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 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 (P<0.05).结论: 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突变体 p5 3蛋白 (mtp5 3)和二磷酸核苷激酶 (NDPK) /nm2 3 H1在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物 (ABC)法检测mtp5 3和ND
目的应用99mTc-TRODAT-1 SPECT显像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两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密度的变化.方法 4只恒河猴,编号为M1~4,M1为正常者,M2~M4为右侧颈总动脉注射神经毒
某蓄电池厂周围居民血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部分居民血铅已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此与双方相距近及道路、泥土含铅量高等因素有关.
目的研究眶压测量器械、正常人眶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直接接触式眶压计对331例正常人的662只眼进行了眶压及眼球突出度测量.结果用此种眶压计测得正常人眶压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免疫异常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循环细胞间粘附分子-1(cICAM-1)的变化及与血脑屏障(BBB)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单项琼脂扩
目的:观察复方活血膏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0~Ⅱ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复方活血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大鼠足跖肿胀实验研究量效
1临床资料治疗患者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1岁.为了平衡患者异常体液,首先使用异常体液的木尼孜其和木斯利,全身体液稳定后,使用玫瑰花糖浆1000g加入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资料回顾,30例行护理干预治疗,另外30例进行常规护理治疗.
目的探讨从B超常规检查胎儿中发现胎儿心脏畸形的可能性.方法第一阶段:1998~2003年,常规检查胎儿,观察四腔心切面;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5年3月,常规检查胎儿,观察四腔心切面,
本文对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