外,进而吸引更多博学多才的学者、教授,扭转大众认知的同时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
  不管是在高校课堂中,还是在网络中,只有兼具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又极具表演型人格的“网红”,才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现下知识付费热潮中的“网红教授”而言,正如《知识分子的鸦片》。
  “教授之所以更像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唯一的目标是保存、传递或扩展知识”。
其他文献
“我的目的绝不是要激发仇恨,也不是要攻击某一方、偏袒某一方,我只希望大家知道事实真相:战争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中东地区纷扰不断,从巴勒斯坦到伊拉克,烽烟里出现了一批单打独斗的和平工作者,他们甘冒生命危险,目的就是要尽世界公民的责任,向国际社会展示,战争不是人类的出路,而“文明冲突”也不是我们的宿命。   寻找受伤的小灵魂    2006年2月9日至14日, 高远菜穗子(NahokoTa
赫普村是个小村庄,毕老师正向棒球队的小选手们说恭喜,祝贺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棒球赛他们输了,但是没有人在意,因为他们真的玩得很高兴  毕伯帝老师是赫普村小学的历史老师每年夏天的每个星期六,他都会安排球赛,让他的学生和其它学校的学生比赛  比利立顿是毕老师的学生,他最喜欢打棒球,而且他觉得毕老师是全天下最棒的老师每次球赛结束,比利都会留下来帮忙整理球和球棒等到整理完,毕老师总会笑着跟他说:“谢谢喽,辛
面试时,你走到主试者面前却突然不小心跌倒;商业午餐已结束,但迟迟没有人要付款;在停车场抢到停车位后才发现,和你抢同一个车位的是你的重要客户……这样的尴尬时刻,在工作场合中不时会出现Money杂志就此访问了几位专家,后者提供了一些处理部分尴尬时刻的建议  尴尬时刻一:报告进行到一半时,电脑突然出现故障  处理建议:不要在听众面前修电脑如果问题无法在两分钟内立刻解决,就设法争取一段休息时间例如,与下一
中国人喜欢红色。  特别是一到过年,大街小巷都是鞭炮、春联、灯笼、衣服、红包……红红彤彤的。  当然不止过年,平时红色也很常见:本命年要穿红内衣、出嫁穿红鞋、化妆涂口红……别的地方的“红”就更多了:中国结是红色的、故宫城墙是红色的、中国国旗、国徽是红色的,就连人们最爱的“毛爷爷”也是红色的。  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
年届40,麦当娜如今集作家歌手演员制片等身份于一身,魅力与影响力直达全世界;但属于她个人的小世界,则是在英国乡间的老宅子里,围绕着丈夫子女和朋友连麦当娜自己都很难想象,曾经叱咤歌坛的她,如今竟然心满意足地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     “谁会想到呢?芽”麦当娜笑说:“我完全没想过自己会嫁给一个稚气未脱热爱打猎与上酒吧的大自然爱好者;他也完全没想过要娶一个来自美国中西部,厚脸皮到绝不会说‘no’的女孩?
澳大利亚全国大选,以新世代领袖姿态出现的陆克文(凯文·拉德)领导的工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夺回阔别11年的执政权。现任总理、自由联盟领导人霍华德承认失败。他祝贺对手,并表示这是“名副其实的民主”。  一直以来,“牛肉在哪里”往往是民主国家选举的关键因素,选民要的是经济实效与利益。因此,是什么原因使得四度蝉联,上任以来澳大利亚连年获得增长,经济交出漂亮成绩单的霍华德遭受挫败,便很耐人寻味。  这次选
编者按:  文学到底是什么?文学对于文学青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文学?从文学诞生至今,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又或者是每一个作家甚至每一个文学界的知名人士都在尝试用自己的作品来回答。对此,戴锦华作为嘉宾,在作家路内《雾行者》的首发式上,给出了答案:“文学青年在我的时代甚至‘70后’的时代,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世界观,它是一种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表达了对文学的追问,对文学青年
“当年8月份,34岁的我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就任了白马石乡界河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为界河村尽早脱贫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应县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2019年中旬应县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驻村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县委书记句爱云寄语驻村干部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彰显出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
“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在这两者间平衡,真是大智慧。”  ——台湾作家蒋勋与息影女星林青霞从古典名著《红楼梦》谈到林青霞年少性格中的敏感、别扭和现为“邢太太”所需要懂的人情世故。  “我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就是追求两点,一是待遇问题,二是个人的自我价
甜点风从日本刮到台湾    果腹、止饥、分量不多,以上3点便是“轻食”的原始定义。近年来,健康饮食的概念越炒越热,继生菜沙拉之后,汤品和甜食都相继登上了健康“轻食”食谱的菜单。受日本影响,以甜点为主角的“轻食”风亦开始在台湾蔓延——日本的Mister Donut甜甜圈登台引爆排队风,亚尼克果子店红透半边天,供应甜点为主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  源起——甜点是日本人的生活要角    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