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宝卷研究,在文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各学科间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并由此带来一些学术分歧。日本的宝卷研究,尽管也存在学科畛域,但通常是以研究中国文化为学科范围,容易融合文学研究和宗教学研究,从而产生了像泽田瑞穗这样杰出的综合研究型学者。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跨学科研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而该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中国宝卷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新型研究队伍的建设。
其他文献
超自然观念集中体现于灵验奇迹的传闻与记载,它由灵魂不灭、神灵存在等四要素构成。原始宗教阶段的人类为满足理性的需要,已由间接推理而推出此四要素。与原始人的理性发展程
郭沫若赴广东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是1920 - 3 0 年代“革命文学” 生成、建构、扩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但长期以来相关史实细节却并不清晰.追问郭沫若南下的邀请人及其动机,以及
目的研究自制的替考拉宁手性色谱柱上对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进行对映体分离,探讨其手性识别机理.方法在流动相组成的甲醇/乙醇/冰醋酸/三乙胺=50/50/0.05/0.05(V/V/V/V),流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