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炖、煮、煨、熬的异同(二)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熬菜选:家常熬鳜鱼(黑龙江风味)
  
  主料:除杂净鲜鳜鱼一条(鲤、草鱼等亦可)约1 000 g。
  配料:猪肥肉膘30 g。
  调料:色拉油25 g,绍酒8 g,米醋6 g,葱姜段10 g,芝麻油10 g,精盐10 g,胡椒粉5 g,净香菜段10 g,浓白汤750 g。
  制法:
  1.净鱼用旺火大沸水稍烫,捞进冷水盆里刮去黑皮,剞牡丹花刀。肉膘切较薄片。
  2.勺内放色拉油,在旺火上烧至六成热,放葱、姜、肉片煸炒出香味,注入白汤,放鱼、盐,待熬制汤呈乳白色时(约8分钟),放绍酒、醋、胡椒粉。转小火,加味精,熬约8分钟左右起锅。
  3.从锅中拣出葱、姜,将鱼与汁倒入深鱼盘中,撒上香菜,淋上芝麻油即可。
  特点:色泽乳白,汁鲜肉嫩,酸辣咸香。
  有了实例,就有了比较的资料,有了比较,就容易鉴别出炖、煮、煨、熬法的差异点,也就找出了界定各自烹调方法的依据。通过以上例举的各种烹调方法烹调菜品实例,可以归纳出以下主要差异点:
  1.取料性质不同:做炖、煨菜品主要选用肌肉纤维粗老,韧性大的动物性原料。如带皮、带筋的肘子(腿肉),软五花肉,较老的家、野禽等。煨菜的取料除了以上原料外,还要选用胶质含量大,家、野畜兽的蹄、尾、头等,含胶质大的鳗鱼、鳝鱼、圆鱼、鲶鱼等水产品原料。煮、熬则用较嫩性质的动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
  2.原料改刀后的规格不同:制作炖菜原料改刀后的形状较大,如大块、厚片、大条或整形的家、野禽,整鱼。煨菜原料改刀后形状主要是中小形状的小块、条、段等。煮、熬原料改刀后形状主要是小形状的小块、宽条和较薄的片等。
  3.加热器具不同:做煮、熬菜品取用家常做饭的锅就可以。做炖、煨菜品主要是取用砂锅、汽锅、陶罐做为加热器具,并要求在加热中盖严盖或用其他方法密封住口,防止菜品中美味随蒸气排出,进而保持菜品应具备的鲜美气味。
  4.操作工序繁简不同:在这四种烹调方法中,煨菜的制作工序最繁杂。如福建的“佛跳墙”,湖南的“龟羊汤”,都是操作工序繁杂的代表菜。在煨、炖菜品的制作过程中,原料大都经焯水、煸炒、煮制、油炸、油煎等初步熟处理工序,然后再转入正式烹调阶段。在煮、熬菜品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异味大的动物性原料焯水外,原料经改刀后可直接进入烹调阶段,也就是说,熬、煮法操作简便。
  5.加热时间不同:在这四种烹调方法中,煨菜的加热用时最长(一般都在2.5小时以上);炖菜的加热时间稍短(一般在1.5小时左右);熬菜的加热时间(一般在30~45分钟);煮菜加热时间最短(一般在10~20分钟)。以上是对各种烹调法在加热用时上的大体划分,具体到某种菜品的加热时间,还要取决于具体用料的老嫩情况、成菜特点而定。
  6.菜品应具备的汤汁量不同:炖菜汤汁较多,汁与菜量对比度是1:1,汤汁清澈。煨菜汁少料多,汁与菜量对比度是1:2,汁浓稠。煮、熬菜品汤汁量的对比度1:1.5,介于炖、煨菜品之间。本文指出的汤汁量,是指成菜时所余的量数,而不是成菜时汤汁少了再加入汤水,或加热时汤水放得过量,而将多余的汁抛去,来达到菜品上桌前应保留的汤汁数量。万万不可小看菜品应保留的汤量,它涉及到菜品独特风味是否存在的问题。
  7.成品的味型不同:煨菜味道浓醇,炖菜味道清醇,煮、熬菜味道鲜香。
  以上找到了四种烹调方法的主要差异点,正因为有了以上差异点,所以四种烹调方法都有各自的定义。最后,借用《中国烹饪辞典》给以上四种烹调方法下的定义,就更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问题了。
  “炖,烹调法之一。一般生料直接加水,旺火烧开,移文火长时间炖制,至软烂出锅,多为汤菜,原汁原味。也有先经炝锅、煸炒后入炖的,多用质地老韧的原料,常在快出锅时调味,或蘸调味料食用,也有先调味的。有多种炖法。有些炖法用砂锅、陶罐。”
  “煮,烹调法之一。多用于生料,加水或汤旺火烧沸,文火煮制烂熟,成菜不勾芡,有汤有菜。”
