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供油系统特性研究

来源 :制冷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油系统对涡旋式压缩机运动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在考虑回油流路的基础上建立供油系统计算模型,利用FLUENT对涡旋式压缩机供油系统的供油量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小于10%,表明计算模型具有可靠性.并以此计算模型为基础,分析不同润滑油初始充注量对供油系统供油量的影响,模拟得到的最佳油位对新型号压缩机注油量的标定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以某类特种装备车所使用的制冷系统技术要求为依据,设计出一种液冷机柜,并阐述了该液冷机柜的工作原理,给出关键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以及总体设计方案和系统流程图.对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证实了制冷系统设计参数合理准确,为同类型车载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根据现有某车载集防系统在高温环境下方舱工作环境恶劣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提出2种加强对流换热的优化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对比和分析计算.根据工作舱环境相关标准GJB 898A—2004《工作舱(室)温度环境的通用医学要求与评价》,指出通过合理的优化方案设计,可以提高方舱热环境舒适性等级.
电子膨胀阀线圈的可靠性设计不合理易出现绕组打火,甚至造成击穿故障,影响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电子膨胀阀线圈不良旧件进行解剖检查和模拟试验,研究其失效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电子膨胀阀线圈骨架和包封防水筋结合部位缺陷是线圈击穿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给出相应改进措施及建议,如增加对电子膨胀阀线圈本身防水结构可靠测评,同时避免冷凝水进入电子膨胀阀线圈等.
为研究环形间隙对环形喷射器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以某小型环形喷射器为研究对象,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标准SST k-ω湍流模型,以喷射系数和引射气体量为性能指标,对不同环形间隙的喷射器在相同工作气体压力区间下内部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环形间隙对喷射器性能及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形间隙的增大,喷射系数逐步降低,引射气体量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引射气体量对应的工作气体压力呈下降趋势,环形间隙为0.15 mm时引射气体量在各工况下相对较为稳定;环形间隙增大,喷射器内部低压区压力降低,引射气
根据电子芯片的工艺特点,结合重庆市某12寸硅片加工厂房,从空调系统方案选择,空调负荷计算,空调风量计算,空调水系统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电子厂房洁净室的空调设计,并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提出一种用于制冷空调设备性能测试装置的自适应变容量供冷系统,在分析该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完成3种冷域自适应变容量供冷系统的设计,并通过工程应用验证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节能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新一代制冷空调设备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采用Fluent对管-板型、平板型及S型3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板外表面传热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将模拟所得到的温度场和空气进出口平均焓值分别代入相关的试验关联式,计算液膜与换热板外表面间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及液膜与空气界面间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进一步利用刘易斯关系式计算液膜与空气间的传质系数.结果表明:管-板型液膜平均厚度最大而平均流速最小,平板型和S型液膜平均厚度以及平均流速较为接近;液膜与换热板外表面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液膜与空气界面间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及传质能力大小排序均为管-板型、S型、平板型.
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性能差异,将2排微通道蒸发器和4排翅片管式蒸发器分别应用于同一家用空调器中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分别为26.7℃,35.0℃和40.5℃下,采用微通道蒸发器的空调器的制冷量比采用翅片管式蒸发器的分别高4.08%,2.78%和7.90%,前者COP比后者分别高3.20%,1.96%和6.90%;迎面风速从1.3 m/s变化至2.7 m/s,采用微通道蒸发器的空调器的制冷量比采用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空调器高1%~2%,微通道蒸发器空气侧压降比翅片管式蒸发器高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体育建筑空调系统改造项目为例,根据该项目往年能耗数据和公开气象参数,分别优化制冷和制热时空调系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的选取方式,以此为基础,利用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计算各场馆空调系统全年能耗.计算结果表明,游泳跳水馆应作为体育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夏热冬冷地区体育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基于泰山三里屯商业广场二期供冷、供热、供生活热水的冷热源系统的选型,针对闭式热源塔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水蓄热、电锅炉等设备组成不同的供冷、供热方案,从系统能效比、单位面积能耗、投入与运行费用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各种设备应用的特点,认为闭式热源塔热泵与水源磁悬浮热泵耦合系统的经济性较佳.应用实例和运行数据证实这种供冷、供热方案既可降低运行费用,又可减少热泵装机容量,是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冷热源系统方案.