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天津市2007-2017年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市2007年1月-2017年12月逐月过敏性鼻炎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R 3.5.1软件提供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Splines软件包,分析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滞后性的影响.结果 天津市过敏性鼻炎病例就诊率出现两个高峰,主高峰出现在8-9月,次高峰出现在4-5月,而在1-2月就诊率最低.过敏性鼻炎月病例数与月相对湿度(rs=0.176)、月平均气温(rs=0.241)、月最高气温(rs=0.309)、月日照时数(rs=0.255)呈正相关(P<0.05);与月平均风速(rs =0.229)呈负相关(P<0.05).当月平均气温、月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分别在25 ~30℃、35% ~50%、300 h,滞后时间分别为1个月、0.5个月、0.5~1个月时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的效应达到第一个高峰;而当月平均风速分别在1 ~1.5m/s、2~2.5m/s,滞后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时,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效应出现第二个高峰.各气象因素滞后效应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月最高气温为27.5℃的滞后效应均在滞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相对危险度(RR值)为1.583(1.051 ~2.384)(P<0.05);相对湿度为45%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月时达到最高,RR值为1.087(1.015~1.217)(P<0.05);月日照时数256h的滞后效应在滞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RR值为1.113(1.001 ~1.258)(P<0.05);低风速1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月时达到最高,RR值为1.062(1.003 ~1.213)(P<0.05),高风速2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2个月时达到最高,RR值为1.075(1.010 ~1.194)(P<0.05).结论 月平均气温、月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及月平均风速对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具有影响,其中尤以月平均风速滞后影响时间最长.
其他文献
总结张炳厚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经验.带状疱疹多因风火之邪客于肝胆二经,热毒郁于肌肤而发;湿热内蕴,毒热互结,郁蒸肌肤则疹出红肿;邪毒阻遏经络,气机升降失常,瘀血
目的 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持续阳性超过4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2020年1月28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