  “煨,烹调法之一。与‘炖’法相似,不同处在于煨法均慢火、小火、时间更长,成菜更为酥烂汁浓,但主料烂而不化。有煨前经煸炒或煎炸的……用料宜老韧难烂的。”
  “熬,烹调法之一。与‘炖’、‘煨’近似,不同处在于主料先经炝锅、煸炒,再下汤水,调味(文火)熬制,可不加盖,时间稍短。成菜有汤有菜,原汁原味,酥烂不腻。制作简便,多见于家常菜。”
  在平常烹调中,厨师们大都注意了各种烹调方法的共同点,而忽视了差异点。但作为专门从事烹调工作的厨师们,是应该了解这些知识的。
   (连载完)
其他文献
前几期我对如何搭建紫砂艺术平台做了很多的设想和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设想和规划逐步得到了落实,一个行业平台的形成有助于推动紫砂艺术家创作,提升知名度和利益保障,并在国家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紫砂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一个项目,和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等类别的项目相比,因为形成了紫砂壶这样的实物作品,更易于比
淮安市有一种食品,叫茶馓。顾名思义,这馓子当是可以佐茗食用的。但实际上,淮安茶馓可以佐茗,当茶食,亦可夹在煎饼中就稀粥吃,还可以作为“菊花锅”的配料之一当“菜”吃,可谓一身数任了。  淮安茶馓色泽嫩黄,质地酥脆,味微咸而香,有梳形、扇面、菊花、帚等形状,精巧得很,仿佛艺术品一样。  三十年来,我曾数次出差到淮阴、淮安(现两地并为淮安市了),常在街边饮食店看到制油炸馓子的。其动作十分娴熟,将盘在缸中
【正】调味,是烹制莱肴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淡而无味,气味浓烈,以及带有腥、膻、杂、臊等异味的原料,利用调味汁,取其长,去其弊,为一道菜肴画龙点睛。1.盐味汁:以精盐、味精
随着烹饪界的不断推陈出新,食用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了新的格局,传统的调味品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新品种层出不穷,多样化、方便化、高档化、专门化、复合化、营养化已成为目
作为厨师的我,向广大读者推介36道口味新颖的主食,包括饺子、面条、包子、米饭、饼、馒头等六类各六种,供家庭主妇试做与家人共享。
一所能吃的博物馆,一座清史文化再现的殿堂,简单的装饰,没有繁杂,青灰色调中透出的古朴与细致,店堂里没有一丝华丽的色彩,低调中透着庄严……
紫砂的经典器型流芳百世,不仅被后人经常复制、研究,更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文化光环,以永不褪色的价值,让后人继续研究、挖掘。
色拉是餐桌上常见的冷盘之一。由于我国的饮食是以中菜为主,色拉也不外是那些蔬菜色拉、水果色拉等。这里介绍几种具有异域风情的色拉,同时还附有几种速配色拉酱的做法,读者如有兴趣,不妨一试。    火腿色拉    原料:火腿三片,豆芽70 g,胡萝卜1小段,小黄瓜1条,韭菜一小把。  做法:1.将豆芽用清水快速洗净,沥干。2.胡萝卜削去外皮,切细丝;小黄瓜洗净,去头、尾,切两段,再切细丝。3.韭菜洗净,入
【正】龟,善游泳,可卜天地终结;鹤,善飞翔,可应时而鸣。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自然而然地,它们成了"长寿"的象征。"龟鹤延年汤",是"千湖之省"湖北的传统名菜。同为长寿吉祥物
本报讯日前,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CEO罗培繁、西北大区经理印茂林一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交流访问。座谈会上,罗培繁介绍了上海汉和的人才团队、产品体系、营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